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从职业安全卫生(OHS)信息需求和使用的角度 ,阐述了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 ,网络OHS资源的丰富 ,以及OHS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 ,应当充分利用Internet获取有益的信息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服务 ,促进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最后提出了对我国网络传播OHS信息的建议与期盼。  相似文献   
12.
对2019—2022年山东省16个市的细颗粒物(PM2.5 )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021和2022年的4个数值模式[社区多尺度空气质量模拟系统(CMAQ)、扩展综合空气质量模型(CAMx)、区域气象-大气化学在线耦合模式(WRF-Chem)、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及集合预报模式预测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9—2022年山东省PM2.5 年均质量浓度逐年降低,污染程度逐步减轻,但在1—3,11—12月,PM2.5 质量浓度超标现象较为普遍。2021年底更换污染源清单后,2022年5个模式的24 h级别准确率和相关系数(r)同比升高,均方根误差(RMSE)同比降低,模式预报准确率有所提升,但由于参数调整略大,CMAQ、CAMx、WRF Chem、集合预报模式易漏报或偏轻预报PM2.5 的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天气。由于NAQPMS模式在更换污染源排放清单时,同时改进了非均相化学反应机制,因此对PM2.5 不同污染类别尤其是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预报准确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PM2.5-O3复合污染特征突出,空间差异性明显,本文基于2016—2020年国控和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各气象代表站气象监测数据,分析PM2.5和O3时空分布的变化特征,初步探究其与气象因子及前体物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2016—2020年山东省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优良天数比例上升了7.1%,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了3.5%. 除O3年评价值上升9.6%以外,SO2、PM10、PM2.5、CO和NO2的浓度均下降,降幅依次为61.3%、29.8%、28.6%、26.3%和11.4%. 各市PM2.5年评价值均下降(范围为18.4%~34.9%);除德州市外,其他15市O3年评价值均上升,滨州市的升幅(30.8%)最大. 1月PM2.5平均浓度最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年变化趋势,6月O3平均浓度最高,且逐年上升. ②山东省PM2.5和O3均呈现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的分布特征,PM2.5浓度在西部内陆地区较高,O3浓度在中北部内陆地区较高,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在中西部地区较明显. 统计期间共计出现PM2.5-O3复合污染日224 d,分布在2—11月,出现天数逐年减少. ③为探究PM2.5-O3复合污染的影响因素及气象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气象因子阈值筛查,结果表明,PM2.5日均浓度和O3_8 h (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与其主要前体物和气象因子均呈现相反的相关关系,且对不同因子的响应有一定区域性差异. 当气温为14.9~24.1 ℃、相对湿度为55.5%~75.1%、风速为0.6~2.9 m/s、气压为992.8~1 018.8 hPa时PM2.5-O3复合污染易于发生,该条件下大部分城市的气温、相对湿度和气压平均值介于PM2.5和O3污染单独发生时的对应因子平均值,但平均风速小于PM2.5和O3污染单独发生的平均风速. 研究显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PM2.5浓度波动下降,O3浓度波动上升,二者的协同关系日趋明显,气象因素对PM2.5和O3的生成和累积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北方沿海城市大气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关键来源,本文选择典型代表城市青岛市作为研究对象,在2021年3月-2022年2月采集大气PM2.5样品,测定水溶性无机离子、碳组分及化学元素等组分,深入分析大气PM2.5化学组分特征,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对青岛市PM2.5的主要贡献源类和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样期间青岛市PM2.5浓度平均值为42.2μg/m3,NO3-、NH4+、SO42-、OC是PM2.5的主导成分,浓度分别为11.77、5.76、5.20和6.67μg/m3,占比分别为27.88%、13.65%、12.32%和15.80%.(2)各组分浓度季节性变化与PM2.5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  相似文献   
15.
