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安全科学   109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513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5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餐饮、汽修、干洗、加油站、装饰装修、日用品等生活源高度集中在建成区,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在开展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物料衡算法、排放因子法等核算方法,建立青岛市全市域生活源VOCs排放清单,进行空间和时间排放特征分析.研究得出,青岛市生活源VOCs排放总量为10287.8t,其中装...  相似文献   
852.
古遗址地层土壤理化特征研究有助于古环境重建。以岷江上游营盘山遗址文化剖面和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及元素地球化学等物理化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古人类活动影响了土壤粒度、磁化率、有机质、碳酸盐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灰烬层土壤出现了环境指标不一致的现象。位于灰烬层上部的古土壤保留了与成壤强度一致的环境信息,指示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在全新世中晚期曾出现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利用遗址区文化层剖面重建古环境需多指标对比研究,剔除人类活动的干扰信息。  相似文献   
853.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川西高山草甸枯落物分解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型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川西高山草甸不同草本植物枯落物中土壤动物季节动态,利用凋落物网袋法,于雪被末期(5月初)和生长季末期(11月初)对6种草本植物残体中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干漏斗(Tullgren)法共分离到中小型土壤动物871只,隶属1门4纲9目27类(科).雪被末期获得562只,隶属1门4纲7目14类群,其中以矮蒲螨科和美绥螨科为优势类群;生长季末期共获得309只,隶属1门4纲9目19类群,其中以丽甲螨科和舟蛾科为优势类群.川西高山草甸枯落物分解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多样性和类群数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且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均发生明显变化.禾本类和阔叶杂草两类植物功能群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两个季节草本植物残体中土壤动物群落Sorensen相似性系数均低于0.5.草本各物种组成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川西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中,季节交替引起的环境因子变化,特别是日均温和枯落物含水量是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4.
研究了Zn~(2+)在高炉水淬渣(WBFS)上的吸附情况,并用电镜扫描(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及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高炉水淬渣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通过批量平衡实验,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Zn~(2+)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iur模型来描述,分离因子RL值介于0~1之间,属于优惠吸附.ΔH和ΔS值分别为52.45 k J·mol~(-1)和167.52J·mol~(-1)·K~(-1),表明Zn~(2+)在高炉水淬渣上的吸附是吸热过程,并且吸附过程增加了系统的混乱度,而ΔG值仅仅在温度高于318 K后才为负值,说明高炉水淬渣对Zn~(2+)吸附的自发性与温度成正比.吸附动力学很好地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高炉水淬渣重金属浸出浓度低,环境安全性能优良,可以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855.
针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调研并分析了国外飞行试验获得的数据,从原子氧反应率、力学性能退化、微裂纹等多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原子氧环境对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作用效应,为空间站等低轨道航天器结构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6.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管控期间是一次典型的极限减排情景,是研究管控措施对大气颗粒物影响的重要机会.本研究于2020年1月16~31日利用在线观测仪器对郑州市PM2.5进行观测,分别探究管控前(2020年1月16~23日)与管控期间(2020年1月24~31日)PM2.5浓度、粒径分布、化学组分、来源解析和传输影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管控前,管控期间郑州市大气PM2.5浓度下降4.8%.粒径分布特征表明,管控期间0.06~1.6μm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数浓度下降显著. PM2.5组分特征表明,SO42-、 NO-3和NH+4等二次无机离子是PM2.5中占比最大的组分,管控期间NO-3浓度的下降对PM2.5的下降有显著贡献.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解析PM  相似文献   
857.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空间载体,运用熵值法、重心模型和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5—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重心变动特征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城市韧性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水平均呈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②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重心经历了复杂的迁移过程,且二者重心的空间叠置性显著上升,迁移方向基本趋于一致,空间耦合趋势明显。③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提升,但整体仍处于失调阶段,总体呈“成都、重庆双核高,周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科技创新滞后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58.
大部分池塘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偏高,测定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耗时较长且影响准确度。实验室分析时,通常采用过硫酸钾对尾水样品进行消解,其配置过程对温度要求较高,易析出晶体,且耗时较长。而过硫酸钠易溶于水,受温度影响较小,易配制。因此,分别采用上述2种过硫酸盐消解液对样品进行消解并同时测定总氮、总磷的质量浓度,比较2种消解方式对校准曲线、加标回收率、养殖尾水实际样品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等质量或等物质的量的过硫酸钠消解液均能满足总氮、总磷的消解要求,且后者消解样品无须改变氢氧化钠的加入量和调整pH值,即可达到同等消解效果。因此,可采用等物质的量的过硫酸钠代替过硫酸钾同时消解养殖尾水中的总氮、总磷。  相似文献   
859.
于2020年对江苏省沿海脊尾白虾养殖区池塘的海水、沉积物和脊尾白虾肌肉组织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沉积物重金属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水体中铜(Cu)、铅(Pb)、镉(Cd)和锌(Zn)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13,1.02,0.094和28.02 μg/L;沉积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2.88,19.93,0.18和140.69 mg/kg;虾肌肉组织中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2.49,0.50,0.18和28.65 mg/kg。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水体中Cu、Pb和Cd的质量浓度达到一类标准,Zn的质量浓度达到二类标准,属于清洁水平;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 18668—2002)一类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为Cd>Zn>Cu>Pb,整体为轻微生态风险等级,Cd为主要污染元素;虾肌肉组织中重金属Pb和Cd的质量分数均达到《无公害食品 海水虾》(NY 5058—2006)标准。  相似文献   
860.
不同蓝藻种类形成水华的条件不尽相同,因此,蓝藻水华过程中常出现不同优势种群的演替,增加了蓝藻水华生态效应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然而,关于蓝藻水华过程中优势种群内部的演替模式、生态效应及其驱动因素,尚未受到足够关注.因此,于2018年4月至9月对重庆市内饮用水源地南彭水库进行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和水环境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南彭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9属108种,其中优势种4门13种,以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优势度最高,其次为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② 5月和7月分别出现蓝藻密度峰值,此时水华优势类群分别以假鱼腥藻和拟柱孢藻为主,且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低于其它月份;③ NMDS结果显示拟柱孢藻和假鱼腥藻与周边浮游植物群落关联程度分别为0.58和0.48,而VPA结果显示群落变化可由环境因子解释47.51%,拟柱孢藻和假鱼腥藻仅分别能解释其中的12.04%和12.74%;④拟柱孢藻丰度受到WT、pH和RUEN的显著正影响,受到SD和RUEP的显著负影响;假鱼腥藻丰度受到高锰酸盐指数的显著正影响,受到EC和DO的显著负影响.以上结果说明两种蓝藻在大量生长繁殖时均对周边浮游植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与假鱼腥藻相比,拟柱孢藻对水生态系统影响更加明显;氮限制和温度升高的共同作用能促使拟柱孢藻取代假鱼腥藻,形成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