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  相似文献   
102.
向单一活性污泥池内投加填料,分析了填料填充率对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填料填充率的增加,系统的抗CODCr冲击能力有所增强,当填充率为30%时,进水CODCr平均值为832.7mg/L,相邻2天CODCr变化的平均值为779.6mg/L,即CODCr变化均值超过进水CODCr的94%,CODCr去除率仍稳定在80%以上。填料投加对NH4+-N的去除效果改善较大,当填充率为20%时,NH4+-N去除率较无填料投加提高近50%,达90%;当填充率为30%时,去除率可基本稳定在90%。在试验研究的填料填充率下,填料投加对TN的去除改善不大。另外试验还观察到,污泥膨胀期间填料挂膜速率有加快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在循环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迅速,相对国家与区域层次,企业MFA研究成果甚少且分析思路不同。本文选取海南省某水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次对整个熟料和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核算,并结合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标准部分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评定。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对水泥生产特别是资源投入与污染排放方面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4.
水力旋流分离器具有分离效率高、简单可靠、绿色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离场景,特别是近年来在水处理领域得到诸多关注。概述了运行操作参数(进料流速、进料浓度、进料压力)、结构设计参数(溢流管插入深度、底流管直径、回流角)、旋流器构型种类(W型、抛物线型、圆柱形)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优化操作参数可增强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溢流管插入深度与圆柱体横截面直径比值(L0/D)为1.0时产生的流场更有利于分离;底流管直径存在最佳设计范围;旋流分离器与水源热泵联用吸入角为90°时效果最好。水力旋流器的分离作用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起到改善微生物聚集体性能(如提高污泥水解速率、提升沉降性能)、分离特定颗粒态微生物(如厌氧氨氧化菌颗粒污泥)、去除或回收特定密度物质(如悬浮有机物、泥砂、金属颗粒)等诸多作用,为水力旋流器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拓展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5.
随着3S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地表遥感监测的卫星影像数据浩如烟海,而影像上地表植被长势等隐含信息的提取通常工作量大、耗费时间。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自动提取地表植被物候信息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地表植被生长季及其年内长势进行快速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NDVI序列数据集,构建时间点对的时长跨度与该点对半方差的函数关系。选择东北松嫩平原地区作为重点试验区,计算了该区域1999—2013年地表植被生长季长度和长势特点,并选择东北地区物候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农耕作物的生长季持续期在107~126 d左右。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最大误差在5 d值域范围内,沼泽植被在160 d以上(误差10 d左右),草地为120~139 d;2)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生长盛期峰值出现在第150天前后。结果较为真实、合理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地表植被的物候信息。  相似文献   
106.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场调查显示,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物来源于城区道路、居民区、农业和绿化施肥等方面,在降雨时通过河道、湖周散流和大气沉降方式入湖.根据流域环境特点,将五里湖流域划分为西南山地风景旅游管理区,北部新城污染控制区和东南农业、渔业综合整治区3个区域类型,并对各区提出了如下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西南山地风景旅游管理区需采取陆上植被保护和滨水植被恢复工程;北部新城污染控制区需采取滨水区、河口区、河道区植被恢复工程以及人工湿地工程;东南农业、渔业综合整治区需采取有机农业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植物塘净化工程和河道生态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107.
环境规制是约束企业污染行为的政策组合,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运用Undesirable-SBM模型、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趋势检验分析法和面板Tobit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2009~2018年环境规制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导致环境规制效率呈现差异性,成渝城市群末端治理不协同造成环境规制效率差异显著,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规制效率差异小,但水平低于其他城市群;(2)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环境规制效率上升明显,成渝城市群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投入,环境规制效率稳定在中等水平,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低效率水平城市集聚地带,恶化型城市占比高达45.16%;(3)三大城市群在投入产出方面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在资金分配、政策投入以及污染物末端治理等方面加以完善;(4)市场化水平对城市群环境规制效率影响为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影响对不同城市群环境规制效率产生不同作用.本研究为三大城市群制定实施差异化的环境政策与措施,推动长江流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其它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8.
氧化塘中溶解氧浓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主要研究了氧化塘中不同表面照度下光照强度沿深度的分布,溶解氧浓度沿深度的分布,以及光照强度与溶解氧浓度的相互关系,并且对试验柱中藻类密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氧化塘室内模型试验的照度选择和池深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微生物-植物联用的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方法,在磷石膏渣场土壤中富集筛选出2种聚磷菌,通过鉴定得知分别是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将生石灰改性的磷石膏与少量土壤按质量比混合后,与已经配置的有机肥-微生物液体菌剂均匀混合,按不同混合比例放入渗滤土柱装置中并在表层种植高羊茅,底部收集渗滤液,通过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量液体中总磷浓度变化,磷石膏:土:生石灰:有机肥:微生物:草籽质量比为7:3:0.2:0.2:0.03:0.03的组磷浸出浓度在1 mg/L以下,质量比为8:2:0.2:0.2:0.03:0.03的组浸出液总磷浓度不超过4 mg/L,对比新鲜磷石膏浸出液总磷浓度(633.9 mg/L),多物质联合处理磷石膏中磷的固定率达到99%。筛选的菌株在混合土壤中存活量最高可达6.4×106 cfu/mL且活菌数量随时间保持稳定或缓慢增长趋势。为解决磷石膏堆积区磷浸出浓度超标的问题以及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10.
人工湿地中基质与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针对太湖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采用中试规模的人工湿地现场实验开展了不同基质、不同植物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基质采用炉渣和沸石2种,在一个湿地池种植单一植物茭白,另一个湿地池种植鸢尾+菖蒲混合植物,同时构建了无植物的对照组湿地。研究表明:(1)在运行初期,沸石和炉渣2种基质对TN、TP的去除率差异为12.5%和12.6%,吸附饱和后,2种基质对TN和TP的去除率差异缩小为3.2%和6.1%,从长期运行来看,炉渣和沸石2种基质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效率差异将减小;(2)茭白单一植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与鸢尾+菖蒲混合植物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两者之间差异不大;(3)人工湿地种植植物后对TN、TP的去除率比无植物状态时分别高出13.6%和19.5%,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对污染物的去除发挥了重要作用;(4)在本试验条件下,茭白吸收所去除的氮数量为湿地氮总去除量的8.95%,茭白吸收去除磷的数量为湿地磷总去除量的20.16%,在人工湿地中,茭白吸收对磷的去除效率比对氮的去除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