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是解决磷资源日益缺乏的一种有效途径。探寻出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规律是实现剩余污泥中磷回收的首要前提。因此,以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建立污泥停留时间为5d的中试模型系统。通过系统分析5d停留时间的厌氧条件下污泥中污泥浓度、上清液总磷和氨氮浓度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污泥磷回收提供支撑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中试系统污泥停留时间5d的厌氧条件下,剩余污泥微生物衰亡自溶或被分解,胞内物质释放,从而使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污泥中磷及相关的氮等物质得到了较大的释放,污泥上清液总磷和氨氮质量浓度可分别达到100和40 mg·L^-1以上。所释放出的氮磷浓度足以满足鸟粪石回收氮磷方法所需的最低经济性要求,为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后采用鸟粪石的方法回收释放的氮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研究中还发现5d停留时间下, SS和VSS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二者分别减少8.34%和10.14%以上,其中VSS的减少量占SS减少量的65%左右。同时,进入厌氧反应系统的初始污泥浓度对于氮磷的释放有着较大的影响,反应系统的SS在6300~7200 mg·L^-1的条件下,磷和氮的单位质量污泥释放量达到最佳,分别达到单位干污泥0.015和0.006 mg·mg^-1。研究结果为剩余污泥中回收氮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含有很多对环境有害的重金属,如何降低这些重金属的析出风险,是污泥土地利用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BCR提取法分析了生石灰投加前后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生石灰能钝化污泥中的重金属,明显降低污泥中不稳定态重金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速度慢及在垃圾渗滤液中脱氮效率低的问题,探究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处理高氨氮、低C/N比垃圾渗滤液中的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策略。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工艺接种反硝化污泥:anammox颗粒污泥=9:1的启动效果最佳,100 d时TN去除率可达75.1%。但由于垃圾渗滤液中COD较高,异养反硝化菌生长迅速且严重影响厌氧氨氧化菌活性。通过投加6 mg·L-1的N2H4之后,异养反硝化菌活性受到抑制,反应器内厌氧氨氧菌占据主导地位,Candidatus Kuenenia菌相对丰度由0.2%提升到10.6%,TN去除率及氮去除速率分别达90.6%和0.143 kg·(kg·d)-1以上。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中投加适量N2H4可实现垃圾渗滤液的稳定高效自养脱氮。  相似文献   
14.
新型传感器在矿井水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新型的淹没式透光率脉动传感器,并以矿井水为研究对象,对淹没式传感器的各项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淹没式传感器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有望在生产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使透光率脉动检测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矿井水混凝投药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脉动检测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不怕器壁粘污和电子漂移等优点,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矿井水处理的混凝投药控制中,生产试验表明,光脉动混凝投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等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混凝剂投加量,提高了水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建立污泥停留时间为5 d和10 d的两套厌氧反应器系统。通过对比两厌氧反应器污泥中有机物以及金属指标,研究厌氧条件下金属与有机物的释放规律。研究表明,污泥絮体中K、Ca、Mg、Fe、Al五种常见金属在两厌氧反应器中均发生释放作用,且金属的释放规律与蛋白质、溶解性COD的释放规律相一致,Na变化较小,三价金属结合的胞外蛋白质存在离解释放机制。10D的反应系统的厌氧环境相较于5D更加稳定,且污泥浓度有下降趋势,可预期有更好污泥减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聚硅酸硫酸铁类混凝剂的混凝性能进行研究,并以珠江广州中大码头段作为实验水样的来源,选择聚硅酸硫酸铁(PFSS)、含硼聚硅酸硫酸铁(PFSSB)和含锌聚硅酸硫酸{~(PFSSZ)三种混凝剂,通过实验研究分别探寻PFSS、PFSSB、PFSSZ在混凝效果最佳时的各金属组分与硅的最佳比例,从而为替代现有的混凝剂处理微污染的地表水提供可能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排水的点源污染是引起黑臭水体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研究借助多元监测体系获得的水质数据,结合InfoWorks ICM-Delft 3D耦合模型及差分进化算法(DE)构建了污染溯源模型。以中山市某区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耦合模型与DE算法对污染溯源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连续排放污染源的位置、流量、污染物浓度的溯源精度较高,相对误差均在±0.12的范围内,并且污染溯源精度随着污染源流量增大而下降;随着污染流量增大,瞬时排放污染流量与浓度溯源的相对误差逐渐减小,模型对高流量污染事件的溯源精度较高。该模型体系的构建和应用为城市排水点源污染的溯源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美人蕉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不同Cd浓度的吸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美人蕉在营养元素N的作用下对于Cd的吸收是一个交互作用的生理效应;美人蕉在营养元素C的作用下对于Cd的吸收没有很大影响,只有C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才有促进作用;美人蕉根对Cd的吸收量远远高于叶对Cd的吸收量且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可生化性极低而无法进行生物处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絮凝-臭氧微纳米气泡(O3/micro-nanobubbles,O3/MNBs)耦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以期提高其可生化性。通过改变絮凝工艺的絮凝时间,聚合硫酸铁投加量,絮凝转速以及O3/MNBs工艺的臭氧进气量,初始pH,温度等参数来探究絮凝-O3/MNBs耦合工艺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絮凝时间为40 min,聚合硫酸铁投加量为10 g·L-1,絮凝转速为300 r·min-1的最佳絮凝工艺参数下,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的色度、腐殖质及COD去除率分别为79.8%、59.2%和73.3%,B/C从0.09增至0.22,生物毒性由92.4%(高毒)降至50.6%(重毒)。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絮凝工艺的出水进一步采用O3/MNBs工艺处理,在臭氧进气量为400 mL·min-1,初始pH=11,反应温度为30℃的最佳工艺参数下,絮凝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