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是"绿色中国"第九届论坛的主题,也是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主旋律.可以说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的这次论坛是整个环境文化节的理论升华.更有幸的是,论坛请到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尽管他事先并没有准备发言,但看到出席会议的众多国际朋友和国内专家如此热心地关注环境保护事业,如此执着地宣传公众参与,他被大家的真诚感动了,于是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会后我们采访了许嘉璐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62.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点的布控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四种不同情况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提出了相应的监测思路。通过举例,对应急监测中的监测点位布控程序和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明污染源  相似文献   
63.
Pb的日平均浓度为084μgm3;Da<10μm粒子的Pb浓度(081~085μgm3)远远高于Da>10μm粒子的Pb浓度(008~019μgm3);Da<10μm的粒子,在不同楼层(2~15层)测得浓度分别为094~065μgm3,差异不大;空气中Pb浓度的水平方向变化不但受污染源影响而且与当时当地空气流通情况有较大关系。宁波市空气中Pb污染现状及趋势@翁燕波$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00@崔大为$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00@俞杰$宁波市环境监测站!浙江宁波315000  相似文献   
64.
重庆市铁山坪2001~2010年酸沉降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全国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削减10%以上的目标,但氮氧化物(NO x)排放量仍持续增长.为了评估排放的变化对酸沉降控制的效果,2001~2010年在重庆铁山坪连续开展了10 a的穿透水观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硫沉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氮沉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上酸沉降有所下降.以上趋势和重庆市同期SO2排放量有所下降而NO x排放量持续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这表明我国酸沉降控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2010年重庆铁山坪的穿透水硫沉降量和氮沉降量分别达到9.9 keq·(hm2·a)-1和4.5 keq·(hm2·a)-1.如果以此作为总沉降量的近似,将可能存在硫沉降被高估28%,氮沉降被低估50%的不确定性.以上硫沉降和氮沉降水平均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在历史上酸沉降最严重时期的水平,表明重庆地区的酸沉降问题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65.
藻形态及混凝剂组成对混凝-超滤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大为  徐慧  王希  门彬  王东升  段晋明 《环境科学》2017,38(8):3281-3289
为了保证藻类暴发阶段优质的饮用水供应,提高藻类的去除率,缓解藻类对水处理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小球藻(绿藻)和小环藻(硅藻)这3种不同形态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了3种具有不同铝形态分布的混凝剂[Al_2(SO_4)_3(AS)、Al_(13)、Al_(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在分离胞外有机物(EOM)的情况下,考察混凝过程中絮体的特性(粒径,强度因子,恢复因子)以及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絮体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l_(13)与Al_(30)的混凝作用以静电簇作用为主导,AS主要是以电中和作用为主导.对于铜绿微囊藻与小球藻体系,由于藻颗粒表面存在一定的凹陷,当Al_(13)与Al_(30)做混凝剂时,在投加量较低的情况下,吸附在颗粒表面凹陷处的混凝剂“失活”,其他部位由于仍带有一定的负电荷而造成絮体形成不明显,而AS做混凝剂时,混凝机制主要是电中和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在较低投加量下即可形成絮体.对于小环藻体系,由于其藻细胞呈现光滑的表面,Al_(13)与Al_(30)可有效发挥其静电簇作用机制,絮体在较低投加量下即可有效形成.膜通量与絮体粒径有明显的相关性,絮体粒径越大,超滤过程中形成的沉积层越疏松,膜比通量越大.  相似文献   
66.
H酸综合废水 ,成分复杂、毒性大 ,针对上述废水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用铁屑过滤装置处理该废水 ,提高其BOD5、CODcr比值 ,再用生化法处理 ,COD、NH3 N去除效果明显、且流程简单 ,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67.
浅析重庆“黄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析重庆“黄雨”赵大为,张冬保,高世东(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630020)编者按:重庆市环境保护科研所的科研人员在酸雨研究中观测到“黄雨”,“黄雨”是否为异常大气降水,其成因有待进一步监测、验证。殷切希望有更多的环保工作者关心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以金属钴为基体,在其表面形成对磷酸二氢盐有良好电化学响应的氧化钴敏感膜,成功的制备了磷酸盐离子选择性电极。详细讨论了不同活化时间和不同活化溶液对磷酸盐检测的线性响应范围、响应斜率及检测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钴的磷酸盐离子选择性电极在0.025 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的底液中,对磷酸二氢盐在10-4~10-1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响应,其响应斜率为-48.27 mV/dec,检测限为2.27×10-5mol/L,相关系数R2为0.99。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已成功用于实际自来水样中磷酸二氢盐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国内外制药行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阐明了我国制药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重点分析清洁生产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0.
海水中的痕量铁作为限制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时分析海水中铁的不同存在形态及其含量,对于进一步认识铁循环机制和有效预防海洋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方法较其他分析方法在检测海水中痕量铁的含量,尤其是形态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运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海水及其他自然水体中铁的分析方法,以期为发展准确、快速测定海水中痕量铁的形态及其含量的分析技术提供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