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13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292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41.
太湖流域围湖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系统研究了建国以来太湖流域围湖利用的动态变化、地区性差异,分析了太湖等大、中型湖泊围湖利用的强度及其与湖泊水情、滩地发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围湖利用对水利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为研究对围湖利用所应采取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2.
Cr与健康     
一、环境中的铬 1797年法国化学家L.N.沃克林首次发现铬。由于它在工业上的广泛用途,使用量越来越大,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排入环境的含铬“三废”也愈来愈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危害了人民健康。自然界已发现的含铬矿物将近三十种,最主要的是由三价铬形成的尖晶石类矿物,一般称为铬铁矿,这是工业用铬的唯一矿物原料。铬在地壳中99.9%以尖晶石类的氧化物而存在,因此,从地球化学角度讲,三价铬是最重要的,其化学性质稳定。其次,还天然存在有六价铬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43.
最近由联合国发起的一项为期2年的研究,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难降解有毒物质引起的环境和健康危险性以及需要采取哪些治理措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2000年9月启动了500万美元的项目,评价全世界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POPs-.POPs能通过食物链生物积聚,对人群健康和环境有不良影响.全球环境设施-GEF-组织于2000年7月批准启动该项研究.GEF是由UNEP、UNDP和世界银行建立的环境项目资助机构.该项研究将有助于现正进行的关于12种POPs的谈判.UNEP说,新项目将评价大范围与POPs有关的问题.POPs可以在大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可以长距离输…  相似文献   
544.
545.
北京地区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和迁移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纵向分布和迁移及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在典型褐土中,重金属在B层发生淀积,但在冲积性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随冲积层粘性增高而增多,土柱模拟试验表明,Cd仅在土壤表层聚积.野外研究表明,在旱作农田下,由于灌溉水和雨水不能渗入深层.重金属亦难于下移到深层.但在污泥沉淀池、污水渠或水稻田等长期存纳污水情况下,重金属会向下迁移并可能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546.
都国友  任大恭 《环保科技》1995,17(1):35-37,41
针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前提,就如何发挥以管促治的作用进行探讨。同时,阐述了印染废水处理过程中的程序化管理机制,即通过环保目标实施运行程序和印染废水再生循环运行程序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首尾相接,使管理工作行为科学化,并紧紧结合企业环保目标——印染废水治理全过程管理,有效地促进和保障了废水处理效果佳,成本低、节水效果好,实现了废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547.
548.
通过水稻在不同砷浓度处理过的三种紫色土的盆栽试验,研究了砷的吸附特征,形态变化及其与砷的作物效应的关系,揭示了砷在不同土壤中对水稻毒害和在水稻体内累积程度不一样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土壤的性质影响到砷的吸附和形态变化。其中砷在土壤中的形态变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诸形态中,以A-As和Ca-As最为重要。土壤的碳酸盐体系可能是影响三种紫色土砷的化学行为及其生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9.
60Coγ-射线诱变活性污泥辅助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分析测定了辐照处理前后活性污泥的性质参数、废水的氨氮、COD去除率,并研究了活性污泥总DNA含量变化,通过电泳检测DNA主带差异来比较生物群落的变化,并结合ERIC—PCR群落指纹图谱监测分析了辐照处理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50~3000C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活性污泥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后的活性污泥SV30、SVI、MLSS、污泥增长率均低于对照,特别是污泥增长率,当辐照剂量为500Gy以上时呈直线下降;辐照处理活性污泥的污水COD去除率也低于对照,氨氮去除率在低剂量(50Gy、100Gy)时分别为92.95%和94.11%,处理效率优于对照,但随着剂量加大处理效果变差;活性污泥经一定的^60Coγ-射线照射后生物相发生了变化,其总DNA的含量,电泳图谱与PCR结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当辐射剂量为3000Gy时对微生物杀伤较强,造成活性污泥基因组损害较大,其总DNA的PCR结果出现多态性,即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0.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年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代谢熵及理化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9.01%~144.22%、34.17%~117.09%和31.79%~79.94%,微生物呼吸强度增加26.78%~87.59%,代谢熵降低57.45%~77.49%,微生物量的增大和活性增强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性状的改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量碳、磷、呼吸强度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极为密切,显然,土壤微生物量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改善作用不同,总体来说混交林作用效果最好,刺槐和柠条纯林次之,荒草地和油松纯林较差,在人工促进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持以混交林为主,纯林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