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有机负荷下氮缺乏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负荷与营养物缺乏是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引起污泥膨胀的2个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在低有机负荷条件下氮缺乏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物充足时,低有机负荷下并不一定发生污泥膨胀,并且反应过程中发生不完全的硝化反应.当进水中缺氮时,低有机负荷下,由于微生物对自身细胞物质的分解代谢作用,剩余污泥量减少,代谢产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水中氮缺乏的影响,使得污泥沉降性能恶化程度并不严重.同时,还对污泥膨胀的控制与恢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浮选柱用于油田回注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提出了处理含油污水的新型气浮设备─—浮选柱。在实验室装置上研究了其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浮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浮选柱是一种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除油率在90%左右,处理1m3污水能耗为0.113kWh,比从国外引进的WEMCO充气浮选机能耗低50%,成本仅为WEMCO充气浮选机的1/5。本浮选柱已获得中国专利。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市级跨区域动态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平台项目开发为背景,将整个系统分为四层,结合SIP监控联网协议和XML数据交换技术,提出了基于分布式网络通讯技术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平台软件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的监控系统具备跨平台、多终端设备接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纳米Fe、Si体系对3,3′,4,4′-四氯联苯的脱氯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纳米Fe、Si体系降解3,3′,4,4′-四氯联苯(PCB77)的动力学差异.结果表明,纳米Fe0、纳米Fe3O4和纳米Si0对PCB77均有降解作用,该降解为还原脱氯反应.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77,0.0038,0.0045h-1.PCB77初始浓度为5mg/L,纳米材料投加量为5g/L,溶液pH4.5条件下,纳米Fe0体系对PCB77降解效果最为显著,64h时PCB77残留率仅为19.83%,氯离子浓度为50.3μmol/L,反应体系pH值从4.5升至5.26.纳米双元体系Fe0和Si0、Fe3O4和Si0对PCB77降解过程也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14,0.004h-1,其中纳米Fe0和Si0体系降解效果优于纳米Fe3O4和Si0体系.PCB77残留率分别为34.91%和66.62%,氯离子浓度分别为40.07,20.47μmol/L,反应体系pH值变化不明显.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加,纳米Fe0、纳米Fe3O4降解PCB77效果明显降低,但溶液pH值升高有利于纳米Si0对PCB77的降解.两组纳米双元体系对PCB77的降...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遥感技术和野外调查进行信息采集,对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各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三峡库区菱角塘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菱角塘小流域年土壤侵蚀量为208.32t/a,土壤侵蚀模数为1 987.75t/(km2·a),属于轻度侵蚀。28.62%的区域为中度、强度或极强度侵蚀,但是其侵蚀量却占总侵蚀量的82.36%,是预防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度为15°~35°的区域,其中15°~25°的坡度土壤侵蚀属于中度侵蚀;坡耕地侵蚀最为严重,15°~25°的坡耕地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57.15%,表明坡耕地是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同时用137 Cs核素示踪技术测定的坡耕地和林地土壤侵蚀模数证实了RUSLE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在库区地块尺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利用臭氧氧化技术对铅锌硫化矿浮选过程各单元作业废水及尾矿库外排水进行处理,根据硫酸根离子浓度增量计算废水中低价态硫(价态小于+6)浓度.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TC-GC/MS)检测浮选药剂(丁基二硫代碳酸钠(n-BX)、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腐殖酸钠(SH)、松醇油)水溶液的自然降解产物、尾矿库进水及外排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OSCs).结果表明,尾矿库主要进水水源中低价态硫浓度为112 mg·L-1,其中,二硫化碳(CS2)在检测组分中所占相对比例为35.60%,是主要的VOSCs物质.各单元作业中浮选作业工段加入大量浮选药剂,浮选药剂水溶液自然降解产物中均检出CS2,而用药量最大的n-BX(C5H9Na OS2)自然降解产物中CS2相对比例最高(80.33%),因此,n-BX是浮选废水中VOSCs主要药剂来源.尾矿库外排水中低价态硫浓度为22 mg·L-1,其中,VOSCs物质主要有3,6-二甲基-1,2,4,5-四硫环己烷(C2H4S4)、N-巯基-甲酰胺(CH2SNO)和2-甲基-3-噻唑啉(C4H7NS),尾矿库外排水中C2H4S4所占相对比例为22.59%,是主要VOSCs物质.尾矿库水体中微生物通过消耗CS2生成C2H4S4进行新陈代谢.本研究结果可为铅锌硫化矿浮选工艺改进和安全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化工企业非常规作业是区别于工艺运行条件下的检维修等常规作业活动,受作业活动性质影响常处于风险管控的盲区。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和作业活动特性,提出了非常规作业活动的概念,揭示了事故与非常规作业之间的强关联性。针对化工企业非常规作业活动的风险特点,建立了基于清单目录管理的风险管控模型,有效弥补了风险管控的缺失环节。通过建立非常规作业活动的目录清单,全面梳理企业非常规作业活动范围,评估作业活动的风险水平,制定标准化的风险控制单。构建程序化的非常规作业安全规范,通过清单准入、票证办理、条件核准、各级安全控制、安全监督等关键环节,严控作业活动风险,实现化工企业非常规作业的全过程、高效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发布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工作,本研究结合2018版大气导则要求,制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路线图,总结了基础数据、模型参数、预测结果等方面的复核要点,建立了大气环评技术复核体系,并以A市、H市、Q市、R市垃圾焚烧厂环评报告为案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复核研究,归纳了复核案例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评估机构、环评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9.
1993~ 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丘陵区稻田N  相似文献   
110.
寻求行之有效的盐渍化土壤改良措施,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采用盆栽试验,探讨了施用硫磺和喷施ALA对碱性盐土上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玉米(Zea mays L.)幼苗生长发育及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施用石膏、硫磺还是喷施ALA,对于小麦生长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硫磺效果更为明显;施用硫磺显著提高了后一茬玉米的出苗率,同时土壤中SO42-、Ca2+、Mg2-含量显著增加,但施硫降低土壤pH的作用较为有限;而施用ALA对土壤pH和盐分均无明显影响.这表明施加硫磺可以使盐渍化土壤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ALA的效果则必须在作物苗期生长良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盐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