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5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45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从广西某硫化尾矿中分离出一耐镉菌群,将其固定在生物炭上制成固定化菌剂.同时,探究了生物炭种类、添加量、溶液pH、Cd2+初始浓度对固定化菌剂吸附Cd2+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16S rDNA、SEM、FTIR、XP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固定化菌剂对Cd2+的吸附过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竹生物炭制备的固定化菌剂(ZBCM)对Cd2+的吸附效果最佳,在Cd2+浓度为20 mg·L-1、pH=6、生物炭投加量为3 g·L-1的条件下,ZBCM对Cd2+的吸附率达89.49%,较生物炭和单菌群的吸附率分别提高了54.6%和53.51%.从属水平上看,菌群主要由梭状芽孢杆菌、毛梭菌和产己酸菌构成,ZBCM吸附Cd2+后优势菌变为副梭菌、毛梭菌和贪铜菌,贪铜菌丰度的增长增强了ZBCM对Cd2+的络合和生物积累作用.ZBCM对Cd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2.
“磁川古渡对南关,烟色苍茫景色澜:独钓渔翁依落日,群飞宿鹭下平滩。”明代诗人任论的这首《滋川晚渡》,把位于滹沱河畔的磁河描绘得犹如仙境。然而在今天的地图上,这里却成了一条排水沟。难怪,国家环保总局检查组在对河北省无极县进行环境污染暗访时,到处打听不到这条河的下落。 磁河发源于河北灵寿县的横山岭水库,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无极县志》记载的“磁河谣”这样描述磁河:“千年卧龙老磁河,碧水清波绕村头。绿树拂岸千枝翠,金鳞浅底莲中游。沃野万顷河水灌,五谷丰登品质优。”然而,现在的磁河既没有绿树,更没有清波,有的只是漂浮着各种垃圾的恶臭之水。检查组现场取样检测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本文作者主要研究了腐殖酸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包覆的纳米银颗粒(polyvinylpyrrolidone-coated AgNPs)毒性的影响,受试生物涵盖了水生系统不同的营养级别,包括藻类(Raphidocelis subcapitata)、水蚤类(Chydorus sphaericus)以及淡水鱼类(Danio rerio)。结果显示,腐殖酸可降低AgNPs对本研究中所有水生生物的毒性,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原因为:1)腐殖酸使AgNPs表面带有更多负电荷,这阻碍了AgNPs与藻细胞的接触,使毒性降低;2)腐殖酸抑制了AgNPs中Ag+的溶出,而本研究显示自由Ag+的毒性高于团聚的纳米银颗粒。
精选自Zhuang Wang, Joris T.K. Quik, Lan Song, Evert-Jan Van Den Brandhof, Marja Wouterse and Willie J.G.M. Peijnenburg. Humic substances alleviate the aquatic toxicity of polyvinylpyrrolidone-co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to organisms of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4, Issue 6, pages 1239–1245, June 2015. DOI: 10.1002/etc.2936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2936/full
  相似文献   
196.
我们想要保护水生生态环境,通过测试数以千计的化学物质和成百上千的水生物种之间交互作用,得到成千上万的结果,但仍然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物质的混合情况。污染物对野生鱼类的内分泌干扰作用的课题推动了人们对如药物之类的微污染物的研究。尽管我们担心鱼类会因污染而繁殖能力下降,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鱼类种群处于危险之中。事实上,许多鱼类生物学家认为,在过去的30 - 40年里,鲤科的数量已经在逐步恢复中。目前的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其核心假设,也就是实验室观测或者模型预测的结果简单地适用于群体水平,显而易见这个假设是值得质疑的。 我们明白了疏于监测野生动物种群的变化成为了我们的环境保护战略的关键弱点。如果我们不知道水生野生动物物种是在减少或增加,那么我们研究的其他生态毒理行为又有多少价值呢?
