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20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1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澳洲冷空气活动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澳洲范围700 hPa温度场的再分析资料和长江中下游降水资料,通过谱分析方法,试析了澳洲冷空气活动对我国长江中下游主汛期降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此中起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夏季,澳洲变温与涝年长江中下游主汛期的降水都具有77 d的周期,两者存在着77 d周期的遥相关,同时在77 d的周期两者呈现同位相振荡。也就表明在77 d的周期澳洲冷高压变动时经73 d后影响长江中下游降水。同时也得出澳洲冷高压强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少雨;澳洲冷高压弱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落,长江中下游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多降水天气。以上结论对长江中下游降水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2.
用煤渣,粉煤灰制备净水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用煤渣,粉煤灰与盐酸作用制备净水剂条件下,探讨了盐酸浓度,盐酸用量,加热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净水剂净水效果影响,找出了最佳方案。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煤渣,粉煤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我市及所辖县环境监测站质控考核中收集的SO2分析项目的校准曲线斜率进行统计检验,确定出用5ml吸收液采样、测定SO2的校准曲线斜率的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24.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吸附H2S和CO2混合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主要研究了弱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对高浓度的H2S、CO2混合气体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吸附的影响规律,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仲裁答辩书是被诉人应诉所提交的一种书面文件。《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 :“被诉人应当自收到申诉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诉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 ,不影响案件的审理”。由此可见仲裁答辩书是由被诉人依照法定期限向仲裁委员会提供的应诉材料。提供仲裁答辩书 ,可以有利于仲裁机关查清事实 ;也能帮助被诉人恰当行使自己的权利 ,同时它也成为被诉人的一项义务。当事人可以自己书写 ,也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人代为书写仲裁答辩书。仲裁答辩书由首部、声明、答辩意见、证据和尾部五个部分组成 ,…  相似文献   
26.
从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看,公众心理是环境群体性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界定环境群体性事件定义、分类、特征的基础上,以心理需求的角度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形成机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安全需求、利益需求、信息需求和公正性需求。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气象环境条件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与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了2009~2011年气象环境要素与北京市消化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气温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高温效应”,高于25℃的气温其危险度RR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且滞后效应能达到10d以上.较为极端的湿度(RH<10%或RH>90%)会显著增加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并有持久的作用,其与高温结合会形成“高温低湿”和“高温高湿”2种让人不适的情况.0~2m/s的风速在短的滞后期(5d)最能增加发病危险性.而3~4m/s的风速对疾病的危险性小,说明适度的风速不影响健康.浓度高于200μg/m3的PM10和浓度高于70μg/m3的 NO2具有即时的危险性(5d内显著);而较高浓度(>55μg/m3)的SO2滞后一定时期后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8.
大连市人群对多环芳烃的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连市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为研究大连市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居民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结合大连地区人群状况,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评价大连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暴露量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分析不同环境介质、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实际评价时,根据大连市的实际情况,选用了部分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参数,剩余的评价参数根据国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大连市居民中男性和女性对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日平均暴露量分别为2.59× 10-4 mg/(kg·d)和2.79×10-4 mg/(kg·d).主要暴露途径是膳食暴露,此外呼吸暴露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皮肤暴露作用很小.膳食暴露中对总暴露贡献最大的食品是谷物和蔬菜.相应的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风险度分别为2.68×10-5a-1和2.90×10-5 a-1,大连市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大连市女性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女性健康风险平均值亦高于EPA标准值.大连市多环芳烃人群暴露与天津、北京和兰州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项参数中,粮食、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多环芳烃(PAHs)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多环芳烃(PAHS)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9.
上海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上海市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结合上海市人群状况,采用多介质-多途径暴露模型,评价上海市居民暴露于多环芳烃的暴露量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风险,分析不同环境介质、暴露介质及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分析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实际评价时,根据上海市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部分美国环保局推荐参数,剩余的评价参数根据国内的相关文献,我们进行了修正,以使暴露模型更较好的接近上海市真实暴露场景,提高模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对16种PAH化合物(PAH16)的日均暴露量分别为1.27×10-3、8.90×10-4、7.49×10-4 mg·kg-1·d-1,主要暴露途径是膳食暴露,此外呼吸暴露也占有一定的比重,皮肤暴露作用很小。膳食暴露中对总暴露贡献最大的食品是粮食、肉类、鱼类。高环化合物主要来自肉类和鱼类。2环、3环、4环、5环和6环化合物对总暴露谱的贡献依次减少。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由于 PAHs 暴露引起的平均致癌风险为7.20×10-6、6.13×10-6、4.44×10-6 a-1,上海市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居民人体健康风险度高于可接受健康风险度标准。上海市女性对多环芳烃的暴露量高于男性,女性健康风险平均值亦高于EPA标准值。上海市多环芳烃人群暴露与天津、北京和兰州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项参数中,粮食、蔬菜摄食量和相应的多环芳烃(PAHs)残留浓度是影响暴露的重要因素。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得到各年龄段人群对多环芳烃(PAHs)的日均暴露量的分布特征,各输出变量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0.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单个气象要素和以"通用的热气候指数"表征的多要素综合效应与北京市2009~2012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暴露-响应关系,并按年龄、性别分层.结果表明,对全人群而言,高温效应即时,低温作用滞后;湿度<30%能显著增加发病风险,且效应持久;3m/s风速对应发病风险最低.少儿(≤ 14岁)受热胁迫影响最强,尤其突出高温高湿作用;成人(15~59岁)受冷胁迫影响强且滞后性;老年患者(>60岁)对冷胁迫敏感,着重防范低温低湿.采用舒适指数探讨环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优于单要素表征,可加深对发病气象成因的理解,为科学预防、预测预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