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31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21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李军    李庆奇    贺城墙    赵子文    魏状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11):66-72
为了研究危险化学气体泄漏事故扩散过程以及受灾人员疏散规划问题。提出以GIS为“连接器”,将危险化学气体的泄漏和扩散过程模拟、气体扩散风险分析和最优疏散方案生成3个过程进行集成,实现泄漏事故的综合应急响应。研究结果显示:方法能针对各类泄漏事故模拟气体的动态扩散过程,并生成受灾人员疏散规划方案,有助于应急处置机构及时决策,进而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2.
为研究狭窄库区不同位置、体积滑坡涌浪对浪高及工程安全的影响,特以羊曲水电站库区H1滑坡体和1#变形体为例,建立1∶200的水工物理模型,研究失稳物质在体积100万、200万及500万m3时产生的库区涌浪特征,进一步分析不同工况涌浪对特大桥及坝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滑坡涌浪波类型为线性波,滑坡发生地和建筑物前的首浪高度均和失稳物质体积成正比;滑坡位置对工程的危害不一定和距离成反比,还和滑坡所处的水域条件相关;H1滑坡体或者1#变形体失稳产生的涌浪对特大桥无影响,但H1滑坡体体积大于200万m3或1#变形体体积大于500万m3时,会在溢洪道处漫坝。研究结果可为羊曲水电站库区滑坡涌浪灾害预防及应急调控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研究某型波段开关瞬动动作特性及磨损失效机理。方法 通过建立瞬动机构物理模型,进行瞬动机构滑动件受力分析、转动力矩随旋转角度变化分析,研究瞬动开关瞬动动作特性,分析并探讨瞬动机构的磨损失效机理。结果 在波段开关的瞬动角度范围内,瞬动力矩随着转动角度θ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瞬动初始状态,旋转力矩为最小值1.2 kg·cm;当瞬动处于中间位置(瞬动角度为16°)时,转动力矩为最大值1.5 kg·cm;随着转动角度θ继续增大,转动力矩不断减小,最终恢复至初始值,与实物瞬动复位功能相符。瞬动机构滑动件受基座的正压力N随转动角度θ的增加而增大。基座塑料受过大压力产生磨损,使转动(复位)力矩降低,滑动件无法复位,导致瞬动功能失效。结论 某型波段开关瞬动功能由滑动件钢球、基座长弧形斜坡、接触压力保证,弧面磨损致使钢球所受接触压力分量不足,导致瞬动功能失效,该失效机制为疲劳磨损失效。可通过改变基座材料、滑动件结构或材料以及改善瞬动机构工作条件来提高瞬动寿命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4.
为系统全面地评估城市中的事故灾难类安全风险,通过分析我国城市面临的事故灾难特点,结合构建双控预防机制的要求,提出事故灾难类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包括网格化原则、分层分类原则和突出固有风险原则;制定评估流程,即首先由“面”及“点”辨识风险,将风险拆分到区域、行业、企业等不同层面,再由“点”及“面”进行评估,通过风险叠加,梳理出城市中高风险的企业、行业和区域;实例应用表明:基本原则和流程充分结合了城市事故灾难的特点和我国安全监管的现状,可用以系统地找出城市不同管理层面的风险管控重点,有效推动城市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135.
水资源短缺与水生态恶化成为制约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也契合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研究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国家相继实施最严格水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利用三条红线,从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采取水资源管理双控行动,将"河长制"提升为全国性治水方略。本文选取资本、劳动力、用水总量为投入指标,以实际GDP与废水排放总量作为期望与非期望产出,利用非期望产出SE-SBM模型估算2003—2015年各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探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发展趋势,虽研究时限内绝大多数省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均有大幅度提升,东、中、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京津沪等省份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西北省份效率最低,通过变异系数分析比较得出区域差异呈现不断收敛的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驱动因素上,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工农业结构、政府干预强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负相关,进出口需求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利用效率目标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应大力发展节水技术,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中的作用,利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推动跨区域合作,以弱代强,推动省际水资源治理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6.
以驯化好的反硝化除磷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式实验考察了NO_2~--N和NaCl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率及N_2O释放的影响。当进水亚硝酸盐的浓度由15 mg·L~(-1)升高至25和40 mg·L~(-1)时,除磷率由68.81%±0.5%降至66.25%±1%和62.88%±0.8%,TN的去除率由90.6%±0.7%降至74.55%±1.5%和51.65%±2%,N_2O释放量分别为4.82、13.83和17.06 mg。当NaCl质量分数为0%、0.5%、1%和2%时,TN的去除率由74.55%±1%降至68%±2%、64.2%±1%和54.3%±2.5%,除磷率由66.37%±1.5%降至61.29%±1%、50.47%±2%和36.7%±0.5%,N_2O-N转化率为41.1%±2%、41.4%±2.5%、48.94%±0.6%和51.03%±2%。因此,NO_2~--N和NaCl质量分数的升高均会降低脱氮除磷效率,但增加了N_2O释放量;兼顾脱氮除磷效率前提下,NO_2~--N为25 mg·L~(-1)、NaCl质量分数为1%是N_2O释放量增加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7.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水文气象时间序列失去了一致性。以湖南省89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为基础,选取年平均日最高温度(AMMT)和超过95th分位值的平均日最高温度(POT),研究非一致性条件下湖南省极端高温指数的频率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89个站点中有59个站点(66.3%)的AMMT序列和23个站点(25.8%)的POT序列呈现显著的非一致性。利用线性矩法和Cramer-von Mises(C-M)检验等方法,发现广义正态分布(GNO)函数能较好地拟合研究区极端高温指数序列。通过还原途径修正非一致性序列,并对修正前、后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极端高温指数的估算值进行对比,发现气候变化条件下AMMT序列在湘北、湘中和湘东南地区呈现强度增强和重现期缩短的趋势,而POT序列仅在湘北和湘东南地区呈现出相似的频率特征变化。  相似文献   
138.
利用长江流域189个气象站1963~2018年的数据资料,建立月(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逐步多元回归(SMR)模型,分析近地表气温梯度(TG)的变化特征,并探究降水梯度(PG)、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状况对TG变化的胁迫过程.结果 表明:(1)各类气温的纬向(TGa)和经向(TGo)梯度均在冬季较大而夏季较小,但垂直梯度(TGe)的变化相异,而且夜间的TGa和TGe总体较日间的大.(2)气温对纬度、经度和高程的偏依赖程度较相应的TG大但两者的变化趋势类似,且各类气温对高程的偏依赖程度最高,而平均最低气温总体上对各地理因子的依赖性最强.(3)流域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是导致气温模型精度夏高冬低的重要原因,而同海拔站点间相似的地理环境使其模型残差呈现总体偏正或偏负的季节变化.(4)流域地形、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对TG变化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其中,干冷空气势力越强TGa越大,水汽通量场的转换强化了TGa变化的季节性;相对湿度分布越均匀TGo越小,但地形作用使其变大;而日、夜间云辐射强迫温度效应的不同促使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垂直梯度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39.
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   总被引:238,自引:24,他引:214  
贺缠生  傅伯杰  陈利顶 《环境科学》1998,19(5):87-91,96
非点源污染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主要起源于土壤侵蚀,农药与化肥的施用,农村家畜粪便与垃圾,农田污水灌溉,城镇地表径流,林区地表径流和大气干湿沉降等污染源。  相似文献   
140.
克拉玛依南郊污水处理厂采用Orbal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该工艺构筑物少,操作简便,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适应不同水质水量的冲击.利用该工艺处理的废水出水稳定,出水污染物浓度远低于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且可以进行污水的二次利用.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指标、流程、各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对设计特点和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