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半干法脱硫系统与新型滤槽除尘器相结合,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脱硫、除尘效率。研究了影响该技术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该技术集脱硫、除尘于一体,工艺简单,运行成本较低,尤其适用于燃煤含硫量≤1.2%的锅炉烟气的脱硫。  相似文献   
122.
南京城区路面沉积物中铅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南京城区不同位置路面沉积物的粒径以及其中重金属铅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道路沉积物中粒径在0.1~0.25 mm的沉积物中铅的含量最高,沉积物中重金属铅的质量比在酸洗条件下为6.35~151.41 mg/kg,消解条件下为7.04~277.85 mg/kg,在中性水浸泡条件下未有铅检出,沉积物中铅的含量与沉积物的粒径有较大的关系,并且遵循粒径越小铅含量越高的规律。与国内其他城市路面沉积物中铅污染的研究结果相比,南京城区的路面沉积物铅污染程度中等。  相似文献   
123.
通过选择最优消解体系,尽可能提取总悬浮颗粒物TSP滤膜上所含的重金属元素,并选定适宜的基体改进剂、仪器工作条件等,研究了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TSP中重金属镉的方法。实验表明,高浓度的硼氢化钾溶液和加入一定量的焦磷酸钠能有效地排除铜、铅带来的干扰,在载流中加入含Co2+的溶液,对镉的荧光强度有较好的增感效应,能有效提高镉的测定灵敏度和重复性。本法简单、灵敏、准确,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在可靠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4.
关于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与争议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核算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首要工作,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制度,也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核算.论文从核算项目分类,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的研究进展,力图厘清国内外自然资源核算研究的共识与争议问题.西方国家资源核算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与之相比,我国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理论分析层面,自然资源的核算方法多是沿用国外的估价模型,缺乏创新.目前,国内外普遍按照先实物量再价值量,先存量再流量,先分类再综合的原则进行自然资源核算研究.但是,各国的核心项目分类尚未统一,自然资源估价方法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在实践方面,联合国等五大机构联合发布的SEEA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追捧,很多国家开始在此基础上探索本国的资源核算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共识问题,论文提出了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确定核算项目,选择估价方法,分步推进自然资源核算和自然资源核算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衔接.这些问题的解决思路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选择可控或拥有的,产权明晰的自然资源作为核算项目,充分考虑资源要素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选择估价方法,优先建立单项资源的区域自然资源核算体系,结合各方力量设计我国统一的自然资源核算标准.根据上述思路,开展自然资源核算研究,将资源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构建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是编制我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顺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地区盐碱土中放线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地区盐碱土中放线菌种群结构及多样性,采用非培养法对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流域的3种不同类型土样(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和农田土)的总DNA进行提取,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扩增,构建放线菌16S rRNA克隆文库.用HaeⅢ和Hha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克隆子进行16S rDNA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mplif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ARDRA),提取酶切带型不同的菌液进行测序,构建其系统发育树并进行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原生盐碱土克隆文库中90个阳性克隆分归于20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中村氏菌科(Nakamurell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棒状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诺卡氏菌科(Nocardiaceae)和未知类群;次生盐碱土克隆文库中98个阳性克隆分归于32个OTUs,分属于纤维素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伪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孢囊菌科(Streptosporangiaceae)、高温单孢菌科(Thermomonosporaceae)、动孢囊菌科(Kineosporiaceae)、糖霉菌科(Glycomycetaceae)和未知类群;农田土克隆文库中98个阳性克隆分归于10个OTUs,分属于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博戈里亚湖菌科(Bogoriellaceae)、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中村氏菌科(Nakamurell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和未知类群.其中,微球菌亚目(Micrococcineae)是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和稀释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为次生盐碱土>原生盐碱土>农田土.  相似文献   
126.
利用序批式运行方法探索低活性厌氧接种污泥对新底物的适应过程。研究发现,接种污泥经过1个批次驯化后,后续批次的甲烷产量维持稳定,说明首批次培养实现了有效的代谢调整。分析各发酵批次的pH值和产甲烷动力学参数发现,随着驯化批次的增加,接种污泥产甲烷的延迟期缩短、产甲烷速率升高,且各批次初期酸化程度降低,说明了多批次驯化促进污泥对底物的适应能力。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驯化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知,3个批次驯化后污泥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驯化筛选出以Paludibacter属(相对丰度为52.3%)和Methanosaeta属(相对丰度为72.31%)为优势菌属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山区河道工程扰动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石葵河生态治理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对河道边坡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态修复期内共发现105种植物,隶属38科97属,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功能群物种组成有明显波动,豆科植物占比下降,禾本科、菊科植物占比升高;优势物种发生改变,从初期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逐步向乔灌草共存的趋势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针对研究区生态修复,试提出以当地优势物种胡枝子+大青+狗牙根+牛筋草+羽芒菊为主的灌草结合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8.
ARC/INFO对外部数据库的动态访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RC/INFO的DATABASEINTEGRATOR模块功能,实现了在ARC/INFO环境对外部数据库的动态访问?该文就动态连接?访问外部库的条件和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9.
利用动态分段技术进行河流一维水质扩散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GIS新技术,动态分段可以有效地实现河流一维水质扩散的模拟和空间显示分析。该文给出了动态分段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思路、河流一维水质模型的功能设计及整个模拟系统的结构流程。   相似文献   
130.
模拟与评价雨洪淹没特征是科学评估暴雨洪涝灾害风险与优化雨洪调控措施的基础。以长三角典型平原圩区城镇淀山湖镇的8个圩区为例,基于地形、气象、雨水管网等数据,通过构建多重现期的降雨情景,采用一维SWMM模型模拟了雨水管网的溢流特征,耦合二维CADDIES模型识别了管网溢流在地表形成的雨洪淹没区域,定量评估了雨洪淹没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阐明提升泵站排涝能力与增加水面面积2种雨洪调控情景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溢流点数量受圩区地表属性和降雨特征的共同影响,淹没面积与降雨特征显著相关,降雨重现期大于0.63 a且逐渐增大时,淹没面积亦随之显著增加;(2)在强降雨情景下,淀山湖镇雨水管网负荷较高且不能有效应对超过50 a的强降雨事件;(3)提升泵站排水能力能有效减少淹没面积,但未能减少溢流河道以及雨水管网溢流点数量;(4)增加水面面积能显著提升圩区雨洪调控能力,当新兴圩、永胜圩和红旗圩水面率分别达到6.03%、10.87%和8.83%时,可有效抵御100 a降雨事件所导致的河道溢流状况。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地区平原圩区的雨洪灾害风险评估与雨洪调控措施优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