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284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183篇
综合类   1302篇
基础理论   331篇
污染及防治   350篇
评价与监测   14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847篇
  2001年   870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992.
高浓度氨氮消化污泥脱水液半短程硝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A/O工艺考察了消化污泥脱水液半短程硝化及维持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结果表明,在温度9~20℃、平均DO浓度5.4 mg/L、SRT 30 d左右时,进水氨氮负荷(以N计,下同)0.64 kg/(m3·d)的条件下启动,经过29 d实现了短程硝化,此后的65 d内,动态控制反应器游离氨FA>4 mg/L时,70%亚硝氮累积率的短程硝化得以维持;在实现短程硝化的基础上,进而实现了半短程硝化,出水氨氮与亚硝氮浓度比维持在1∶1.32左右;当氨氮负荷降至0.19 kg/(m3·d)时(FA<1 mg/L),短程遭到破坏,在不同FA下取样做FISH分析,进一步证明了高FA是维持半短程硝化的主要因素;在进水中COD为282 mg/L, C/N仅为0.85的条件下,由于实现了短程硝化,系统TN去除量约为91 mg/L.结果分析表明,消化污泥脱水液在中低温、高DO浓度、长SRT下,通过动态控制氨氮负荷和pH值等运行参数,在系统中维持适宜的FA浓度(>4 mg/L),可以实现并维持半短程硝化,为后续的厌氧氨氧化提供进水或回流到污水厂主流区而节省反硝化碳源.  相似文献   
993.
孟莹莹  冯沧  李田  王玲 《环境科学》2009,30(12):3527-3533
对上海市3个典型分流制雨水系统H、G、N的旱流污水水量水质进行了研究.在调查泵站运行情况、服务区域的特点的基础上,得出3个系统单位面积的截流水量分别为3 610、1 550和2 970 m3~/(km~2·d);生活污水混入比例分别为25%、85%、71%;H系统以地下水渗入为主,旱流污染程度最轻,G、N系统都以生活污水混入为主,旱流污染较为严重.对旱流污水可能的混接来源--灰水、黑水、地下水的水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以LAS/NH_4~+-N、NH_4~+-N/K、Mg/K 3个参数作为灰水、黑水和地下水的示踪水质参数,灰水的特点为LAS/NH_4~+-N>0.2、NH_4~+-N/K<1,包含黑水的生活污水的特点为LAS/NH_4~+-N<0.2、NH_4~+-N/K>1.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流程图法和CMBM法在雨水系统旱流溯源中的应用,得到的结果与水量水质综合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和方法可为国内类似分流制雨水系统旱流来源的分析诊断以及后续改造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4.
两种城市污泥掺混水煤浆的成浆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两种高含水率城市污泥与煤粉混合研制水煤浆的可行性,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污泥掺混比例、分散剂用量、温度及剪切时间等对成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污泥在南京大学研制的亚甲基萘磺钠-苯乙烯磺酸钠-马来酸钠(NDF)分散剂配合下,掺混比例控制在10%以内,可以与煤粉顺利成浆.两种污泥掺混比例分别为5%、10%水煤浆的表观粘度随分散剂的增加而降低,浆体温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水煤浆的流动性,添加污泥的水煤浆在稳定性上好于未掺污泥的水煤浆.试验结果可为城市污泥掺制水煤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从影响规划的主要驱动因子出发,将一般用于宏观长远研究的情景分析应用于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各驱动因子的发展情景构造情景矩阵,得出若干未来发展的情景方案。并以南通市主城区支路系统规划为例,构造并分别评价了4种情景,筛选出了最佳情景,结果显示中方案最适合未来南通市崇川区支路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保定市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37 13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1 95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415 176 hm2,反映出保定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提出了保定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高校高层宿舍发生火灾时,不同人流股数对门禁装置间隔和楼梯宽度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以某高校高层宿舍楼为例,通过Pathfinder建立模型,以整股人流数、非整股人流数宽度设置门禁间隔和楼梯宽度进行模拟,分析了门禁装置间隔和楼梯宽度在按照整股人流数和非整股人流数加宽时,人员疏散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以1股人流数0.6 m设置门禁间隔和以3股人流数设置楼梯宽度时,人员疏散时间最短,疏散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8.
经消油剂处理的石油水溶组分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研究溢油经消油剂处理后对刺参幼参的危害,进行了如下试验:(1)表皮分别涂抹原油、0号柴油和消油剂;(2)消油剂分别处理原油、0号柴油所形成的水溶组分(chemical enhanced water accommodated fraction,CEWAF)和消油剂对幼参的96 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仅0号柴油和消油剂使幼参出现较短时间的收缩,表皮均未溃烂;(2)由高浓度至低浓度组先后出现部分幼参收缩、排脏、附着力下降,甚至表皮长疱、溃烂或死亡等现象,原油CEWAF对3月龄和4月龄幼参的96 h半致死浓度LC50(95%置信限)分别为246.09(211.16~286.81)mg/L和399.15(374.71~425.19)mg/L,4月龄幼参在0号柴油CEWAF浓度为125.89和19.95 mg/L时出现72 h内100%死亡和96 h内100%存活的现象,消油剂浓度为6 000 mg/L时幼参死亡率<50%。  相似文献   
999.
新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污染物治理是“十四五”及今后的重点任务。简述了新污染物的定义、分类及危害,分析了我国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针对新污染物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新污染物底数不清、管理水平缺乏、环保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开展摸底调查,提高管理水平,科普宣传等措施建议,以期为实现新污染物的风险管控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明确铝灰渣的环境危害特征,于2019年4月和9月分别对广西典型铝冶炼、加工、再生企业进行了调查。利用铝灰渣与水反应的氨气释放率测定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环节产生铝灰渣的浸出毒性、反应性、腐蚀性、易燃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铝灰渣浸出液中主要危害因子是氟化物,而非金属元素。氟化物质量浓度为2~1370 mg/L,原铝冶炼环节所产生的铝灰渣质量浓度最高。铝合金加工原辅料和末端处理方式会改变氟化物浸出质量浓度。铝灰渣反应性的氨气释放率为3.3~6.0 mg/kg,释放率和环境风险属于较低水平。铝灰渣在纯水中浸出液pH值为8.65~11.98,不具备腐蚀性;在1200℃条件下无法点燃,不具备易燃性。氟化物浸出和氨气释放是铝灰渣最需防范的环境危害,可作为其分类管理和无害化处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