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包装是防止空运锂电池热失控后果扩大的关键,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的空运锂电池包装性能定量评价方法,利用自主设计的锂电池火灾试验平台对锂电池包装件开展热失控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分析选取初爆时间、初爆和燃爆时间间隔、热失控电池数量、峰值温度作为锂电池包装性能等级评价指标,引入物元可拓法构建包装性能熵权物元可拓模型,通过对不同包装形式和材料的锂电池包装件进行评价可知:现有瓦楞纸包装性能等级为Ⅲ(差),会严重威胁锂电池空运安全;采用玻璃纤维板包装,包装方式为玻璃纤维隔板加盖板时性能等级为I(优良),可显著提高空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34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和离子色谱法(IC)分别测定降水中的钾、钠、钙、镁,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指标作比对,并对降水样品的测定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国标方法AAS法相比,ICP-AES法和IC法操作更简单,并可实现多元素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343.
淮南潘一矿采煤沉陷复垦区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淮南潘一矿采煤沉陷复垦区不同深度覆土样品,检测土壤中有机质、总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分析采煤沉陷复垦区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复垦9年,0 cm~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覆土厚度土壤中有机质增长率分别为61.68%、69.44%、55.68%,总氮增长率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344.
为筑牢安全韧性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生态空间自我恢复能力,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研究适宜大尺度空间的生态修复分区方法,针对区域典型生态系统问题,构建生态系统“受损-恢复力-可修复潜力”评价技术体系,通过生态系统现状及受损评价,摸清生态系统问题及退化区域;根据生态系统特征及支撑能力,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和可修复潜力评价;耦合多级评价结果,识别修复特征相同的区域,综合划定生态空间修复分区。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可修复潜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等区域,潜力中等区主要包括呼伦贝尔草甸草原、锡林郭勒典型草原、阴山北部荒漠草原、阿拉善荒漠等区域,潜力低区域主要包括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局部草原、荒漠沙地区域等。结合区域特征,综合划定9个生态空间修复分区,从促进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功能保护与修复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提出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修复和生态重塑等生态修复策略,保障区域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自我调节。从生态系统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力及可修复潜力3个层面建立生态评价技术体系,划定生态空间修复分区,提出适宜大尺度生态空间治理的方法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45.
紧急救助员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补充,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社会基石,提高这些兼职应急人员的基本应急能力和素质,对紧急救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根据国家标准中要求的紧急救助员的职责,详细介绍了紧急救助员应具备的心理、身体、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概括了紧急救助员应具备的基本应急能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紧急救助员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四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6.
1985年,中国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汽车博览会:1993年的北京汽车展览会上,“汽车模特”的概念首次由西方引入;如今,已经几乎找不到没有车模相配的车展了,甚至可以说就算有些重要车型缺席的车展,也不可能缺少车模的登场,“香车美女”的组合成为了汽车展览会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347.
将制备的铁负载改性生物炭(Fe-BC)用于初期雨水径流中低浓度氮磷的吸附去除,旨在寻求经济高效的氮磷吸附材料。文章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Fe-BC进行了表征,发现有晶体结构产生和Fe-O官能团出现。通过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吸附热力学试验对Fe-BC吸附氮磷的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Fe-BC与NO3--N的结合方式主要是外层络合物,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度较高,以物理吸附为主,是自发、熵增的放热反应,不同温度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83~5.70 mg/g;与PO43--P的结合则主要通过形成内层络合物实现,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Temkin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是自发、熵增的吸热反应,不同温度下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78~2.19 mg/g。  相似文献   
348.
北塘水库底泥盐分释放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北塘水库作为天津市南水北调调节和事故备用水库的水质安全性,2005年7月~2006年1月,取北塘水库0~20cm混合底泥及0~60cm的圆柱状底泥,在实验室模拟了温度变化、风浪扰动、换水、下渗等条件下底泥Cl-的释放过程和释放强度,分析了Cl-释放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底泥中Cl-的释放速率越快,但释放量的差别随时间变得越来越小。在扰动条件下,10d以后,0~20cm混合底泥中的Cl-几乎全部释放出来。每换一次水,底泥中Cl-的释放量都会明显下降。释放和下渗将导致水库底泥中Cl-的含量不断降低,南水北调通水后,如果能保证一定的供水频率以及换水周期,北塘水库水质将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349.
腹泻性贝类毒素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 toxin-1,DTX-1)和鳍藻毒素-2(dinophysis toxin-2,DTX-2)。被贝类毒素污染的海产品可对食用者的健康构成危害。在我国近岸海域OA常有检出,DTX-1和DTX-2偶有检出。本文用荧光免疫微球标记抗OA单克隆抗体,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合成高偶联比的包被抗原,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运用免疫层析技术,研制了能够同时快速准确检测OA、DTX-1和DTX-2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定量限分别为90.6μg/kg、115.4μg/kg和69.8μg/kg。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研制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对含有OA、DTX-1和DTX-2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组分的毒素样品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灵敏、准确、操作简便,成本低,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及海产品食用安全检测中,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50.
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远离工程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显著和潜在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季节分配变化而对水体营养物质输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因上游来水来沙量减少对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文因素是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上游建坝蓄水以后.洪水的消除或洪泛次数减少削弱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联系,造成湿地逐渐萎缩,甚至大面积丧失,生物食物链中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下降。人海径流量减少将造成海水沿河上溯,盐水入侵河道,并污染地下水,滩地土壤发生盐渍化。河流携带泥沙能力下降,将导致三角洲从淤积型向侵蚀型转化,海岸线蚀退。水利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缓慢的、潜在的和极其复杂的,并且往往是上游各水利工程的叠加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前后研究分析河口生态环境可能或已经遭受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和评价,可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