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安全科学   9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黄土高原1961—2008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和日照百分率等气候要素资料,应用修订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了最大可能蒸散量,分析其时空分布、异常分布特征和次区域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间,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多年平均在400~800 mm之间,大部分区域650~750 mm之间。一致性异常分布是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的最主要空间模态。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以下3个关键区:高原西北部区、高原东北部区和高原东南部区。高原西北部区域最大可能蒸散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发生了突变现象;高原东北部区域最大可能蒸散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也发生了突变;而高原东南部区域下降趋势不显著,未发生突变。黄土高原最大可能蒸散量的3个空间分区中,3 a的周期振荡表现得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12.
为得到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菌,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中分离出41株细菌,经测定发酵液排油活性、表面张力和乳化值(EI24),得到1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耐盐菌BF40.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沙雷氏菌(Serratia sp.).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BF40的耐盐特性和降解原油能力,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BF40及其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含5~70 g·L-1NaCl液体培养基中BF40生长良好,属中度耐盐菌.BF40能有效利用原油,在含10 g·L-1NaCl液体培养基中培养7d,原油降解率达到56.7%.添加BF40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或接入BF40能明显促进盐渍化土壤石油烃的降解,修复60 d,土壤石油去除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24.6%和13.4%.接种BF40能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明显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更能有效促进沥青质降解.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更能有效降低土壤溶液表面张力,促进饱和烃降解,表明接种BF40和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能对促进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的生物修复存在不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13.
为研究煤在低温预氧化过程中热流变化的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3种煤样(长焰煤、焦煤、无烟煤)进行了循环升温试验,得到煤样在不同升温速率下两次预氧化程序升温过程中的DSC曲线。结果表明:煤在低温预氧化过程中,前后两次升温过程对煤热流变化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即第一次预氧化升温过程中,3种煤样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吸热峰向高温侧偏移,吸热量增大,热流变化的规律性明显,第二次预氧化升温过程中,煤样的热流变化较小,没有出现明显的吸热峰,表明第一次预氧化升温过程对煤热流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14.
215.
姚Jun  赵野 《环境导报》2002,(1):39-41
我国环保专业人才的培养经过近20多年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85~1995年,我国高校向社会输送了各层次环境类专业人才约8.8万人,目前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约3.0万人。环境教育的另一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应该把环境意识看做是衡量社会  相似文献   
216.
法国山区发展及其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山区在历史上曾有过非常繁荣的时期。但是,由于山区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屡遭战争侵袭,山区人口开始外流。尤其是战后,法国国民经济处于大发展阶段,各类经济部门对劳力需求猛增,致使山区人口数量急剧减少,人口老化。山区逐渐衰退,田地荒芜,环境恶化,景观遭破坏,雪崩等自然灾害加重,山区经济面临危机,加剧了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山区成为贫穷落后的象征。为消除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山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法国政府决定进行山区整治。  相似文献   
217.
废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废水处理厂被认为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污染源.为探究抗性基因在进水状况复杂的废水处理厂沿程的分布变化特征,选取以生产抗生素为主导行业的某化工园区废水处理厂,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废水处理厂沿程ARGs的种类、丰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处理厂水体中检出16种ARGs,四环素类、磺胺类ARGs为废水处理厂中占主导的抗性基因,并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其丰度与磺胺类抗性基因的丰度(P 0. 05,r 0. 95)存在相关性,表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I1可能促进了磺胺类抗性基因的迁移和转化.园区医药企业以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由于选择性压力,园区废水中,erm B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远远高于其他废水中erm B的绝对丰度.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总ARGs绝对丰度下降了1. 16个数量级,经过芬顿工艺处理后,总ARGs绝对丰度下降了2. 46个数量级,表明该废水处理工艺中深度处理工艺对ARGs的去除效果优于生物处理.高浓度、可移动的ARGs已经存在于水体中,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从废水处理厂排出,将给环境带来高度风险.  相似文献   
218.
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的方针为导向,基于栅格尺度评价生态安全状态,并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实施精准修复、降低生态修复成本以及增加生态修复效益。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例,从环境基底和人类干扰的视角遴选评价因子,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基于栅格尺度对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将宏观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现实约束条件与栅格尺度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相结合,实现精准的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生态安全水平偏低,中度安全水平及以下的面积为1391.6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1.35%,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特征。肃州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共划分出5个类型区,其中生态恢复区面积最大,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17%。生态控制、生态保育、生态提升和生态整治四个类型区在乡村分布最多,说明肃州区乡村生态修复的复杂度、难度和重要程度更高。本文运用新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思路,以期丰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19.
以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5年私人交通(私人载客汽车和摩托车)碳排放测算数据和公共交通(公共汽电车、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碳排放公布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4.69%;其中私人交通碳排放增长显著,是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主要来源;而公共交通碳排放年增长率有所下降,表明广东省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成效明显。影响广东省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水平、城市交通规模及运输能力,其次为居民出行习惯和环境质量。因此,广东省未来城市客运交通低碳发展模式应削弱个体交通,构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20.
为解决含水基岩段井壁结构设计安全性问题,基于相似模型理论,将混凝土强度等级、厚径比、配筋率作为井壁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设计并完成9组模型试验。采用轴压水压逐级加载方式,研究相应条件下井壁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破坏特征与机制,建立井壁混凝土强度准则及其结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井壁大致呈压剪破坏状态,井壁混凝土应力内侧大外侧小;获得的强度准则与现行矿井设计准则相比验算精度更高,偏差范围为-6. 00%~6. 94%;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井壁承载力呈线性增加趋势,平均每提高10 MPa,承载力增加11. 04%,而提高配筋率对井壁承载力影响极其微弱,且不利于控制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