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5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10篇 |
综合类 | 69篇 |
基础理论 | 31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社会与环境 | 5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气气溶胶无机组成的FTIR测定及与离子色谱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固体制样方式,对北京市中关村地区的气溶胶样品中的无机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气溶胶样品中的SO4^2-,NH4^+和NO3^-进行了定量测定,为检验FTIR测定法的可靠性,将FTIR法与离子色谱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SO4^2-和NH4^的FTIR测定结果与离子色谱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2.
沉积物捕获器及其在海洋与湖泊沉降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物捕获器是用来收集水体中自然沉降颗粒物的一种现场监测仪器,在研究海洋与湖泊现代沉积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上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在综述了沉积物捕获器的产生背景与主要类型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沉积物捕获器的采样偏差来源和校准方法,阐述了沉积物捕获器在海洋与国外湖泊沉降颗粒物研究中的应用,旨在为正确使用沉积物捕获器、深刻理解沉积物捕获器在海洋与湖泊现代沉积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较为详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收集CRU、ERA-Interim和JRA-55这3种再分析资料,根据三峡库区33个气象站点1991~2016年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时序分析、相关分析、偏差百分比等多种方法对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取再分析资料,以趋势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时间序列还是空间分布,3种再分析资料对于气温的再现均好于降水,但对各季节的气温都有所低估,冬季与站点观测相差最大; ERA-Interim极大高估了三峡库区的整体降水,同时ERA-Interim和JRA-55对冬季降水有较大低估,偏差百分比在-40%左右;综合来看,CRU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可靠性最高。蓄水后三峡库区的整体气温变化均由蓄水前的显著上升趋势转变为略微下降,年降水及春季、夏季降水无明显变化,秋季降水则在蓄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降水在蓄水后有明显下降;蓄水后库尾长江以北的重庆、北碚等地升温幅度要高于邻近地区,蓄水前后降水的空间变化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局地性; EEMD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和降水均存在2~3a、5a和7~8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且三峡库区近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较为平缓,未来降水可能出现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04.
中国不同城市在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气候条件、人口结构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基于最新的城市尺度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库CHRED及CHRED2.0,通过加入产业结构、城市化和气候差异等因素,对传统STIRPAT模型进行扩展,考察了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口规模、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和采暖需求的增长都会显著提高一个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时部分城市二氧化碳排放会随着富裕程度的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城镇化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从全国样本来看,2005年和2012年人口因素变化对碳排放影响变化较小,维持在0.7左右;气候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从2005年的0.288 1下降为2012年的0.000 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影响从2005年的0.744 2上升到2012年0.979 5;同时碳排放量与人均GDP在2005年存在倒U型关系,但到2012年这种关系不再显著。除了针对全国尺度的分析外,本研究还依据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位数回归,进而识别出不同规模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差异。今后在制定城市节能减排政策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决策者需要在把握关键影响因子的前提下依据城市自身特点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5.
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下引起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水环境污染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修复过程中。微生态滤床在水环境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应用具有价格低、寿命长、占地面积小、使用效果佳等多项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优势。本研究将结合微生态滤床生态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以A农村地区面源污染项目为例探索微生态滤床在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通过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微生态滤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效提升水环境生态修复水平,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6.
107.
从山东东营胜利油田附近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原油降解菌Z1a-B,依据形态和培养特征,初步鉴定Z1a-B菌株为链霉菌属白孢类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的溶血和排油活性,说明其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能力较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菌株能基本降解C12~C34的正构烷烃,对烷基苯、菲、甲基菲、萘也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固体培养基配比以麸皮2 g、鸡粪40 g、草炭52.5 g、生石灰1.5g,或麸皮2 g、大米20 g、黄豆粉28 g、生石灰1.5 g较佳,在这2种配比培养基中链霉菌生长快,长势好,产孢子量多。经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当土壤中w(原油)=10%时,经Z1a-B菌株处理(35℃,pH 6.5)50 d,土壤原油降解率为67.5%。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甲醇分解催化剂及其在甲醇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l_2O_3为载体、由浸渍法制备的负载型铜镍基和铜锌基催化剂,对甲醇分解制取H_2和CO的反应具有优良的低温活性、选择性、耐高温性和使用寿命,对乙醇分解也有良好的活性。两种催化剂在甲醇汽车的车载分解器中的应用巳达实用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