大沽河水质自动监控点位布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沽河流域常年水文状况,现有国、省控人工监测点位设置情况,污染源分布、污水处理厂、取水口、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分布及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调查,确定在大沽河上游、江家庄、韩家汇到麻湾桥段、小沽河汇入口、云溪河桃源河汇入大沽河口下游,落药河和南胶莱河等7个断面充分利用跨河桥梁等构筑物构建水质自动监控站点。主要监测指标除常规指标以外,在重点监控断面和工业企业分布较多的污染较重河段,可增加总磷、总氮等特征指标和重金属监测项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青岛市环境受体中PM_(2.5)的化学组分特征及来源,该研究于2016年在青岛市7个点位采集了PM_(2.5)样品,分析了PM_(2.5)中的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碳等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CMB模型估算法,估算了青岛市的一次源类、二次源类对PM_(2.5)的贡献,并结合排放源清单及系数分配得到综合的PM_(2.5)源解析结果。结果表明:青岛市环境受体中PM_(2.5)平均质量浓度为62μg/m~3。PM_(2.5)中占比较高的组分是OC(16.44%)、SO_4~(2-)(15.07%)、NO_3~-(11.27%)、NH_4~+(8.86%)和EC(5.21%)。OC/EC的年平均值为3.62,说明存在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SO2-4/NO-3的年平均值为2.71,夏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主要离子呈现出累积的现象。夏季二次硫酸盐的贡献上升为第一位(24.7%);机动车尘四季的贡献均较高(17.5%~20.5%),燃煤在冬季(15.1%)、秋季(13.3%)贡献高,扬尘在春季(16.5%)、冬季(15.6%)贡献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济南市和青岛市臭氧(O3)浓度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基于2014—2021年近地面O3连续8年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揭示O3浓度长期变化特征,分析O3浓度与气象因子关系,阐明O3主要输送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整体上,济南市O3污染程度高于青岛市,2个城市O3污染均集中在4—10月.长期趋势上,2014—2021年济南市O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简称“O3-8 h 90th浓度”)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19年;青岛市2019年和2017年O3-8 h 90th浓度相对较高,其他年份O3-8 h 90th浓度差异不大.月变化上,济南市O3-8 h 90th浓度季节性变化较明显,呈单峰状;而青...  相似文献   
18.
富氧条件下氢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NO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成功了低钯含量活性非均布Pd Al2 O3催化剂 ,实现了富氧条件下 ,氢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实验表明在该催化剂上 ,低温、富氧条件下NO的转化率高达 80 %~ 10 0 %。室温下 (~ 2 0℃ ) ,NO对氢氧反应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氢氧反应进行后 ,NO还原反应开始明显进行 ,其与氢氧反应为竞争的平行反应  相似文献   
19.
青岛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特征及烟花燃放一、二次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天歌  姚小红  孟赫  陈春强 《环境科学》2020,41(10):4345-4354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事件频发,期间硝酸盐成为促进PM2.5增加的主要因素.然而在烟花燃放期间,硫酸盐的累积却强于硝酸盐,形成不同的污染特征.对春节期间(2019年2月2~10日)青岛近郊在线离子色谱观测数据,结合国控自动监测站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观测到大气颗粒物累积事件、沙尘过境事件和烟花燃放事件.烟花燃放高峰期,其对PM2.5和PM10的一次贡献率分别为69.8%和63.8%.相比颗粒物累积期间硝酸盐有更明显的累积,硫酸盐在烟花燃放期间先于硝酸盐生成,并存在更强的累积.分离得到烟花燃放的一次贡献因子n(SO42-)/n(K+)和n(NO3-)/n(K+)特征摩尔比分别为1.2和1.3;利用该比值估算得到对SO42-和NO3-二次贡献因子,在较稳定的气象条件下分别为一次贡献因子的2.1倍和1.6倍;但在强的干冷空气过境时,二次贡献因子大幅降低,与一次贡献因子相当.  相似文献   
20.
以某年产150万t煤化工甲醇项目为案例,详细分析甲醇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包括项目工程分析、物质环境风险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事故环境风险预测分析与评价、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其中事故源强(储罐泄漏量及泄露蒸发量)核算和风险预测分析为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对甲醇储罐泄露环境风险进行识别、预测与评价,并分析项目存在的潜在事故隐患与环境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甲醇储罐泄露事故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