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安全科学   522篇
废物处理   51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879篇
基础理论   137篇
污染及防治   131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64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解法生产次氯酸钠的原理。并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对设备的重新选择。改造,得出了各个工艺参数的最佳值。生产出高品质的次氯酸钠。  相似文献   
232.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和液体流量等3个因素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苯乙烯废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气体中苯乙烯浓度为1000mg/m^3以下、气体流量为200L/h、循环液流量为10L/h的操作条件下,废气中苯乙烯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33.
一、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量骤增,而其处理必将产生污泥.因此,必将导致产生的污泥量也骤增.污泥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和病菌,极不稳定,易于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泥处理对保护环境,保证人们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污泥的含水率很高,通常在95—99.9%,即使经浓缩处理,其含水率也降低很小.因此,污泥体积较为庞大,致使其处理构筑物与费用较大.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浓缩后污  相似文献   
234.
光合细菌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前言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PSB)是一大类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包括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杆菌科、绿色丝状菌科,共23个属。其中红螺菌科的一些属(如红假单胞属)能在厌氧光照、好氧黑暗条件下,迅速利用低分子有机物,展示了应用PSB处理有机废水的潜力。自60年代中期以来,小林正泰等日本学者率先开发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PSB新技术之后,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处理某些食品加工、化工、发酵等工业废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35.
汞(Hg)是人们持续关注的全球环境污染物之一,其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与地下水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汞在地下水系统中的物理与地球化学反应过程的准确刻画是研究汞迁移转化规律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某工业场地汞污染数据,首先采用PHREEQC研究地下水中无机二价汞的存在形态,然后利用PHT3D程序建立汞污染物反应性溶质运移二维剖面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汞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对流、弥散过程及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包括水相络合作用、表面络合吸附作用及受动力学控制的氧化还原作用).结果表明,无机二价汞的存在形态以HgCl2和Hg(OH)Cl占主导地位,氧化还原作用是影响地下水中汞污染反应性运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另一方面,水合氧化铁HFO对汞迁移的阻滞影响较小,而溶解性有机质对汞较强的络合作用不能忽视.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预测与评估特定污染场地地下水汞污染的变化趋势及制定相应的修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6.
依据合肥市科学岛2013~2016年的CO2体积比浓度廓线,分别从夜间、季节和年度分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的CO2分布特点和合肥科学岛的CO2源汇特征.(1)大气CO2体积比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390m的CO2浓度约为15m浓度的95%,夜间随时间推移浓度增加幅度约5%,天亮时CO2浓度有减小的趋势;(2)测量点高度大于100m时,季节特征较明显,CO2体积比浓度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浓度相差约10×10-6;(3)测量点高度大于100m时,2013~2016年CO2体积比浓度的年分布随高度变化的梯度相关系数大于0.9,体积比浓度年增长约2.1648×10-6.通过三个时间尺度的CO2体积比浓度廓线分析得出,CO2浓度特征是动植物活动和大气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CO2长期循环过程中,存在近地面CO2向高空的传输效应.  相似文献   
237.
生物炭墙对紫色土坡耕地中氟苯尼考迁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批量平衡实验,研究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中氟苯尼考吸附-解吸特征及生物炭施用的影响,此外,开展野外坡底生物炭(重量占比5%)可渗透反应墙的构建试验,观测自然降雨条件下该反应墙对坡耕地小区中氟苯尼考随地表径流与下渗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紫色土中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低浓度范围内(<2mg/L),生物炭的施用一方面提高了其在紫色土中的吸附量,吸附过程可能以内扩散为主,另一方面,显著降低其解吸量;紫色土坡耕地中的淋溶作用是氟苯尼考的主要迁移方式;坡底生物炭(5%)渗透墙的构建有效地减控了其在紫色土中的淋溶迁移以及深层侧向迁移.  相似文献   
238.
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本单元,利用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法和基尼系数法,以二级区水资源总量和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为数据基础,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为中国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根据适宜农作物耕种的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条件,得到中国潜在可开垦耕地分布;然后,计算单位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水资源量,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分布状况;最后,绘制水土资源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对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总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北部区域潜在可开垦耕地较多,西南部和南部沿海区域分布较少,未来具有较大耕地开发潜力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 2)中国本底水资源和潜在可开垦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严重错位; 3)较之已有研究成果中依据水资源量和耕地面积计算的基尼系数0.566,论文以本底水资源和潜在耕地为基础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0.712要大很多,表征中国本底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要严重得多,中国80%的水资源服务不到23%的潜在可开垦耕地。  相似文献   
239.
煤层瓦斯流动存在启动压力,在预抽钻孔抽采瓦斯的后期瓦斯渗流出现非Darcy渗流的现象,同时煤层瓦斯压力、吸附膨胀应力、有效应力等物性参数亦发生改变。为得到为得到启动压力对抽采的影响作用,基于煤岩弹性理论和瓦斯渗流理论,研究了在启动压力作用下非Darcy渗流现象,得到了考虑启动压力的达西定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地应力、吸附膨胀应力、孔隙压力共同作用的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对漳村煤矿2601工作面瓦斯抽采钻孔间距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考虑启动压力的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一定负压下启动压力影响钻孔抽采范围。最终给出了漳村煤矿2601工作面预抽钻孔抽采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240.
Shinella zoogloeoides BC026对吡啶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庆华  柏耀辉  赵翠  温东辉  唐孝炎 《环境科学》2008,29(10):2938-2943
从首钢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BC026,它具有自絮凝特性,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壮观霉素具有抗性,可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良好生长.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菌为Shinella zoogloeoides.纯菌对单基质的降解实验表明,在30℃、180 r/min和pH为7的条件下,当投菌量为0.1 g/L时,BC026可在17 h内将400 mg/L吡啶完全降解;在吡啶初始浓度为99~1 806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BC026均能保持降解活性,较高初始浓度的吡啶对BC026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但BC026在适应后对吡啶的降解速率较快;降解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8.BC026对吡啶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降解的第一步是断开吡啶的2条C—N链,生成氨氮和戊二醛,随后戊二醛被氧化为戊二酸,并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吡啶中的氮有59.5%转化成氨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