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采集天津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样品,经分离、纯化得到18株不同的放线菌,对其进行BOXAIR-PCR和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链霉菌属为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可培养放线菌的主要类群之一。BOXAIR-PCR的聚类结果表明在37%的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8个遗传类型,与16S rDNA鉴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BOXAIR-PCR分析可以对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结果大量高度相似的菌株进行区分,因此BOXAIR-PCR分析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16S rDNA物种鉴定分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电梯事故中,电梯由于超载原因发生电梯溜车困人甚至发生伤人事故的问题越来越多,电梯的超载保护功能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设计电梯的超载保护功能的作用在于当电梯载重量达到额定载重量的110%时即超出电梯安全运行的载荷时,电梯不关门且系统能够提示电梯已经超载发出声音或灯光警告信息并切断控制电路,使电梯不能启动;但在额定载荷下,能自动复位,电梯正常运行。本文中浅析几种常见的超载保护装置,探讨超载保护的检验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维  傅开彬  王磊  谌书  姚俊  廖飞  魏浪 《环境化学》2024,(2):475-486
针对铜矿选冶渣组成复杂、环境特性不清和治理修复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同步热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TA-FTIR-GCMS)等分析测试仪器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综合理化特性;运用毒性浸出程序(TCLP)、改进的三步提取(BCR)、风险评估编码(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RSP)等方法研究铜矿选冶渣的环境污染特性.结果表明,铜矿选冶渣多呈团聚状,体积平均粒径为54.18μm,主要含铁橄榄石(75.33%)、磁铁矿(12.15%)、黑云母等物相.硫酸硝酸法测得的铜矿选冶渣Cr、Cu、Zn和Pb浓度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规定的危废限值,该铜矿选冶渣为一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RAC法和RSP法评价结果表明,Cu是铜矿选冶渣的主要防治对象,Fe、Zn、Pb是铜矿选冶渣的次要防治对象.研究结果为铜矿选冶渣的安全处理和处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TAMⅢ等温微量量热仪研究不同浓度的石油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对大港油田不同石油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3683-5-1、西51-5、西15-14和8-13-6H-1)以及实验室配置的短时间内石油污染土壤(空白、0.5%、1.5%、2.5%和4.0%)进行了微量热检测。含油量升高,总放热量升高,生长速率常数降低,峰值功率先升高后降低,达到最大峰值功率的时间随着含油量的升高而延长。结果表明,石油污染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并且在低浓度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石油浓度高时会抑制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15.
16.
石油污染土壤非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大港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分析其石油污染状况。利用放线菌传统培养分离技术、荧光PCR检测技术以及放线菌16S rDNA克隆文库分析技术,探讨了石油污染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及其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导致了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降低,而荧光PCR检测较传统的培养分离技术,更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土壤放线菌群落丰度。同时,放线菌16S rDNA克隆文库结果显示油污土壤非培养放线菌主要包括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放线菌属(Actinomyces)、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和乔治菌属(Georgenia)等8个类属,其主要种属与目前报道的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的放线菌类群较为一致。该研究为从非培养放线菌角度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污染,其中水体的污染是相对较为严重的,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污水治理的措施也显现出它的缺陷,我们国家的污水处理措施与发达国家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明显存在不足,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促进城镇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5年1月7日至14日在长江口南槽中段主槽内获得的流速和悬沙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从大潮到小潮连续变化过程中南槽中段的水沙输运机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和流速的周期性对悬沙输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个大小潮周期过程中各潮周期的单宽净输水以向海为主,斯托克斯余流和欧拉余流的强度由大潮到小潮呈减小趋势;(2)各潮周期的单宽净输沙以向陆为主,与净输水方向相反,输沙强度从大潮至小潮呈现"小-大-小"的变化特征,该特征的产生与潮泵效应输沙的剧烈潮周期变化有关,平流输沙、潮泵效应输沙与垂向净环流输沙项是影响潮周期净输沙的主要成分;(3)小波分析表明,悬沙浓度和流速具有多个时间周期的变化,它们与水位的联合作用导致瞬时输沙率具有2个明显的时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