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8月,对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采用固相萃取,GC-MS检测,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中16种PAHs的总平均含量为87.06±90.62 ng·L^-1,变化范围为43.31~435.64 ng·L^-1,与世界其它一些近岸海区海水中的PAHs含量相比污染较为严重。A1站位的PAHs含量偏高,主要来源于陆地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渔船油污。PAHs含量的增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影响,最终将影响到人类的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于2020年8月测定了白茅海潮滩表层、次表层(50 cm深)沉积物及间隙水、排放废水中9种重金属(Zn、Cr、Pb、As、Cu、Cd、Ni、Fe、Mn)的含量,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及相关性分析法,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和TOC含量对白茅海潮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沉积物以砂为主,粘土和粉砂含量极少,TOC平均含量为0.031%,重金属含量为Fe>Mn>Zn>Cr>Pb>As>Ni>Cu>Cd。沿岸方向上,P1剖面某些重金属含量高于整个调查区平均含量,出现富集趋势。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在垂岸方向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不同深度沉积物Pb、Zn、Cu、Cr、As、Cd含量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I类标准值。间隙水中重金属含量为Mn>Fe>Zn>As>Ni>Cu>Pb>Cr>Cd,Cr、Fe、Mn在不同介质中含量差异较大。调查区氧化还原类金属对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粒度和TOC对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小。调查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为113.03,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各重金属潜在生态污染程度为Cd>As>Pb>Cu>Zn>Cr。Cd为调查区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应列为白茅海潮滩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和研究湛江湾PAHs污染的陆源输入特征,本文分析研究了湛江湾11个陆源入海排污口(包括入海河流、人工渠和排污管道)沉积物中15种PAHs化合物的含量、空间分布及可能的排放源。结果表明,11个站位沉积物的∑PAHs含量范围为(28.1~1533.7)×10-9,区域分布特征明显;中心城区陆源输入是湛江湾PAHs污染的主要来源;PAHs的成分组成和异构体比值显示11个站位的PAHs排放源具有相似性,即主要源自煤、生物质和石化燃料燃烧,以及石油污染排放。本研究中,湛江湾陆源入海排污口PAHs来源及污染水平反映了该地区能源消耗结构特征及农业经济现状,对湛江市的发展规划、海洋环境管理和POPs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流沙湾海水中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流沙湾进行了4次采样考察,研究分析了流沙湾表层海水中石油烃质量浓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008年度,流沙湾表层海水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为0~1.930 mg.L-1,平均值为0.080 mg.L-1,季节差异比较明显,呈春、冬、夏、秋季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冬、春季节海水呈现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夏、秋季节属Ⅰ、Ⅱ级水质,整个流沙湾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的平面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在内外湾分布上,冬、春、秋季节外湾大于内湾,而夏季节内湾大于外湾。流沙湾的水产养殖活动是其海水石油烃时空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分5个季度调查了湛江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粪大肠菌群(FC)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FC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湛江湾FC数量介于2~16 000/L之间,年均值为907/L;季节变化表现为2010年春季>2010年冬季>2009年春季>2009年夏季>2009年秋季的模式;在水平分布上,FC数量呈现由北部海区向西南海区、东部海区递减的分布格局。相关分析显示FC与13个主要环境因子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根据海水水质标准,以FC数作为评价指标表明该海湾受陆源污染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6.
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2008年2月至2008年11月分四个季度调查了赤潮多发区深圳湾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叶绿素a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湾叶绿素a质量浓度范围为3.07~309.94 mg·m~(-3),年平均值为42.29 mg·m~(-3).四季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春季(108.33 mg·m~(-3))>夏季(35.2 mg·m~(-3))>秋季(16.68 mg·m~(-3))>冬季(8.96 mg·m~(-3)).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在冬季和春季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夏季和秋季呈现由西岸向东岸递减的分布特征,整体则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递减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显示深圳湾叶绿素a与水温、COD、TOC、PO_4~(3-)-P和浮游植物密度因子显著正相关,与DIN因子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绿素a与水温、DIN、PO_4~(3-)-P、COD、TOC和浮游植物密度之间有着比其它因子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叶绿素a作为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发现深圳湾海域富营养化严重,存在随时爆发赤潮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深圳湾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及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深圳湾海域2008年2、5、8、11月4个航次的海水中营养盐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湾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Si:N:P比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氮磷营养盐污染严重,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且受珠江口水系夏季带来的高氮低磷低硅的海水的影响,整个深圳湾海水中氮磷硅营养盐的时空分布不尽相同:夏季DIN的分布由湾口向湾内逐渐降低;冬、春、秋3季DIN的分布和4个季节PO43--P、SiO32--Si的分布都是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降低;受陆源输入的影响,秋季DIN和PO43--P表现出由西岸向东岸逐渐降低的趋势;受海底沉积物交换的影响,夏季SiO32--Si表现出由西岸向东岸逐渐升高的分布趋势。冬季整个海域都处于氮限制状态,基本无赤潮发生风险;春季整个海域基本处于富营养状态,是赤潮的高发期;夏季整个海域从湾内到湾口由氮限制逐渐过渡到磷限制状态,处于赤潮发生的危险期;秋季整个海域处于轻微的磷限制状态,也是深圳湾赤潮的高发期,但危险性较春季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用ICP-MS对2008年流沙湾海水和沉积物中Cu、Pb、Zn、Cd、Cr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4个站位中,流沙湾水体中Cu、Pb、Zn、Cd、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4±0.09)μg/L,(0.70±0.06)μg/L,(13.11±0.81)μg/L,(1.16±0.13)μg/L,(2.42±0.03)μg/L;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的平均含量(10.16±1.34)mg/kg,(62.46±4.42)mg/kg,(86.74±18.65)mg/kg,(0.50±0.03)mg/kg,(22.81±2.80)mg/kg。流沙湾水体中Cu、Zn、Cd含量夏秋季高于冬春季,Pb冬夏季高于春秋季节,Cr含量季节变化不明显;各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水域含量水平大致相当。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夏季含量高于春季含量;Cu、Pb、Zn等元素在沙嘴处含量较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流沙湾水体未受到Cu、Pb、Zn、Cd、Cr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质优良;流沙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Cd、Cr和Zn等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19.
湛江湾陆源入海排污口海域PAHs分布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湛江湾陆源入海排污口海域多环芳烃(PAHs)浓度水平、成分组成、空间分布及来源方面的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15种PAHs单体被检出,3、4环检出率均达100%,其中Ace、Fle、Ant为主要成份。3环单体含量以养殖与农业性质排污口海域最高,工业与商业排污口海域次之,生活与休闲排污口海域最小;4、5环含量表现为工业与商业排污口海域生活与休闲排污口海域养殖与农业排污口海域,有71.4%工业与商业性质排污口海域有6环单体检出,而ΣPAHs则表现为工业与商业排污口海域养殖与农业排污口海域生活与休闲排污口海域;聚类分析表明,各排污口海域PAHs有明显差异性。3~5环单体及ΣPAHs的含量与各项环境参数值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AHs特征比值显示湛江湾陆源入海排污口海域PAHs来源于石油、石化燃料和植物性燃料的混合源。  相似文献   
20.
PAHs的生物富集性使其在养殖海域的研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流沙湾海水PAHs污染的特征是2-3环的化合物为主要污染物,总体浓度水平较低,但变化大;内湾PAHs含量较外湾高,与各站点所在位置,水体交换以及污染源有关;由菲/蒽和荧蒽/芘7、种化合物的线性相关性,以及主因子成份分析得出流沙湾PAHs的污染源主要为石油源和燃料燃烧等混合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