精选自Andrew C. Johnson, John P. Sumpter. Are we going about chemicals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e wrong way?.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7, pages 1609–1616, July 2016. DOI: 10.1002/etc.3441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441/full
  相似文献   
197.
沉积物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准确判断其中产生生物毒性的主要来源是个难点,本文作者先采用TIE法初步判断出主要致毒污染物为有机物和重金属(毒性描述阶段(相I)),传统的毒性单位分析结果显示Cr、Cu、Ni、Pb和Zn主要致毒重金属,而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氟虫腈为主要致毒有机物中(毒性鉴定阶段(相II))。采用4步分级提取法和Tenax提取法分析了重金属和有机物的生物有效性。生物有效性毒性单位分析更加准确地锁定了毒性主要贡献重金属为Zn、Ni和Pb,毒性主要贡献有机物为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氟虫腈。沉积物的稀释降低了重金属的毒性并使其毒性贡献鉴定变得复杂,生物有效性测量可以有效地提高TIE结果的准确性。
精选自Xiaoyi Yi, Huizhen Li, Ping Ma and Jing You. Identifying the causes of sediment-associated toxicity in urban waterways in South China: Incorporating bioavailabillity-based measurements into whole-sediment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4, Issue 8, pages 1744–1750, August 2015. DOI: 10.1002/etc.2970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2970/full  相似文献   
198.
沉积物毒性鉴别评估用于确定造成沉积物整体毒性测试中观察到有害效果的原因。然而在多污染物的情况下,将总体毒性划分为为不同个体污染物单独造成的毒性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利用一个有着多重输入与相关污染物的站点数据,我们为毒性鉴别评估提出一种通过追踪毒性单位(TUs)来确定是否囊括全部毒性的方法。首先确定出沉积物整体的毒性水平,然后将毒性来源划分至几种污染物大类,例如氨类,金属,非极性有机物等。本文中毒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极性有机物,所以在萃取沉积物之后,将萃取物重新加回稀释水中以检测毒性的复原。每一部分污染物的毒性占比由溶剂梯度测量,并进行毒性检测。目标占比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得到,从而鉴定出与特定成分相关的毒性。之后对这些成分相关的毒性单位进行测定以确定可能的原因组合和是否已囊括全部毒性。数据表明毒性既与已有化合物相关,又与新兴污染物相关,而两种污染物对于总体毒性的具体贡献则随实验地点改变。
精选自Howard C. Bailey, Catherine A. Curran, Peter Arth, Bonnie P. Lo, Rich Gossett. Application of Sediment 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Techniques to a Site with Multiple-Contaminants.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10, pages 2456–2465, October 2016. DOI: 10.1002/etc.3488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488/full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建立一系列758种有机化合物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毒性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s)。用简化的分子线性输入系统(SMILES)代表分子结构。用CORAL(关联和逻辑)软件作为工具来开发QSAR模型。这些模型使用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依据的原理是QSAR是一个“随机事件”,假设检验一组随机数据分布在可见的训练集和不可见的验证集。检验了三组分布于可见的训练、校准、测试集中的数据以及不可见的验证集。最佳模型的预测潜能,也就是其不可见的验证集的统计特征如下:n = 87,r2 = 0.8377,RMSE = 0.564。建议和讨论了所构建模型的机械解释和适用领域。
精选自Alla P. Toropova, Andrey A. Toropov, Aleksandar M. Veselinovi?, Jovana B. Veselinovi?, Danuta Leszczynska, Jerzy Leszczynski. Monte Carlo based QSAR models for toxicity of organic chemicals to Daphnia magna.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11, pages 2691–2697, November 2016. DOI: 10.1002/etc.3466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466/full
  相似文献   
200.
工地噩梦     
在建筑工地上施工的人员一直都属于高危行业从业者,除了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条件恶劣,更主要的是工地现场危机四伏,像砖头、水泥板、各种各样的施工器材,一不小心,都可能成为伤人的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