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4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其中"十一五"规划提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属于约束性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相似文献   
332.
以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对8种重金属(Cd、Cr、Cu、Zn、Ni、Pb、As和Hg)总量及形态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d、Cr、Ni、Cu、Zn、Pb、As和Hg的总量总体呈现为南淝河-十五里河水系含量高,其次是裕溪河及支流,其他5条水系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 BCR形态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Hg、Cr、Ni和Cu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总量的77.56%、64.83%、56.52%和48.93%),Cd的可提取态含量比例最高(89.22%),其次为Zn、Pb和As(70.35%,69.50%和63.70%). 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RI)表明,Cu、Zn、Pb、Cr、Ni和As均为低污染等级,Cd为较重污染等级,Hg为重污染等级,7个水系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南淝河-十五里河>裕溪河>柘皋河>杭埠河-丰乐河>派河>白石山河>兆河,重潜在风险和严重潜在风险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淝河-十五里河水系以及裕溪河水系,因此,今后对巢湖流域进行重金属整治时可着重考虑针对这两条水系的Cd和Hg元素的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333.
凹凸棒黏土覆盖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研究了800℃热处理凹凸棒黏土覆盖对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影响,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和31P核磁共振(31P NMR)分析了覆盖过程中磷的形态变化,并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对磷的形态转化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热处理凹凸棒黏土覆盖使沉积物表层中的活性磷平均含量从308.6mg/kg降低到241.1mg/kg,钙磷的平均含量从204.9mg/kg 增加到257.3mg/kg. 31P NMR分析发现,黏土覆盖使有机磷中的DNA-P、焦磷酸盐和单脂磷的含量分别减少47.0%、36.8%和31.3%.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沉积物表层附着的白色絮状物质主要为钙结合态磷.以上分析初步表明,磷形态转化机制是由于材料中具有较高的活性钙含量,竞争吸附沉积物中的活性磷,材料覆盖沉积物表层后改变了沉积物界面环境,促进了表层沉积物的活性磷向钙结合态磷(Ca-P)转化.  相似文献   
334.
以甘肃白银市城郊东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剖面取样、对土壤中氟和镉的剖面分布及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灌溉与降水渗水流作用下,F和Cd发生不同程度的淋溶迁移,F迁移深度达到80~100cm,Cd迁移深度在40~60cm,迁移程度为F>Cd;元素F和Cd都具有显著的负乘幂迁移规律,同时表现出不同的迁移态势,F 为高剂量时迁移率大,低剂量时迁移率小,但Cd呈现相反的迁移趋势.污水灌溉作为土壤污染物来源之一对土壤F和Cd累积和迁移有一定影响,F元素对当地地下水污染的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335.
电导率法快速鉴别潲水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许多地方出现了潲水油(或地沟油)回流到食用油市场的现象,为寻找鉴别潲水油的方法,研究了用电导率法鉴别潲水油。将油样和水混合,经过超声波振荡,用电导率仪对其水相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其水相的电导率值有明显差别,处理后的合格食用植物油水相电导率都在10μs/cm以下,最小的只有3.75μs/cm,而潲水油和水的混合物经过超声振荡后,其水相电导率几乎在100μs/cm以上,最高可达173.4μs/cm。初步认为可将电导率测定作为鉴别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36.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光催化氧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在光催化氧化过程中,TiO2晶型、空气中氧、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及pH值等对SDS光催化氧化的影响,在实验所选定的条件下,经1.5h光照,SDS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1%左右。对光解前后的SDS废水作红外图谱分析发现,光解后产物基本矿化。  相似文献   
337.
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不同群体行为安全整体协同发展,应用协同理论、自适应性管理及行为安全等方法,架构了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强调安全文化整体提升需要外部推动力(企业例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内部自驱力(员工安全文化自律提升)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由外部推动力向内部自驱力的转化。将构建的技术体系引入试点矿进行有效性验证,并运行2个周期。运行评估结果表明,试点矿不同群体对安全文化意识均呈整体提升,增长幅度比较大的是高层管理者(55.13%),其次是中层管理者(4.74%),一线员工层(4.48%)、培训层(3.69%)。  相似文献   
338.
在土壤镉污染日趋加重的背景下,镉污染农田生产安全性备受关注,进行土壤镉污染修复和降低农产品镉污染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该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揭示不同钝化剂处理(海泡石、秸秆生物炭、石灰、石灰+腐殖酸、石灰+海泡石、石灰+偏硅酸钠+硫酸镁)对土壤镉及小麦和水稻吸收镉的影响,并比较钝化剂对降低小麦和水稻镉污染风险效果的差...  相似文献   
339.
尹寒梅  陈军辉  冯小琼  徐雪梅  姜涛 《环境化学》2021,40(12):3755-3763
为研究绵阳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4月15日-2019年2月28日在绵阳市设置5个采样点位进行样品采集,利用Dionex ICS-2000离子色谱仪分析了9种离子(F-、Cl-、NO3-、SO42-、Na+、NH4+、K+、Mg2+、Ca2+),并通过SPSS进行来源解析.结果 表明,绵阳市ρ(总水溶性离子)年均值为20.8 μg·m-3,在PM2.5中w(总水溶性离子)为46.6%.离子中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ρ (NO3-)>ρ(SO42-)>ρ(NH4+)> ρ(Ca2+)> ρ(K+)>ρ(Cl-)> ρ(Na+)> ρ(Mg2+)> ρ(F-),其中SNA(二次离子NO3-、SO42-、NH4+)为水溶性离子主要组成部分,水溶性离子中w(SNA)为86.4%.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除Mg2+外其余离子质量浓度季节变化趋势与总离子浓度趋势一致,ρ(Mg2+)夏季与春季相当.SNA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二次离子来源具有高度相似性,NH4+与SO42-摩尔当量浓度线性拟合斜率大于0.75,表明绵阳市大气环境为富氨状态,二次离子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污染天NO2、 w(NO3-)和NOR(氮氧化率)均增大,且污染水平越严重w(NO3-)增幅越大,而w(SO42-)和w(NH4+)基本不变,表明NO3-增加导致PM2.5浓度升高.四季SOR(硫氧化率)和NOR均大于0.1,表明NO3-、SO42-主要来源于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受温度和湿度影响,SOR值夏季最高,NOR值夏季最低冬季最高.SPSS来源解析结果显示绵阳市PM2.5中水溶性离子主要受二次转化、生物质燃烧以及扬尘源影响,三者合计贡献率为82.7%.  相似文献   
340.
废水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光降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污染会对水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了在紫外灯下以Fe3+为单一催化剂降解水体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降解动力学规律.实验通过测定光降解过程中CTAB质量浓度的变化,研究了Fe3+质量浓度、溶液pH对CTAB降解的影响.初步测定了降解产物,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CTAB光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在溶液pH值为2.00~3.00时,一级动力学反应常数k受pH值、Fe3+质量浓度等影响,在0.032~0.180min-1之间变化,降解产物主要有HCOOH、CO2、NO-2等,当CTAB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TOC去除率在3 h达到32%.研究表明UV/Fe3+法可快速有效去除废水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