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52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36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大山之恋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爱山。这话很有道理。山,扎根大地,高耸入云,挺拔刚健,势与天接。世间顶天立地者,除人之外惟有大山。逶迤群山,夹江湖而飞峙,蕴灵秀而奇崛。天地间所有的阳刚之气,所有的雄浑与壮美,所  相似文献   
152.
登山     
早春,在这充满活力的季节,我们来到香山。那蓝天白云,那绿草黄花,那鸟语轻风,时时处处流淌着超凡的清新和质纯。人与大自然相处,会感到一种倾心的真诚,一种怡爽的甘甜。站在山脚下,迎面崇山峻岭,它的魁梧显出无穷神力,它的感召力使人们愿与山为伴。和大山在一起,能够使人生发出跃上葱茏的激动,步云漫游天街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此时,大  相似文献   
153.
古菌作为环境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发挥重要贡献.本研究以汾河干流的渍水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定量PCR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湿地土壤中古菌群落的丰度、结构组成及其潜在功能,揭示了汾河干流湿地土壤中古菌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汾河干流不同区域湿地土壤中古菌的优势类群具有明显差异,上、中、下游区域的古菌群落分别以Thaumarchaeota、Euryarchaeota和Nanoarchaeota为主.PCoA及ANOSIM分析也显示,不同区域间的古菌群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汾河中下游湿地土壤中的古菌群落呈现出极显著的距离衰减关系(p<0.01).汾河上游区域内的古菌群落可能主要参与了氮代谢相关过程,而中下游的古菌群落则可能以产甲烷过程为主.汾河湿地土壤中古菌群落的丰度主要受pH及氮磷有效养分的调控,而土壤有效磷和总磷是影响古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上,受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影响,汾河干流湿地土壤中的古菌群落在纬度尺度上呈现出一定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4.
以壳聚糖和富里酸混合溶液为介质,利用碳酸铵气相扩散法合成Ca_xCd_(1-x)CO_3固溶体,文章研究了Ca_xCd_(1-x)CO_3固溶体成核结晶行为,探究这2种介质对于Ca_xCd_(1-x)CO_3固溶体固化Cd能力及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结晶固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液相中各组分浓度能够影响固相中Cd的含量。液相Cd~(2+)浓度增加,Cd在固溶体中的含量也增加。随着富里酸浓度增加,固溶体中Cd含量降低,意味着在富里酸存在下固溶体固化Cd能力降低。红外光谱和XRD结果证明了壳聚糖和富里酸不影响固溶体晶体的结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进一步表明,壳聚糖和富里酸在不同程度上都影响了固溶体的晶体形貌及固相组成。在壳聚糖存在下晶体表面形成薄膜将晶体包覆,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固溶体中Cd含量增加到39.90%,且晶体形貌逐渐转向球体。该研究结果表明Cd~(2+)进入碳酸钙晶格中能有效降低溶液中的Cd~(2+)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壳聚糖和富里酸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水体中重金属Cd~(2+)的转化和钝化。  相似文献   
155.
利用沼渣和硫酸亚铁对含铬土壤进行共处置,在初步优化处置工艺参数后对共处置的协同效应进行验证,并通过XPS分析和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了协同效用机理.结果表明,沼渣和硫酸亚铁共处置含铬土壤可实现土壤Cr (VI)含量低至未检出(检出限0.2mg/kg),优于硫酸亚铁处置法.共处置还原速率高于沼渣单独处置.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共处置组别细菌群落丰度与多样性高于沼渣单独处置,共处置土壤铬还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提高.此外,共处置组别内铁还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相对丰度也显著提升.通过XPS分析,共处置后的土壤中存在Fe (Ⅱ)、亚硫酸盐和硫化物,结合微生物群落分析结果,证实了铁和硫催化微生物还原六价铬过程.本研究为低碳型高浓度Cr (VI)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6.
为深入研究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发现其实际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青岛市黄岛区某街道辖区的小微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参与一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作并发布了调研问卷进行研究。调研后,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和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反映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7.
158.
利用处理量为120m3/d的臭氧/陶瓷膜-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 对工艺性能和BAC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臭氧曝气提高了溶解氧浓度,改善了后续B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组合工艺对氨氮和CODMn的总去除率分别约为90%和84%,其中BAC在污染物的去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合工艺和传统工艺中BAC床层共检测到36个门类的细菌.与传统BAC工艺相比,臭氧/陶瓷膜降低了后续BAC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组合工艺BAC中存在丰度较高的亚硝化单胞菌属和硝化螺旋菌属,可能对氨氮的去除具有重要的作用.臭氧/陶瓷膜对后续BAC中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有很好的预处理和抑制作用,显著降低了其相对丰度,提高了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9.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2009年丰水期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石油烃平均含量为176.25mg/kg,沉积物无石油烃污染;沉积物中石油烃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上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石油烃分布的主要因素;调查海域空间分布尺度上可以划分为4个海域,MDS排序分析以及ANOSIM检验均支持了划分结果;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为近岸最大浑浊带最高,其次为近岸区和泥质区,在远岸区则常年存在一个石油烃含量的低值区.  相似文献   
160.
自组织临界性为灾害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不同级配的散粒体沙堆实验,发现散粒体SOC与粒径的非均匀系数有关.实验表明随着非均匀系数的逐渐增大,散粒体呈现出不同的实验现象和统计结果,并且散粒体系统的动力行为由准周期-SOC-准周期进行演化.由此得出SOC主要由系统的组构特征确定的结论.最后探讨了SOC和准周期两种不同系统的灾害预测的方法,以及SOC理论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