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322篇
基础理论   46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192.
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仅要在开工前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更要考虑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保障周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工程建设时要遵守环保原则。根据当地的实情,在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既要提高经济收益,还要注重环境保护的问题。因此基于环保角度提出HSPF模型水利工程产流计算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测评估并进行相应实验,该方法有助于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良性发展.以达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最小化、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3.
农药污染土壤中DDTs的电动力学迁移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土壤中DDTs(滴滴涕)的电动迁移去除特性,以重庆市某废弃DDTs生产企业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GC-ECD分析了该土壤中DDTs的质量分数、电动迁移效果、电动去除率及试验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等.结果表明:该污染场地土壤中w(p,p′-DDT)最高,w(o,p′-DDE)和w(p,p′-DDD)次之,三者分别占w(DDTs)的53.02%、23.46%和12.77%;DDTs迁移效果在192 h时基本稳定,并在3 V/cm电压梯度时迁移效果最佳,其中DDT和DDD向阳极迁移而DDE向阴极迁移,o,p′-DDE富集量最大,其c/c0〔标准化浓度,c0、c分别为电动试验前、后污染土壤中w(DDTs)〕为4.70;DDTs去除率在电动时间为192 h、电压梯度为3 V/cm时达到相对稳定,其中p,p′-DDT去除率较高,为49.7%;阴极土壤pH随电动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最大值为11.63,阳极土壤表现相反,其最小值为-1.71;电流和土壤温度随电动试验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峰值均出现在第8小时.研究显示,不同DDTs异构体在电动力学作用下的迁移去除效果存在差异,并且电动过程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194.
为探明清洁生产技术在我国大气污染物削减中所起的作用,本文以火电行业为例,以SO_2作为特征污染物,对“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技术进行了筛选,建立了削污和减排效果分析模型,并收集火电行业的权威统计数据,计算了火电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削污量与“末端治理”技术减排量及两类技术各自削减量占比情况,研究了建国以来(1949—2013年)我国火电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削污效果和末端治理技术减排效果及其演变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以火电行业发电效率最低的低温低压发电技术为基准线,1949—2013年65年期间电力行业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累计实现SO_2削污量为4.94亿t,节约4940亿元的环保资金投入,削污率达到58.5%;2002—2013年12年期间电力行业末端治理技术累计实现SO_2减排量为1.10亿t,减排率为13.0%.  相似文献   
195.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变化,选择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和国际腐殖质协会推荐的方法进行土壤腐殖质组分提取和HA样品纯化,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和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水溶性物质(WSS)、富里酸(FA)、胡敏酸(HA)和胡敏素(Hu)有机碳含量,采用元素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HA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及其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层土壤、WSS、FA、HA和Hu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83.61%、112.50%、89.63%、91.78%和89.82%,说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施用更有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PQ值(HA在腐殖酸中的比例)略有增加;土壤HA的缩合程度和芳香性增强,氧化度降低.此外,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土壤及其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表层相比,亚表层土壤、WSS、FA、HA和Hu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62.84%、52.94%、62.38%、66.62%和61.61%;土壤PQ值略有降低;土壤HA的缩合程度和芳香性降低,氧化度增加.  相似文献   
196.
197.
黄土旱塬垄膜沟播小麦产量及土壤微生物量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膜沟播是黄土旱塬麦田一种典型种植方式,覆膜条件下不同肥料肥效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均不同.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2年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传统农户施肥(FF)、监控施肥(MF)、监控施肥配施有机肥(MFM)和监控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MFB)4种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平衡施肥可显著提高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其中MFB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4 107-5 400 kg/hm2,较FF处理高14.5%-23.2%(P0.05).不同施肥措施主要通过影响成穗数来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形成,对冬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均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受冬小麦生育期进程和施肥措施共同影响,其中微生物量碳在拔节期至扬花期最高,微生物量氮、磷均在拔节期达最高值.不同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变化率总体在50%以下,而优化施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平均贡献率则可达90%.配施生物有机肥或配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但MFM和MFB处理间的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差异不显著,而MFB处理由于混合磷细菌的作用,其土壤微生物量磷较MFM处理高19.8%-47.1%(P0.05).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和碳磷比分别在6.9-9.8和14.4-41.0,且均在冬小麦扬花期达最大值.综上所述,在黄土旱塬垄膜沟播种植条件下,通过监控施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土壤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8.
正2019年8月10日,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温岭城南镇,正面袭击、风力超强、雨量超大、时间超长、影响超广。为应对"利奇马"的袭击,浙江省全面推进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打好防御超强台风攻坚战。努力做到把损失降到最低,衍生事故"零"发生。  相似文献   
199.
2009年2月12日下午,北京城云暗天低,接近傍晚,雨丝纷飞,于是,自去年深秋以来时近四个月的雨荒宣告结束。干涸的京郊大地久旱逢甘露,虽未畅饮,却也聊解干渴之苦。恰其时风量较小,云层移动缓慢,飞机大炮各种现代化增雨手段同时使用,淅淅沥沥的雨丝竟一直飘至翌日,让疲惫抗旱的农民慨呼苍天有眼。  相似文献   
200.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中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水污染日益严重,而饮用水质量紧密关系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是给水厂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给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已然不能满足水质的要求,深度处理虽能大大提高水质,但是国内逐渐发展起来的超滤技术在去除水中致病微生物方面效果显著.简要介绍膜分离技术的种类及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