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4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0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25篇 |
综合类 | 211篇 |
基础理论 | 24篇 |
污染及防治 | 28篇 |
评价与监测 | 11篇 |
社会与环境 | 9篇 |
灾害及防治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在石英砂充填的二维砂箱中开展表面活性剂(Tween 80)冲洗四氯乙烯(PCE)的修复实验,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监测不同污染源区结构条件下NAPL相的去除过程.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实验中缺乏溶解相浓度数据.为此进一步基于UTCHEM数值模拟方法来理解NAPL相和溶解态之间的质量传输过程,并探讨表面活性剂浓度、注入速率等因素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综合砂箱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均质和非均质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类型DNAPL污染源区结构,表现为离散状PCE与池状PCE体积比(GTP)差异.由于离散状污染物与表面活性剂的接触面积更大,更易被优先去除;初始GTP值越高,污染物的修复速率和修复效率也越高.增大表面活性剂浓度或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注入速率,虽然能提高DNAPL的修复速率,但会明显降低表面活性剂的修复效率,实验过程中修复效率降幅可达93%.线性驱动溶解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表面活性剂修复DNAPLs过程,基于数值模拟方法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配比可有效的节省实际污染场址修复经费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博斯腾湖小湖水位大幅波动引发了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最低生态水位的湖泊水量盈缺分析对小湖水量调度和生态保护有积极意义。基于1991—2019年达吾提闸实测小湖水位数据,结合湖盆DEM数据和遥感NDVI数据,分别采用年保证率设定法、湖泊地形分析法和曲线相关法计算小湖区最低生态水位;并利用其他水文、气象和农业活动和湖区水量调控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小湖缺水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小湖最低生态水位为1047.18 m,多年平均满足率为31.03%。1991—1998年、2005—2015年和2017年间博斯腾小湖区发生了生态缺水,平均缺水量为0.69×108 m3。上游来水量是小湖生态需水保证情势的主要驱动因素,农业活动和宝浪苏木水量调节活动次之,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小。2000年之前,生态缺水主要由湖区水位调控产生;2000年之后,灌区农业取水成为生态缺水主要诱因。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博斯腾湖小湖水量调控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选取黑龙江省源头水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EM数据对保护区内随机布设的水质监测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并提取单元内的相关指标建立监测点背景特性量化模型,基于量化结果提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监测方案,建立背景值数据库.选取研究区自然属性指标与空间属性指标,以空间叠置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进行背景值分区,最终将黑龙江省分为六大地表水水质背景值地理分区,并计算了各分区地表水环境背景值表征范围.表征范围显示:依据现行标准进行水质评价,保护区内水质背景值已超出Ⅱ类水质标准限值.因此,基于水质背景值研究成果提出了考虑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并将方法应用于研究区,结果表明方法切实可行且优于单因子评价法.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制定背景值影响下的水环境评价方法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通过构建苯醌增效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讨论了体系中橙Ⅱ的脱色和降解途径.在研究苯醌浓度对聚合硅酸铁铁离子的释放、Fe2+与Fe3+之间的转化、H2O2分解和·OH生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苯醌对聚合硅酸铁多相UV-Fenton体系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随苯醌浓度的增加,其紫外光下光解还原聚合硅酸铁并释放Fe2+的程度增大、H2O2分解速度加快、产生·OH浓度峰值增高且出现的时间提前;苯醌增效体系释放于溶液中的Fe2+可以通过Fenton反应转化成Fe3+,反应结束后聚合硅酸铁能重新吸附Fe3+并使其浓度降低,避免了增效体系铁离子的二次污染.本研究将为多相催化剂催化过程的调控提供新的视角,为多相光助-芬顿反应在有机废水资源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
针对常减压装置常压塔的过程数据存在多种不确定性,其软测量模型受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普适性较差的问题,为了实现数据预处理,分别使用小波和盒图组合的算法进行基于单变量的异常识别、鲁棒偏最小二乘方法(RPLS)进行基于多变量的异常识别;运用网格搜索法对再采样间隔和最大滞后时间对模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优选出最佳动态输入变量后,对比偏最小二乘(PLS)、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的软测量模型效果,优选最佳的建模方法。依据常减压工艺数据的特点,提出运用移动窗口的方法进行模型的在线更新,从而形成实用的常压塔顶石脑油干点软测量建模方法。经测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47.
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砷、镉、铬、铜、汞和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镉和汞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砷和铜也有显著正相关;铬与其他金属均无良好的相关关系。参照SQGs基准,砷、镉、铬、汞、铅含量介于风险评价低值(ERL)与风险评价中值(ERM)之间,可能会对水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铜含量在部分取样点超过了ERM值,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很强毒性。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表明,各取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均有一定生态风险,其中5号、6号呈现极强的生态风险;6种元素生态风险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镉、铜、砷、汞、铅、铬。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石墨烯薄膜在原子氧空间环境的适应性,为其在航天器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刮涂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将石墨烯薄膜材料及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置于微波源原子氧设备内开展原子氧试验,原子氧剂量分别为3.0×10^20 atoms/cm2和7.5×10^20 atoms/cm^2,研究薄膜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及电阻性能的变化。结果采用刮涂法可制备氧含量较低的石墨烯薄膜,原子氧剂量为7.5×10^20 atoms/cm^2情况下,石墨烯薄膜的厚度损失为5.3μm,原子氧反应率为7.14×10^-25 atoms/cm^3。原子氧作用后,石墨烯薄膜中碳原子无序程度增大,C—O、—COOH官能团含量降低,C=O官能团含量增加。石墨烯电阻传感器的R0/R比值随原子氧剂量增加线性降低,0.8μm厚度薄膜可探测最大原子氧剂量为5×10^19 atoms/cm^2,增加薄膜厚度有望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结论得到了石墨烯薄膜厚度损失、原子氧反应率、微观结构及电阻特性的变化规律,可为石墨烯薄膜的空间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9.
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从一九七三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来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很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全国城市大气煤烟型污染未见好转,大气中的降尘、颗粒物100%超标,南方部分城市酸雨问题日趋严重;北方一些地区已出现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50.
依托湖北杭瑞高速公路工程,为降低沿线行车通过居民区带来的噪音污染,解决冬季路面积雪薄冰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以具有一定结构除冰性能的高连通孔隙沥青路面材料为基体,选用橡胶高黏度改性沥青,并掺入环保型化学抑冰剂,开发设计具有除冰、降噪、抗滑功能材料路面。以不牺牲路用性能为前提,通过测试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飞散损失、抗剪强度等,确定环保型化学抑冰剂的掺量。同时利用驻波管法、手工铺砂法及轮碾法测定空隙率分别为16%、20%、24%、28%的路面材料除冰性能、降噪性能和抗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环保型融雪除冰剂的掺量为2%,空隙率控制在20%左右时,高连通孔隙沥青材料的路面使用性能最佳,具有较好的除冰性能、降噪性能和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