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99篇
综合类   569篇
基础理论   77篇
污染及防治   91篇
评价与监测   38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青海湖老碳效应的时空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周边的湖水和河流DOC、DIC浓度、~(14)C浓度,以及1F孔不同深度13个碳酸盐的~(14)C年代分析,厘清青海湖老碳效应空间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在空间上,青海湖DIC和DOC的~(14)C的老碳各条河流分布极不均匀,南边的老碳效应明显比北边小,河流的老碳明显比湖水偏老,引起青海湖沉积物老碳效应的原因极有可能是由于北边主要河流将流域内的老碳输入湖区引起,并非由于湖水和大气的交换不畅引起的碳库效应。在时间尺度上,碳酸盐~(14)C的老碳平均值比有机碳的~(14)C老碳平均值偏老。由于入湖物质的变化,在全新世前,有机碳和碳酸盐的老碳比全新世后偏老。  相似文献   
982.
为了研究超高压水力压裂下支撑剂颗粒进入弯管后冲蚀磨损区域的变化特性。基于液-固两相流理论、Fluent冲蚀模型建立弯管冲蚀模型,结合弯管内流场分析颗粒运动轨迹,引入斯托克斯数(St)探究冲蚀磨损区域变化,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弯管中冲蚀磨损发生区域有5处,主要严重区域有3处,弯管流场会改变固体颗粒数量及对壁面冲击动能与运动轨迹,St变化会明显引起冲蚀磨损区域的规律性变化;随着St从0~1至St>1变化,弯管段内壁面外侧(液体进入弯管后的正对区域)与直管段靠近弯管段的侧方区域的冲蚀磨损情况呈现“此消彼长”的规律性差异;管径越小,最大冲蚀速率的增长幅度越明显,增大管径,是减小冲蚀磨损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对压裂弯管的改进设计及管道安全防护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83.
为探究农田废弃物弃置水体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对油菜秸秆在水中的腐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测量pH、DO、COD、氨氮、硝氮、总磷等水质指标来动态监测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DO含量初始为2mg/L,水体迅速转换为厌氧状态并保持稳定,35d后水体DO恢复至2~3 mg/L;水体中的COD含量在第3d达到最大值25mg/L,然后迅速下降,此后保持在15 mg/L左右;NH+4-N则在实验过程中缓慢增加,并在35d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即10mg/L,而NO_3~--N、NO_2~--N含量较低,NO_3~--N含量为0.13mg/L,NO_2~--N含量为0.02 mg/L,TP含量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油菜秸秆腐解的过程是厌氧腐解过程,此过程中各指标发生关联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水体由黑臭逐渐变清澈,说明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984.
废水处理中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熊娅  宋英豪  贾立敏  林秀军 《环境工程》2012,(Z2):171-175,186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国内外污水处理厂的沉重负担,污泥减量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污泥减量的不同原理分别介绍了多种污泥减量技术,较全面的综述了各种污泥减量技术的的研究应用现状,并且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处理效果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综合比较,同时探讨了各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5.
陶瓷涂层性能影响因素及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提高Al2O3陶瓷涂层的综合性能,对陶瓷涂层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以磨损量、结合强度和耐腐蚀性为评价指标,得出了在Al2O3陶瓷颗粒粒径为160目,颗粒填入量为125%,涂层厚度为1 mm时,综合性能最好。同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推算出胶粘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为50℃(1h)→100℃(2 h)→225℃(1h);采用磷酸阳极化(PAA)方法对铝合金基体表面进行处理,使其与涂层之间获得最好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986.
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市于2010年3月20日至5月20日在7个试点小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并对7个试点小区的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情况和公众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的51.0%,且混杂率低,适合单独进行生物质能源回收;其他垃圾桶和有毒有害垃圾桶混杂率高,需加强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目前不宜对垃圾分类收集进行收费,并需对分类收集...  相似文献   
987.
针对交通弱势群体的旅游可达问题,通过RBF插值法对秦岭景区大学生的偏好度与公共交通可达度(PTA)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现实偏好度(AP)和潜在偏好度(PP)的高聚集区和低分散区吻合,而其他区域的差异较大,AP呈阶梯状变化而PP分布均衡;②可达性较高区域中的AP与PP吻合,而在较低区域中差异较大;③邻近中心城镇区域中PP与PTA呈正相关,而远离中心城镇区域中两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提高公共交通可达度有助于实现旅游的民生功能.  相似文献   
988.
按照区划原则,中国东部、中部地区是现阶段国家火电NOx总量控制区域,并将国家火电NOx总量控制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可持续发展4个阶段。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及阶段性的特点,由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环境保护也呈梯度变化的规律。通过对4个阶段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为国家不同时期总量控制区域范围的划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9.
介绍了桥门式起重机主梁上拱度过大及产生下挠时,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危害,简要阐述了主梁上拱度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0.
总有机碳(TOC)是土壤、沉积物以及降尘等固体样品的重要指标,对其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13 C)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测定过程中,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可能会对测定值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酸处理方式、干燥方式等方面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样品的TOC含量和#13 C值测定的影响。其中酸处理方式选取了盐酸酸化/分离、红外碳硫坩埚、Ag杯直接酸化等三种方式,干燥方式包括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等。研究结果显示:酸处理方式对TOC含量测定的影响很大,Ag杯和盐酸酸化/分离未去除残留酸液两组实验所测得TOC含量明显大于其他组,其中降尘样品TOC的损失量可达20%。这种明显的差异可能是样品酸处理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DOC)的损失所造成的。对于#13 C测定来说,该两组实验所测得#13 C相对于其他组略微偏重,其中地表土壤样品偏重约为0.8‰~2‰。另外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测定的TOC含量和#13 C值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了挥发性有机物(VOC)对本次实验所选用样品的有机碳分析影响甚微。综合来看,对于不同类型样品,特别是DOC含量高的样品,使用Ag杯的酸处理方式相对比盐酸酸化离心分离酸处理方式能更大限度的保留DOC,使TOC含量和#13 C值的测定较为准确可靠,同时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