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安全科学   655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096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本研究对太湖表层水和沉积物中7种双酚A类似物(BP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太湖表层水中双酚F(BPF)、双酚S(BPS)和双酚A(BPA)为主要的BPs组分;沉积物中BPA对BPs总浓度的贡献率最高,其次为BPF和BPS,且与沉积物中TOC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BPA、BPF和BPS在表层水和沉积物中的高浓度水平均分布在太湖入湖支流(采样点S4~S10).风险评估表明BPs的联合毒性风险熵表现出低生态风险,且对人体不具有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2.
2014年3月、4月和7月分别采集了泉州市5个采样点共49个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样品镧系元素(Loid)及其他微量金属元素浓度水平.分析了PM_(2.5)镧系元素组成特征和配分模式,利用La-Ce-V三元图和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解析了泉州市大气PM_(2.5)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泉州市大气PM_(2.5)总镧系元素(Σ Loid)浓度为2.490~5.708 ng·m~(-3)(含量65.682~126.529μg·g~(-1)),轻重镧系元素比值(L/H)为12.086~14.319;(2)PM_(2.5)镧系元素配分模式与福建土壤相似,PM_(2.5)中Ce元素表现为正异常,而Eu元素表现为负异常;(3)城市扬尘、燃煤尘、汽车尾气尘和垃圾焚烧飞灰是泉州市大气PM_(2.5)的主要来源,贡献率分别为18.9%、10.9%、30.6%和30.2%.  相似文献   
133.
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土壤为典型的低温土壤环境,夏季高温季节表层土壤(5 cm处)温度仅为9℃,中层(20 cm处)为7.5℃,而40 cm处仅为4℃左右。土壤高温季节为7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10月至来年6月土壤日平均温度下降为0℃以下。针对青藏高原低温土壤环境,在北麓河试验现场进行人工模拟柴油污染,16个月后采集污染土样,进行土著低温菌的复合筛选,柴油菌的筛选驯化温度为10℃。经过4次转接复合培养驯化后,菌液中微生物数量可达2.7×1012CFU/mL。筛选后的柴油降解菌90%以上为杆状菌,长度为2~3μm,少见球菌,其直径约为0.5μm。通过柴油摇瓶模拟降解实验,17 d后柴油去除率可达到62%。研究为青藏高原低温条件下的土壤柴油污染土著微生物修复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4.
在电商的冲击下,传统的大型百货商场面临着向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体验业态转型升级的调整,但在改造过程中,如何进行空间调整、业态布局等,并合理解决由此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是传统百货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以郑州万象城一期室内商业街改造项目为案例,对改造中的空间改造方法、商业业态布局要点、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需要进行改造的消防系统进行了分析,如对给排水设计主要包括的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暖通消防设计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同类商业地产的百货业态空间改造方法及消防疏散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5.
为了研究地表参数取值对AERMOD中面源模拟预测浓度值的影响,文章通过改变粗糙度、反照率和波文比的取值来进行不同地表参数与预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正交试验法来研究不同地表参数对预测结果的敏感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地表参数和预测结果有着很高的相关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反照率数值变化对小时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最大,粗糙度数值变化对日均和年均最大落地浓度的敏感性最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面源大气预测过程中合理选择地表参数值是准确预测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6.
地膜覆盖对菜地生态系统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对菜地N_2O的排放通量、土壤剖面N_2O浓度以及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选取西南地区常见菜地(辣椒-萝卜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了为期1 a的野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辣椒季,常规处理(不覆膜)N_2O的平均排放通量为1000.0μg·(m~2·h)~(-1),覆膜处理为400.6μg·(m~2·h)~(-1),覆膜显著低于常规处理(P0.05);而在萝卜季,N_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则表现为覆膜处理[128.1μg·(m~2·h)~(-1)]高于常规处理[107.8μg·(m~2·h)~(-1)],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覆膜和常规菜地土壤中N_2O含量均基本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30 cm20cm10 cm,相同处理各层次土壤N_2O含量间均呈显著相关,不同处理相同深度处的土壤N_2O含量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不同土层中的N_2O含量与地表N_2O排放通量的相关性分析可得出,常规处理各土层处的N_2O含量与地表N_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覆膜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仅与30 cm深土壤中的N_2O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土壤湿度和温度的观测可以得出,地膜覆盖对土壤的增温效应在夏季更加明显,对土壤的保水作用在秋冬季更加突出.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素形态是决定农田N_2O排放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常规菜地N_2O排放主要受土壤中总氮含量的影响,而覆膜菜地N_2O的排放对土壤中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7.
氟虫双酰胺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了氟虫双酰胺19.8%悬浮剂(SC)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当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NNI-des-iodo的添加量为0.05~1.0 mg·kg-1时,其在水稻田土壤、田水、稻秆、稻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04.8%,变异系数为1.1%~4.4%.氟虫双酰胺在2011年三地(福建福州、天津、江苏南京)的稻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8~17.3 d,土壤中10.8~22.4 d,植株中7.6~17.3 d,其在稻田水样品中检出了代谢产物NNI-des-iodo,而在土壤和植株样品中未检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于末次施药10 d后,氟虫双酰胺在水稻稻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美国规定的在稻谷上的最大残留允许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138.
1基本情况某油库改造工程是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的配套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104m3内浮顶油罐4座、5×103m3内浮顶油罐2座、公路发油系统、消防泵房以及配套工艺管线。1.1项目建设管理体制该油库改造工程由中国石化西南成品油管道项目经理部负责统一管理;油库所属石油分公司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主要负责协调地方关系,办理相关手续以及解决施工与安全生产中的矛盾。设计、监理单位为中国石化改制企业,施工单位为中国石化下属化建公司。  相似文献   
139.
以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博弈论为基础,建立了不同情况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威慑能力的定性分析模型,其核心是分析威慑双方的策略互动,以便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威慑能力进行评估。针对信息完全和信息缺失的情况,博弈论模型能够简便快捷地对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核威慑效果进行评估,并能够提出提高潜艇威慑效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0.
放射性废物桶内干燥整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桶内干燥具有很高的减容比,已经逐渐被国外核电站用来处理放射性废液,为我国核电废物贮存和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详细介绍了电加热、热风加热和微波加热3种桶内干燥装置的研究应用实例,主要内容包括干燥装置的过程控制、干燥产量(蒸发速率和进料速率)、干燥产物的含水率和减容比。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电加热和热空气加热型装置投入产出高,但仅适合流动和传热好的废物整备;微波加热型装置前期投入大,适用却更广,尤其适合底泥等一类含有有机物质的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