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思  孔德良 《生态环境》2012,21(2):286-292
道路作为景观廊道,与建设用地景观、林地景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学联系。在道路网络迅猛扩展的同时,深圳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并对林地景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1996-2008年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道路密度与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道路密度与建设用地-林地边界动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规模与道路密度、建设用地扩张强度与道路拓展强度呈相关关系,道路网络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研究期间深圳市林地退化严重,与建设用地接触的单个林地斑块的平均边界长度(林建边界长度)增加,建设用地-林地边界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林建边界长度与道路密度成相关关系,道路密度小于2.5 km.km-2时,道路密度越大,林建边界长度越大,建设用地景观和林地景观的生态学作用越剧烈。  相似文献   
62.
在石油的开采、运输等过程中,由于原油泄漏而产生的石油污染土壤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相比细菌降解修复和化学氧化修复,中低温热解修复是一种高效、经济的修复方法.然而,国内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热解修复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却较少.本文先以模型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含油率(5%、10%)、热解温度(375、400、425、450 ℃)、热解时间(30、60 min)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脱除率的影响,采用FTIR、元素分析、原油四组分分析、荧光显微镜观测等方法确定了热解过程中石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及沥青质的转化方式,提出了石油污染土壤在形成和热解过程中石油的四组分吸附、脱除途径模型,并通过XPS、TEM等表征手段确定了最佳修复条件.结果表明,在425 ℃下热解30 min后,污染土壤中石油烃去除率在99.40%以上,残存TPH含量低于GB I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且修复后土壤中的残炭非常稳定、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还选取了新疆油田、长庆油田的场地石油污染土壤在最佳修复条件下进行处理,发现石油烃脱除率均在99.60%以上,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结果也表明处理后的土壤肥力恢复到了污染前的水平.本研究结果将为我国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的热解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
水和土壤中磺胺和激素类药物的同时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水和土壤中磺胺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噁)唑6种磺胺类药物和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酮、雌三醇、炔雌醇、乙烷雌酚6种激素类药物同时分析的方法.具体步骤:水样过滤后使用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富集;土壤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ASE)之后过Oasis HLB小柱净化富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检测,分别以乙腈和1mL·L-1甲酸溶液、乙腈和1 mL· L-1氨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磺胺在水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7.4%~ 103.6%和58.2%~80.0%,激素在水和土壤中的回收率分别为84.8%~ 101.8%和62.8%~79.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3%.水和土壤中磺胺的检测限分别为0.11~0.24ng·L-1和0.01~0.02ng·g-1,激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31 ~2.14 ng·L-1和0.03~0.21ng·g-1.用上述方法检测宿迁某典型养殖场周边的地表水和土壤,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检测环境样品中的磺胺和激素类药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4.
<正>2023年第5、6号台风“泰利”“杜苏芮”来势凶猛,给国内大部分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牵动着大家的心,同时各种谣言也开始在朋友圈滋生蔓延。在突如其来的险情下,社会公众迫切需要获取最新动态。然而,造谣者却不顾事实真相,利用公众对自然灾害的紧张心理,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虚假灾情,以此博取关注和流量。这种危言耸听、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已然成为台风灾害之外的“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65.
生产企业及周边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产企业作为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的直接来源地,现今被认为是PF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其对周边环境具有更加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我国对生产企业周边环境中PFCs污染特性研究的报道较缺乏,补充丰富各地生产企业周边环境的PFCs污染特征,可为PFCs点源分析和污染溯源提供依据。以湖北省孝昌县某化工有限公司为典型生产企业,采集7个采样点的水体和土壤样品,分析典型地区环境介质中PFCs的污染现状与特征。结果显示,11种目标PFCs污染物在水体中有7种、土壤中有6种不同程度地检出,环境水体中PFCs的总浓度介于4.70~40.22μg·L-1,土壤中PFCs的总浓度介于58.22~2 075.60 ng·g-1之间。全氟辛基磺酸(PFOS)为典型行业周边水体和土壤中最主要的PFCs污染物,其次是水体中的全氟己基磺酸钾(PFHx S)、全氟丁烷磺酸钾(PFBS)和土壤中的全氟辛酸(PFOA)、全氟己基磺酸钾(PFHx S)。PFCs检出浓度的大小与采样点距典型企业的距离极其相关,距离与污染物总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但周边环境中PFCs的种类和构成比,不受与点源之间距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不稳定和舆论失控事件,对环保宣传工作发出了警报,使我们必须反思面临环境保护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  相似文献   
67.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在参与国家综合决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节能减排,维护公众环境利益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情况仍不容乐观,虽然很多项目都做了环评,报告也都通过了,项目也竣工投产了,但有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问题在哪?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68.
采用活性炭辅助微波活化煤矸石,将煤矸石的活化时间由传统高温焙烧方法的2 h缩短到了24 min以内。将70目活性炭与200目煤矸粉以2.0∶1的质量配比充分混合后在800 W微波功率下活化24 min,铝铁浸出率可达750℃焙烧2 h的1.71倍。将微波看做实体物质,将活化过程看做是由活性炭向煤矸粉的单向微波能量传递,引入化学反应工程学方法,"枣糕"模型计算表明,在680 W功率下,活性炭的微波附着速率常数ka=0.334 min-1,微波脱附速率常数k’a=0.050 min-1,煤矸粉的微波附着速率常数kb=0.262 min-1,相关系数R=0.99997。在528、680、800 W 3个功率水平下,"枣糕"模型的计算值均与实验值拟合良好,相关系数均高于0.999,在以上3功率下,发现极限铝铁相对浸出率a与极限温升ΔTmax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针对某机电引信加速寿命试验数据,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存在计算量大、寿命预测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开展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引信贮存寿命预测研究。方法 针对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数据,采用贝叶斯理论的环境因子法,对各级应力下的贮存时间进行折合计算。利用进化策略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进而对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全局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将折合后的试验时间、样本量、应力水平作为网络输入,失效数作为输出,来预测引信贮存寿命。结果 利用训练好的 BP神经网络预测引信在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失效数,计算其贮存可靠度。在迭代402次后,模型找到最优解,且预测误差在1%以内。结论 步进应力加速寿命试验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过程简单,预测精度较高,可有效提高引信贮存寿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0.
黑河重金属空间分布及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河流水体和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与大型底栖动物的响应关系,于2019年8月在黑河上、中游不同区域采集底栖动物、水体及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8种重金属(Cr、Cu、Ni、Pb、Zn、Cd、Hg、As)的含量,利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了底栖动物、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