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30篇
安全科学   31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650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72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21.
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我国当前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地方安监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现实需求等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内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效果的建议措施,包括研究建立安全生产法制宣传制度、明确有关工作机制,优化安全生产网络与信息系统等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进行宣传,进一步发挥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法制宣传的载体作用,以及加强生产经营单位重点人群、职业健康领域和标准的法制宣传。  相似文献   
222.
基于卫星观测的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OMI-MLS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集对2005—2019年青海高原对流层大气臭氧总量进行提取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格局及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OMI-MLS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在青海高原的适用性良好.③海高原的多年平均对流层臭氧总量分布整体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受地形和大气环流形势影响较大.海东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最高,其次是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玉树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最低.对流层臭氧总量月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倒V"型特点:峰值位于6—7月,谷值位于1月,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对流层臭氧总量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异质性强,夏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③近15年青海高原对流层臭氧总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速率为0.22 DU,4个季节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冬季的对流层臭氧总量增加速率最快,其次是春季、夏季,秋季增加速率较慢.④影响青海高原对流层大气臭氧总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和降水,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23.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引起的双层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渗透变形水-土-气三相耦合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程序中通过采用合理的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使其可描述双层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时的渗透-变形耦合力学特性变化,进而更加清晰明了地阐述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以2层不同湿密度的非饱和砂土边坡的模型实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50、100 mm/h)与双层坡角(59°和68.3°)等4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观测现象,包括不同工况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破坏时间。计算结果表明:1)由于2个土层的透水系数有所差异,水在2个土层之间的水分迁移较为缓慢。2)坡角越小(59°)或者降雨强度越小(50 mm/h),边坡破坏所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降雨过程中塑性破坏是从边坡左侧的坡趾附近开始,逐渐延伸至坡顶,最后形成一条贯穿整个边坡的塑性剪切带。4)边坡左侧的土体整体沿着滑动带向下滑动。在降雨强度较大(100 mm/h)的情况下,边坡滑动的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24.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海河流域五大支流由此汇合入海,近岸海域水质长期处于劣四类状况,入海河流整体处于劣Ⅴ类水平,直排海污染源达标率较低。通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2020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类、二类)面积比例达到70.4%,超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16%的目标值54.4个百分点,8条入海河流全部实现消劣,直排海污染源自2019年7月稳定达标排放。本文通过梳理陆域污染治理的关键性对策措施,从工业企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的污染治理以及直排海污染源和入海河流综合整治等方面,揭示近岸海域水质改善的质变过程,凝练“源头治理、通道管控”的治理经验,为巩固提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成效、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5.
柳州市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齐  卢星林  曾鹏  于奭 《环境科学》2021,42(1):65-74
为了解我国西南岩溶工业地区VOCs污染特征及其来源,2019年3月用GC955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对柳州市大气VOCs进行监测并对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气溶胶生成潜势(AFP)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春季监测期间共检出50种VOCs组分,日平均摩尔分数为25.52×10-9 mol·mol-1.其中,烷烃、烯烃、炔烃及芳香烃分布占比为56.08%、19.63%、14.25%和10.04%.②VOCs摩尔分数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特征.VOCs日变化中的峰值与早晚交通高峰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③烯烃、芳香烃及烷烃对OFP贡献分布为44.30%、33.03%及19.96%,指示对于芳香烃和烯烃的控制应优先于烷烃.此外柳州市O3生成处于VOCs敏感区,消减VOCs对O3生成具有控制作用.④芳香烃对AFP的贡献高达95.27%,因此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溶剂的使用、汽车产业和化工产业这几个行业工艺上的改进及控制可同时有效地抑制臭氧及霾污染.⑤柳州春季VOCs排放源及其对总VOCs的贡献分别为:工业排放源(28.34%)、机动车源(25.47%)、燃烧源(24.37%)、溶剂使用源(13.28%)和植物排放源(8.54%),表明控制工业排放源、机动车源和燃烧源是目前控制柳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主要途径,同时,重点考虑控制这些排放源排放的烯烃和芳香烃.  相似文献   
226.
根据2006年和2013年航次对瓯江口附近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2006年,2013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经student-t检验,两组结果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b和Cd有显著性降低;与国内外其它河口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分布上看,两次调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同次调查中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似.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的评价表明,2013年调查海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整体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较2006年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27.
以X-射线为辐射电离源对二氧化硫/水/空气体系的气溶胶成核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生粒子来源于离子诱导成核与均相成核两种机制,前者产生带电颗粒,后者产生中性颗粒.离子对粒子成核有着重要的贡献,对粒子生长作用不明显,SO2对粒子成核与生长均有贡献.成核粒子谱分布呈双峰模式,其峰值会随着气体流速发生偏移.在低SO2浓度情况下,离子诱导成核占主导地位,随着SO2浓度的增加,均相成核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28.
229.
从企业自我管理和政府监管工作的反馈情况来看,职业卫生管理、监督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从全局来看.亟需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骨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二是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两个方面工作在监管体系上如何实现一体化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0.
从森林火灾这个老问题出发,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新颖的解决发生火灾的行之有效的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