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122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通过混合电子供体析因实验,定量描述了Na2S、NaNO2、Na2S2O3 3种无机物的用量和比例与非光合微生物固碳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3种电子供体之间的两两交互作用.最后,通过16S rDNA V3区DGGE图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合电子供体对固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供体析因实验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242.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43.
首次以个体自然死亡概率为基础,确定个体风险标准,提出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关键设备与暴露目标之间安全距离确定方法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泄漏模式确定关键设备泄漏频率,采用几何风险消减因子对泄漏频率进行修正,选出需要计算安全距离的关键设备,按照伤害准则,确定关键设备发生危险场景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244.
选取案例填埋场7种目标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运用3MRA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填埋场周围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7种目标污染物最低安全填埋阈值大小顺序为:污染物二价镍>苯>镉>铅>六价铬>砷>汞;污染物苯、砷、汞各自的人类和生态受体安全填埋阈值相同,镉和二价镍的人类受体安全填埋阈值高于生态受体,六价铬的生态受体安全填埋阈值高于人类受体,场区地下水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分别为5.06×10-7和2.3×10-1.  相似文献   
245.
246.
随着环境信息获取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质监测数据逐渐呈现出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针对传统方法在模拟高频检测数据时的不足,本文基于随机森林建立了河流氮、磷逐日浓度预测模型,识别了影响辽河干流马虎山断面氮、磷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了未来不同情景下氮、磷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马虎山断面氮、磷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游珠尔山断面的来水水质和本断面的流量;②随机森林模型在高时间分辨率的水质指标模拟中具有误差低和拟合优度高的特点,其中,TN浓度预测模型的RMSE为0.40 mg·L-1,R2为0.95,TP浓度预测模型的RMSE为0.01 mg·L-1,R2为0.96;③在不同水文、污染控制和来水水质的变化情景下,未来马虎山断面氮、磷浓度变化主要取决于上游 来水水质,加强全流域营养盐控制是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47.
胞外多聚物及其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胞外多聚物(EPS)是包裹在活性污泥微生物外的聚合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胞外多聚物的特性、提取方法、组分测定方法以及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8.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3O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3O4/SiO2的表征结果表明,Mn3O4/SiO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3O4/SiO2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49.
太湖作为重要的工农业用水水源以及周边居民饮用水源,其水质安全受到高度关注。在太湖西部入湖口采集7个沉积物样品,研究了合成麝香、多环芳烃(PAHs)、有机磷酸酯阻燃剂/增塑剂(OPs)和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分布广泛,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其中,Σ15PAHs含量371 ng·g~(-1)~2.53$103ng·g~(-1),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和化石燃料高温裂解;沉积物中检出4种多环麝香,主要组分为佳乐麝香(HHCB)(0.0792 ng·g~(-1)~1.17 ng·g~(-1))和吐纳麝香(AHTN)(0.123 ng·g~(-1)~1.29 ng·g~(-1)),它们指示了太湖水体已遭受一定程度生活污水输入影响;沉积物中Σ6OPs含量范围为1.63 ng·g~(-1)~21.9 ng·g~(-1),主要污染组分为磷酸三(2-氯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并呈现明显的点源排放特征;沉积物中六六六系列(HCHs)(0.310 ng·g~(-1)~1.11 ng·g~(-1))和滴滴涕系列(DDTs)(0.551 ng·g~(-1)~6.40 ng·g~(-1))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位于太滆流域的几个入湖口沉积物中多种污染物含量多高于浙江省辖区3个入湖口沉积物。  相似文献   
250.
改性木薯秸秆对硝酸根的动态吸附及脱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以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二甲胺溶液对天然木薯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得到的新型阴离子吸附剂,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对KNO3溶液的动态吸附及脱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与改性前相比,木薯秸秆的吸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着KNO3溶液质量浓度由50 mg·L-1增加至150 mg·L-1,改性木薯秸秆吸附硝酸根至饱和的时间由120 min缩短至65 min,动态饱和吸附量由11.73 mg·g-1增至26.58 mg·g-1;当KNO3溶液流速分别为3、5、10 mL·min-1时,动态吸附至饱和时间分别为150、120、65 min,改性吸附剂对硝酸根的饱和吸附量和去除率降低;改性木薯秸秆在中性溶液时,吸附效果较好,120 min后达饱和,而在碱性和酸性时40 min即达饱和.Thomas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改性木薯秸秆对KNO3的动态吸附动力学.分别选用0.05 mol·L-1NaCl、NaOH和HCl溶液做脱附剂可以得到较好的脱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