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6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1997年9月,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海拔7000m冰雪平台钻取14m冰芯一支。1990年以来冰芯中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表明,现代环境事件在达索普冰川雪冰中有一定的记录。已有的证据表明1991年达索普冰芯中SO^2-4浓度的最高值最大可能是由海湾战争引发的1991年春季科威特油井燃烧污染物所致。冰芯中陆源离子(如Ca^2 和SO^2-4等)记录与我国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具有某些相关性,其逐年变化趋势与新疆13个城市的降尘变化有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1980-2007年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冰湖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0年地形图、1988/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7年ALOS AVNIR-2遥感资料和近42 a (1967-2008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的冰湖变化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1980年到2007年,53个冰湖(1980年面积大于0.02 km2)的总面积由1980年的9.97 km2增加至2007年的13.05 km2,增加了3.08 km2,增加的比例为30.9%。通过与非冰川补给湖的对比发现,1980年的冰湖面积比非冰川补给湖的面积大,分布的规模等级和海拔梯度更为广泛;1980-2007年冰湖面积扩张是非冰川补给湖面积扩张的102.7倍,远大于后者。可见,冰川补给对于冰湖的分布和变化有重要的影响。②1980-2007年,错那站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年降水量在波动变化中略有上升。温度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的增加和降水的增加共同决定了研究区内冰湖面积的增长。本区冰川变化和冰湖变化主要是由温度升高引起的,但降水增加也有一定贡献。③对研究区2007年面积大于0.1 km2的32个可辨识冰湖的溃决危险性评价表明,错嘎龙浦、加朗卡、昂格错、白朗错几个冰湖的溃决危险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羊卓雍流域雪坑中化学离子记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伟  姚檀栋  徐柏青  赵华标 《环境科学》2008,29(6):1488-1494
2006年8~9月在西藏南部羊卓雍流域采集了3个不同地点的50个雪坑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阳离子(Na 、NH 4、K 、Ca2 和Mg2 )、阴离子(C1-、SO2-4和NO-3)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3个雪坑的化学特征一致,阴离子中NO-3的浓度最高,为93.7μg·L-1(16.1~187.2μg·L-1);阳离子中Ca2 浓度最高,为81. Oμg·L-1,(19.0~236.7μg·L-1),分析结果同青藏高原南部其它地区的雪坑离子浓度相当(两者比值为0.5~2.0),而仅为高原北部离子浓度的2/5~1/25.该区域雪坑中离子浓度在季风季节和非季风季节差异显著,在季风季节NO-3、NH 4浓度升高30%~40%,是因为受植被、牲畜、人为活动以及雷暴的影响; Ca2 、Mg2 陆源离子浓度在季风季节降低了80%,是由于季风季节来自北方的沙尘、大风减少和印度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岩屑气溶胶的"淋洗"使Ca2 、Mg2 浓度显著降低.阴、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海拔高度的差异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表现为Ca2 、Mg2 浓度随海拔降低而升高, SO2-4、NO-3随海拔降低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区冰、雪、河水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09~1997-10间在希峰地区达索普冰川采集的4类水样(表层雪、冰塔冰、冰面河水和河水)的实测资料表明,本区各类水体pH值的大小顺序为:河水>冰面河水>冰塔冰>表层雪.表层雪和冰面河水所测的阴离子中以NO-3为最大,而冰塔冰样品以Cl-最大;阳离子含量基本上以Ca2+为主.SO2-4、Ca2+、Mg2+、电导率和pH值都与所测的阴、阳离子总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随所测的阴、阳离子总量升高而增大.表层雪的电导率、Na+、Cl-、所测的阴、阳离子总量和SO2-4与海拔高度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冰川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其变化不仅对高山及周边地区水资源有重要影响,而且还是影响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因素,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国内的研究范围与深入程度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冰川融化对水资源影响的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很少,预测模型在种类、概念框架及技术手段等方面发展滞后。未来西部冰川水资源变化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是西部大开发必须考虑的内容,因此急需加强相关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7-09-1997-10间在 区达索普冰川采集的4类水样(表层雪、同河水和河水)的实一区各类水体PH值的大小顺序为:河水〉冰面河水〉冰塔冰〉表层雪,表层雪和冰面不所测的阴离子中以NO3为最大,而冰塔冰高档商品吕以Cl最大;阳离子总量升高而增大,表层雪的电导率,Na、Cl^-、所测的阴、阳离子总量和SO4^2-与海拔高度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随着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  相似文献   
17.
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降水化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 997年 8— 9月野外工作期间 ,在希夏邦马峰北坡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 ( 2 8°33′N ,85°44′E)采集到一批大气降水样品 .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达索普冰川高海拔区夏末降水化学成分中NO3- 浓度最高 ,Mg2 浓度最低 .海盐离子浓度在海洋性气团降水中高于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 .同全球其它偏远地区比较 ,本区夏末降水的主要离子浓度较低 ,与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内陆地区雪冰相当 ,表明希夏邦马峰北坡地区夏末大气环境相当“洁净” ,可代表全球偏远地区大气降水的本底状况 .达索普冰川区夏末降水的 pH值 (平均值为 6.0 )和主要离子浓度表明 ,本区夏末大气降水受人类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很小 ,同时降水的电导率较低而且变化较小 .  相似文献   
18.
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中Cd和Pb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可可西里马兰冰川冰芯利用ElementICP MS测定了其中Cd和Pb的浓度 .样品中Cd的浓度 ,除了四个样品未检出外 ,其余样品的浓度在 0 399— 1 4 735ng·l- 1之间 ,平均值为 4 6ng·l- 1.Pb的浓度在 8 9— 5 1ng·l- 1之间 ,平均值为 2 0ng·l- 1.Cd和Pb在深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Cd和Pb的浓度基本上代表了该地区雪冰中的背景值 .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亚洲季风与ENSO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ENSO与季风的相互作用中,季风是驱动因子,即季风的强弱变化引起了ENSO事件的发生。夏季风强(印度及东南亚季风降水多),在其后的秋冬季热带太平洋为LaNina;夏季风弱,在其后的秋冬季为ElNino。反过来,从统计意义上说,在ElNino年,印度季风弱,降水偏少;东亚季风亦弱,推进慢,从江淮流域到日本夏季降水偏多,华北夏季趋于干旱。在LaNina年,夏季风强且推进快,华北夏季则多雨;印度季风强,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20.
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原因,于1997-07-09期间,在藏北高原不同地点分别建立了自动气象站和埋设了土壤温度、湿度观测系统,土壤温度观测数据表明,在60cm以上土壤温度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变化,其变化为正弦曲线,与太阳辐射的时间变化一致,但存在关不同的时间滞后。地表状况、土壤干湿程度及土壤组分等的差异对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振幅及热通量有影响。在藏北高原,由于挖坑埋设探测食品等对土壤温度场的优动可在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