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2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79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由人性的无限贪欲引起的"急性"经济危机;二是由人类的过度开发所带来的"慢性"环境危机.对此世界诸多国家在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间关系的同时,通过运用政策工具,制定并实施了诸多措施,以期弱化和规避上述危机."环保积分制度"就是日本在这一大背景下出台的.  相似文献   
162.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乌鲁木齐市郊主要荒山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有19种;植物种类有296种,分属40科171属;植物生活型有9类;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获得一定发育等。  相似文献   
163.
干旱区绿洲土壤氟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薛粟尹  李萍  王胜利  南忠仁 《环境科学》2014,35(3):1075-1080
以典型绿洲区土壤-植物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大田条件下创建了干旱区绿洲土壤氟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白银市城郊土壤氟污染进行了风险评估,具体表现为用潜在生态风险氟有效态含量评估模型(ERbc)评估绿洲区土壤氟污染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风险指数介于1.37~24.81,绝大多数地点风险程度表现为很高到极高,平均生态风险指数为11.28,风险程度为极高.白银市东大沟水浇地农田土壤需关注氟污染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4.
以甘肃白银市城郊东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剖面取样、对土壤中氟和镉的剖面分布及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灌溉与降水渗水流作用下,F和Cd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迁移,F迁移深度达到80~100cm,Cd迁移深度在40~60cm,迁移程度为FCd;元素F和Cd都具有显著的负乘幂迁移规律,同时表现出不同的迁移态势,F为高剂量时迁移率大,低剂量时迁移率小,但Cd呈现相反的迁移趋势.污水灌溉作为土壤污染物来源之一对土壤F和Cd累积和迁移有一定影响,F元素对当地地下水污染的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65.
太子河下游河流硝酸盐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李艳利  杨梓睿  尹希杰  孙伟 《环境科学》2018,39(3):1076-1084
2016年5月(枯水期)和2016年8月(丰水期)分别在太子河下游采集河流表层水样14个.为了识别河流硝酸盐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分别采用离子交换法,叠氮法和CO_2-H_2O平衡法测定水样的ρ(Cl-)、ρ(NO_3~-)、δ~(15)N-NO_3~-、δ~(18)O-NO_3~-值,测定δ~(18)O-H_2O.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期,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多种源的混合.枯水期,北沙河上游支流硝酸盐来源主要是土壤N及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中下游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化学肥料和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南沙河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海城河上游、中游和下游硝酸盐分别来自于土壤N,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和化学肥料,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丰水期,北沙河硝酸盐来源可能主要是土壤N、化学肥料和生活废水及畜禽粪便.南沙河和海城河中下游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化学肥料及生活废水及畜禽粪便,海城河上游河流硝酸盐主要来自于土壤N和化学肥料.从枯水期至丰水期,ρ(NO_3~-)、ρ(NH_4~+-N)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δ~(15)N-NO_3~-值有增加的趋势,说明丰水期可能发生了氨的挥发和硝酸盐的反硝化过程.丰水期δ~(15)N-NO_3~-与1/ρ(NO_3~-)呈轻微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丰水期河流发生了简单的混合过程.本研究的结果可为平原区域的硝酸盐污染来源的季节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是目前我国土壤中较常见的污染物。本文以黄瓜种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重金属汞与农药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其发芽率以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芽长和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敏感程度依次为:根伸长>芽长>发芽率,Hg2+与乙酰甲胺磷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对黄瓜幼苗的毒害效应均较明显。复合污染对黄瓜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其结果是复合污染的整体生态毒性效应增强。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7.
我国社会组织在突发性海洋灾害应对中存在着参与水平不高、有效配合不足的问题,这与"强国家-弱社会"的传统格局、社会组织相关立法不健全、志愿者动员不充分因素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整合社会组织内部资源,强化自身力量;优化权责分配,建立健全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的机制;强化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等途径,来加强社会组织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8.
利用in vitro方法研究不同铁矿对土壤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铁矿物对土壤砷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利用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SBRC(solubility bioaccessibility research consortium assay)和IVG(in vitro gastrointestinal extraction)这3种in vitro方法研究水铁矿、针铁矿和赤铁矿对土壤砷在胃与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以及砷形态转化对砷的生物可给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添加1%水铁矿时,根据PBET、SBRC和IVG这3种in vitro方法,胃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22%、5.11%和7.43%,小肠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3.39%、2.33%和6.18%;当投加量提高到2%时,各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都显著降低(P0.05).3种in vitro方法,在不同铁矿物投加量相同条件下,相比于空白对照组(CK),砷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幅度大小依次为:水铁矿(F1)针铁矿(G1)赤铁矿(H1)(F2G2H2).3种in vitro方法中可交换态和专属吸附态砷总量(F1+F2)同胃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呈正相关性,依据PBET、SBRC和IVG法,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P=0.002、r=0.90,P=0.004和r=0.89,P=0.006;F1+F2同小肠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呈正相关性,PBET和IVG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P=0.001和r=0.87,P=0.009,而SBRC法则表现为没有相关性.同样,3种in vitro方法中都表现出无定型铁结合态砷(F3)与胃阶段砷的生物可给性有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小肠阶段砷生物可给性则除了SBRC法没有相关性之外,PBET和IVG法都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9.
热处理对天然富钙粘土矿物除磷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天然富钙粘土矿物(海泡石和凹凸棒)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对其进行活化,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矿物结构的变化,同时研究了热处理粘土矿物的除磷能力和机制.结果表明,热处理能够显著改变海泡石和凹凸棒的矿物组成,大幅提高其对磷的吸附能力,并分别在900 ℃和800 ℃的活化条件下对磷的吸附能力达到最佳,吸附量分别可达37.7 mg·g-1和30.9 mg·g-1.Freundlich方程和准二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热处理粘土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同时还发现,pH值(3~10)对热处理粘土除磷能力基本无影响.热处理富钙粘土的除磷机制主要是与溶液中的磷生成钙磷沉淀.  相似文献   
170.
对冲击和碰撞两种不同的环境试验加以区别对比。用比较简捷的方法计算出冲击试验中的主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如何调整冲击试验的脉冲加速度和脉冲宽度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