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废玻璃和废铝为原料,采用搅拌浇铸法制备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研究了玻璃颗粒形态、粒径、含量及制备工艺(温度、搅拌方式、时间)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耐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颗粒较均匀地分布于铝基体中,界面结合良好;玻璃颗粒质量分数为10%~15%时,与铝基体相比,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提高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循环经济理念的发展,城市有机垃圾的处置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在垃圾处置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利用城市有机垃圾产沼气,沼渣去除重金属后用作农作物施肥的设想及基本方案,并建议回收利用重金属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个地区多种废物就近集中,制成废弃物复合材料的战略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废弃物复合材料的三个理论基础,即堆砌理论、界面理论和复合理论,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可行性。文章又通过介绍分析废弃物复合材料的一些应用例子,再从实践上证明了这种观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整个过程中,从熵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厌氧消化的前处理系统(收集、分选及底物强化等)中,收集是一个熵增过程,分选是一个熵减过程,而预处理强化则是一个熵减过程(。2)通过以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的发酵过程的ΔG的分析可知:在水解产酸阶段,ΔGθ<0,反应自发进行,故该过程的ΔS﹥0,即该过程是一个熵增过程;在产氢产乙酸阶段,ΔS<0,故这是一个熵减过程,但后续反应对氢的利用则可能使该阶段变为一个熵增过程;在产甲烷阶段,ΔGθ<0,反应均自发进行,故该过程的ΔS﹥0,即该过程是一个熵增过程(。3)城市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熵增过程(。4)分选、溶胞强化、产氢产乙酸及发酵产物的资源化利用等工序可能成为厌氧消化的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在TS的质量分数为15.5%的半干式条件下,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进行批量实验,研究了温度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消化温度对产气量、发酵启动时间以及温度从55℃突降到20℃时对厌氧反应器产气量的影响等办面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较佳温度为55℃,消化时间短,产气率高,启动时间较快,沼气中的甲烷的平均体积分数为66.3%。  相似文献   
16.
从废旧聚乙烯的直接再生、改性再生和裂解再生三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情况,并对其再生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我国处理和回收利用废旧聚乙烯时,要加强生物降解塑料等环境无负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与循环利用的立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水解酶是厌氧消化水解过程中最为关键酶,对底物的水解及后继的甲烷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文章以城市有机生活垃圾为原料,采用批量中温消化工艺,探索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α-淀粉酶酶活变化与日产气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随消化过程中,α-淀粉酶酶活变化往往先于日产气量的变化,并且随着酶活的增加,日产气量也增加,当酶活水平处于高峰期时,日产气量也处于高峰期,此后酶活降低日产气量也降低。  相似文献   
18.
接种量对泔脚的发酵产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经热预处理(80℃,15min)的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污泥为接种物,以850W、4min的微波+pH9.0预处理的泔脚为发酵底物,考察了40%、50%、60%、70%、80%、90%的接种量对泔脚中温(36℃)批式发酵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过低的接种量(40%、50%、60%)下,泔脚的发酵产氢能力较差;而较高的接种量(70%、80%、90%)尤其是80%、90%的高接种量对泔脚的发酵产氢更为有利。然而,接种量越大,反应器的利用效率越低。因此,80%的接种量为泔脚发酵产氢的最佳接种量,其产氢延迟时间λ、最大比产氢率、产氢率、生物气中氢气的最高体积含量分别为4.22h、22.77mL/(gVS·h)、194.04mL/gVS、44.2%。  相似文献   
19.
柴希娟  孙可伟  王木平 《环境工程》2007,25(1):59-60,63
研究填料粒径和用量对聚乙烯/造纸污泥废弃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氢氧化钠和KH-550硅烷作为填料的表面处理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为体系的相容剂改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的加入可以有效改善基体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温度波动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满昌  孙可伟 《环境科学》2006,27(4):805-809
模拟由于加热失败导致温度从55℃突降到20℃(室温左右),且在20℃时持续时间分别为1h、5h、12h和24h,对高温厌氧消化处理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工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突降以及恢复所需时间均在2h以内.正常状态下有机负荷为8.0g·(L·d)-1,停留时间为15d.结果表明,温度突降后,产气量几乎降为0,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丙酸含量快速积累,pH值也随之下降.但系统较高的缓冲能力使得pH值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并不影响反应器的运行.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产甲烷菌等微生物的衰减上升,导致其产甲烷恢复时间延长.高温条件下温度波动不但影响产甲烷过程而且影响水解和发酵过程.但整个反应在温度突降后可以恢复,说明厌氧高温微生物对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