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0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细胞壁及其组分差异对植物吸附、转运Zn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世宝  孙聪  魏威  林蕾  王萌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9):1670-1676
采用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根细胞壁组分差异对Zn吸收、转运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50mg/LZn处理下,不同植物对Zn的吸收、转运系数顺序为:小白菜≈芥菜≈生菜>青椒>西红柿>水稻,而在20mg/L Zn处理下,生菜茎叶中Zn的转运系数则大于芥菜,这可能与低浓度条件下Zn对生菜产生的低剂量刺激效应有关;利用植物活体根细胞解吸法对不同植物活体根系细胞壁中的Zn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根细胞壁在去除了果胶成分后,根细胞壁中Zn的含量显著增加,其中水稻根细胞壁增加最大,达到53.7%,增加最小的是青椒(21.1%),而去除半纤维素后则显著降低了不同植物根细胞壁中Zn的含量,尤其是水稻根细胞壁最明显;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处理后的细胞壁对Zn的吸附是个快速反应过程,在吸附30min内所有处理均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1%以上,去除果胶显著增加不同细胞壁对Zn的吸附量,而进一步去除半纤维素后,不同细胞壁对Zn的最大吸附量显著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明显提高了不同植物根束缚Zn的能力而降低向地上部的运输.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政府生态补偿项目。本文系统梳理了其形成过程、体制安排以及历年的政策变化,对政策演进、政策力度、激励约束与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历次的政策调整从政策目标上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导向,丰富了监测与考核的指标体系,并引入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有利于加强对资金用途和使用效率的监督和引导。但作为均衡性转移支付,该项资金的分配方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联性较弱,资金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的效果有赖于更强的激励约束机制。建议加大激励资金数量和考核制度的作用,动态完善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并对政策效果开展全面和严谨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特征分析,结合试点村庄的现场调研,确定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的点位布设原则,并以267个村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为基础,结合城市现有监测指标,对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指标进行了优化,为构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泄漏柴油污染的加油站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1株红球菌,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的毒性,并探讨了单一的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茵株降解柴油污染物的影响.主要结论:①高浓度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TX-100,都会对红球菌生长造成一定的抑制和毒害作用,3种表面活性剂对菌株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W-80>TX-100>SDS;②单一的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TW-80,都能有效提高红球菌对柴油的降解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强化红球菌降解柴油的能力最强,其次为TX-1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能力最弱;③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SDS-TW-80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能有效提高菌株的降解率,按SDS质量浓度为50 mg/L,TX-100质量浓度为10 mg/L,TW-80质量浓度为10 mg/L比例形成的阴离子和非离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X-100和SDS-TW-80对红球菌降解柴油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达到52.4%和54.3%.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拟从加油站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和植物对菌株降解柴油的影响。实验主要结论如下:①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1株对柴油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Q18,经鉴定分析,初步确定其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②菌株Q18对柴油的降解率在砂壤土中最高,达到46.28%,其次为砂土,在粘土中降解率最低。③苜蓿和芥菜都能显著强化菌株Q18对柴油的降解,但其能力在不同类型土壤中不尽相同,在砂土中,苜蓿强化菌株Q18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芥菜;而在砂壤土和粘土中,芥菜强化菌株Q18降解柴油的能力强于苜蓿。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综合分析我国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按照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提取1985年、2000年和2013年岷江上游、白龙江上游、赣江上游和闽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分类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评价生态系统格局及变化.结果显示:2013年岷江上游和白龙江上游流域以森林和草地两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废酸的综合治理与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废酸处置行业的现状调查研究,探讨了双极膜法、结晶法、中和法、喷雾焙烧法、离子交换法、化学转化法等典型废酸处置工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环境和经济效益为前提,针对废酸处置行业普遍存在的重金属处理问题,提出将电解法、双极膜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关键技术集成和改性,形成具有耐酸和重金属高效去除等能力的针对废酸特点的新工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网络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是开展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将国家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作为"十二五"能力建设重点内容。分析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如区域尺度的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国际长期生态研究网络(ILTER)、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和国际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GEO·BON),以及国家尺度的美国长期生态研究网络(US-LTER)、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ECN)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发展历程、观测研究进展;总结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站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台站的联网观测研究,注重观测标准化和规范化及数据共享,重视观测手段智能化与自动化,注重综合观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提出国家环境保护生态监测台站网络是现有国家环境监测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也是今后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与评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及样品信息数据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样品携载丰富的环境特征信息,对于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保护部国家土壤环境样品库于2010年建成,是中国环境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具有储存专业化、管理集中化、信息系统化、质控标准化等特点,创新性地集合了土壤样品保存和应用的现代技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土壤环境资源和信息平台。通过开展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和样品信息数据库管理研究,集成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技术和土壤样品数据库信息管理成果,为各地建立省级土壤样品库提供借鉴,对于规范和指导全国土壤环境样品库建设和样品保存、数据库信息管理和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HW18焚烧处置残渣明确规定,"危险废物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等处置过程产生的非玻璃态物质和飞灰"判定为危险废物.为降低危险废物焚烧飞灰的生态环境危害,并期望对其进行更好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国际前沿的玻璃化技术对危险废物焚烧飞灰进行处置,制备得到玻璃态物质,即玻璃体.结果表明:①焚烧飞灰掺杂不同比例的高岭土、SiO2、CaO后,可形成符合玻璃体烧制条件的CaO-Al2O3-SiO2系统,经过2 h 1 400℃高温熔融,几种不同配料比的玻璃体均可形成无定型的、微观表面平滑的结构.②玻璃体对Zn、Cr、Pb、Cd和As等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固化作用,采用HJ/T 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测得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焚烧飞灰.③采用Hakanson公式中潜在生态危害模型对焚烧飞灰及玻璃体进行风险评价显示,几种玻璃体的RI(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均在50~100范围内,呈中等风险,低于焚烧飞灰(299.34).④效果最优的玻璃体的碱度(CaO/SiO2,质量分数)为0.3,呈现浅绿色且质地透明的外观形貌,它对Zn、Cr的浸出浓度分别为0.12、0.05 mg/L,但均未检出Pb、Cd、As,远低于焚烧飞灰浸出浓度及GB 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浸出限值(Zn、Cr、Pb、Cd、As浸出浓度限值依次为100、4.5、0.25、0.15、0.3 mg/L),该玻璃体的RI为60.05,远低于焚烧飞灰的299.34.研究显示,采用玻璃化技术对焚烧飞灰进行处置后,焚烧飞灰可形成无定型的玻璃态结构,碱度为0.3时,玻璃体的重金属浸出浓度最低,且潜在生态风险最低,为最适用于焚烧飞灰玻璃化技术的调控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