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57篇
安全科学   526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138篇
综合类   872篇
基础理论   136篇
污染及防治   134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区域碳排放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马晓芳  苑清敏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2):4293-4300
以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SBM模型、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分析碳排放效率的静态、动态变化特征和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三大经济圈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三大经济圈的碳排放效率整体上水平较低,三大经济圈碳排放效率在时序上的变动都经历了高值波动、持续下降和低值波动阶段.从Malmquist指数分解情况来看,技术退步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存在不足,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碳排放效率提升空间巨大.地区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外资依存度、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三大经济圈的碳排放效率影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与其他因素相比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在对欧盟2010/75/EU指令中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条款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修订的建议。建议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时借鉴欧盟标准相关条款,合理调整适用范围,明确在线监测数据达标评判方法,制定不同的过渡期或制定差别化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地下水1,2-二氯乙烷(1,2-DCA)污染的修复问题,通过在室内构建受1,2-DCA污染的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水土固液柱体,应用4种典型的氧化剂进行室内静态氧化修复批实验,分析各氧化剂在不同污染物浓度和不同砂土粒径环境下对砂土固液相中1,2-DCA的修复效果,同时对原位氧化与自然衰减结合的修复方式进行可行性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氧化剂均可有效去除1,2-DCA,但去除率略有不同。污染物浓度越高,反应越强烈;沙土粒径越小,对污染物吸附效果越强。另外,在氧化反应期间,水中菌落总数会急速下降,但随着时间推移和氧化剂的减少,菌落总数回升,菌落数量回升速率与氧化剂剂量有关。氧化剂剂量仍是原位化学氧化与监测自然衰减集成修复方法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提高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效率,以甲基丙烯酸丁酯制备的树脂为载体吸附石油降解菌进行生物降解,利用GC-MS“指纹图谱”对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总石油烃)的降解程度及生物演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吸附菌剂后TPH的半衰期为24.23 d,比单纯菌剂降解缩短7.28 d;其中正构烷烃的降解性能表明,高碳数高达92.03%,中、低碳数皆超过75%,高于TPH的56.67%,较好地解释了TPH降解率比单纯菌剂提高的内在原因;在演化特征方面,正构烷烃的生物演化参数——w(∑C21)/w(∑C22+)(C21-、C22+分别指C14~C21和C22~C39)、姥植比〔w(pr)/w(ph)〕和OEP(奇/偶碳数质量比)分别为0.643 3、0.486 5和1.111 9,均高于单纯菌剂演化程度.研究显示,树脂吸附菌剂后对较难降解的偶数碳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类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强,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有力地佐证了降解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995.
为解决AnMBR(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出水NH4+脱除的问题,提出利用AnMBR出水中残余CODCr、溶解性CH4以及低价态硫元素,通过构建缺氧滤池和好氧滤池进行生物异养和硫自养脱氮的方法,进一步削减AnMBR出水CODCr、去除溶解性CH4、同时同步生物脱氮.结果表明:①缺氧滤池与好氧滤池经过120 d单独驯化与33 d串联驯化后,在HRT(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水力停留时间)为6 h、进水为实际AnMBR出水的工况条件下,出水ρ(TN)为17.93 mg/L,去除率为52.7%;出水ρ(NH4+-N)为2.78 mg/L,去除率为92.3%,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在HRT为8 h工况条件下,出水ρ(TN)为14.60 mg/L,去除率为59.0%;出水ρ(NH4+-N)为2.22 mg/L,去除率为93.7%,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②脱氮滤池中氮脱除路径主要包括残余CODCr异养反硝化、溶解性CH4异养反硝化和硫自养反硝化,并通过物料衡算评价了三者对于氮脱除的贡献,在HRT为6 h的工况条件下,脱氮滤池脱氮过程中残余CODCr异养反硝化、溶解性CH4异养反硝化和硫自养反硝化三者占比分别为54.1%、24.3%和21.5%;在HRT为8 h的工况条件下,脱氮滤池脱氮过程中3种途径占比分别为70.4%、13.8%和15.8%.研究显示,脱氮滤池可以实现对AnMBR出水的低耗生物脱氮以及整体水质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96.
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威胁着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质量。为探究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本文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生态风险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建设了四类生态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由于耕地和草地的转入增加最显著,增长面积为118 km2,增长率为46.36%。(2)研究区总体服务价值变化程度较小,生态系统服务以调节服务为主且草地提供价值最高。高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于临夏州西南部和卓尼县等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3)研究区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偏低,整体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其中低、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4)四类生态分区均发生了较小的变化,表明生态分区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不同生态分区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差,其中以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生态风险区(I)最为典型。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价值—风险)建设生态分区,可为协调区域人地关系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7.
由于秸秆、粪污污染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成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要难题.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废弃物协同消纳循环,能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美国、荷兰、丹麦等优势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种养平衡综述研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指出我国种养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适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种养废弃物污染防控与高质利用衔接不足等瓶颈问题,并提出顶层设计流域内种植与养殖污染协同控制体系、科学计算种植养殖比例和规模、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种养废弃物绿色循环市场化应用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种养循环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臭氧和细颗粒物(PM2.5)暴露对2008~2017年上海浦东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的超额危险度(ER)和寿命损失年(YLL)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污染集中在4~6月,PM2.5污染集中在12月、1~2月,10a间臭氧浓度逐年增加,PM2.5有小幅下降;在最大滞后效应下,臭氧每增加10μg/m3,ER和YLL分别为1.34%(95% CI:0.57%~2.12%)和54.98(95% CI:16.36~106.41)人·a;PM2.5每增加10μg/m3,两者分别为2.66%(95% CI:1.54%~3.79%)和130.92(95% CI:42.47~274.28)人·a;臭氧对男性和<85岁人群影响显著,PM2.5对女性和385岁人群影响显著;暖季时臭氧暴露相关的COPD死亡风险更高,冷季时PM2.5暴露相关的COPD死亡风险更高.臭氧和PM2.5致COPD死亡的影响可能因气温水平而异.  相似文献   
999.
微塑料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近年来土壤和地下水系统中微塑料的环境行为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论述多孔介质中微塑料来源和危害的基础上,聚焦国内外学者在微塑料环境行为方面的研究,综合评述了微塑料稳定性及其在多孔介质中运移行为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微塑料对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吸附/解吸作用以及共运移行为两个方面汇总分析了微塑料和其他污染物间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今后需要在不同类型微塑料、多因素耦合效应以及微塑料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系统掌握多孔介质中微塑料的运移行为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以实际全比例非循环管道中试平台中水泥砂浆内衬球墨铸铁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生物膜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来研究环氧树脂封面层对管道生物膜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普通水泥砂浆内衬的球墨铸铁管,增加环氧树脂封面层后的管道不易吸附、沉积各种物质,对生物膜细菌丰度及群落结构均有影响,其管壁生物膜细菌总数为4.01×104copies/cm2,可培养菌数量为1.40×10CFU/cm2,另外其物种丰度较高而多样性较低.因此增加环氧树脂封面层的水泥内衬球墨铸铁管是一种更为优良的管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