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371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为向污染土壤的监测、生态毒理诊断及修复提供方法和数据,以氯丹、灭蚁灵污染场地土壤为供试土壤,测定了氯丹、灭蚁灵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对小麦、小白菜、玉米和水稻4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和根伸长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对本场地污染响应十分敏感,处理d 3高浓度组开始出现死亡,此后死亡率随污染物浓度增大而上升,d 14部分高浓度组死亡率达到100%;同一浓度下,氯丹和灭蚁灵对4种植物种子根伸长抑制率均显著大于对种子发芽的抑制率,植物的根生长比种子发芽对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更为敏感.4种植物种子对污染场地土壤的敏感性为小麦>小白菜>水稻>玉米.氯丹和灭蚁灵对蚯蚓的毒性要大于对这几种植物的毒性,蚯蚓对氯丹和灭蚁灵的响应更加敏感.因此,蚯蚓作为指示生物,其急性毒性试验可作为氯丹和灭蚁灵污染场地的诊断指标,诊断周期以14 d为宜.  相似文献   
112.
联苯菊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为联苯菊酯在棉花上使用的安全性,于2010—2011年在济南、杭州两地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分析方法研究了联苯菊酯在棉叶、棉籽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联苯菊酯在棉叶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2-6.7、10.6-16.0 d。联苯菊酯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质量分数均小于最低检出限0.01 mg.kg-1,低于联苯菊酯在棉花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0.5 mg.kg-1。建议10%联苯菊酯可溶液剂防治棉花蚜虫,用药次数1-2次,使用剂量是9-18 aig.hm-2,在棉花上的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113.
试验设置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空白对照、0.75mg·L-1、1.50mg-L-1、3.00mg·L-1和5.00mg·L-1),研究了亚硝酸盐氮胁迫对罗非鱼(GIFTOreochromisniloticus)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补体c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均呈现出随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且当亚硝酸盐氮浓度小于1.50mg·L-1时,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于1.50mg·L-1的亚硝酸盐氮不会对罗非鱼机体免疫力产生显著影响;而高于3.00mg·L-1的亚硝酸盐氮胁迫能够显著(P〈O.05)降低罗非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补体C3活性,最大下降率分别达到31.75%、27.40%、14.43%,从而显示出高浓度亚硝酸盐氮(〉3.00mg·L-1)能够对罗非鱼机体产生强烈的氧化胁迫和免疫损伤,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罗非鱼对致病菌的易感性。本研究认为,3.00mg·L-1可能是亚硝酸盐氮胁迫引起罗非鱼机体免疫力显著降低的阈值。  相似文献   
114.
猪粪中典型类固醇雌激素的固相萃取/GC-MS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猪粪中常见且具有较大潜在危害的E1(雌酮),17α-E2(17α-雌二醇),17β-E2(17β-雌二醇)和E3(雌三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猪粪中这4种典型类固醇雌激素的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方法.着重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对超声提取剂、超声提取时间、固相萃取淋洗剂、衍生化温度和时间的优化选择.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猪粪中的典型雌激素E1,17α-E2,17β-E2和E3检出限分别为8.0,2.5,5.1和3.3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2.3%~137.4%之间.   相似文献   
115.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五氯苯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饮用水中五氯苯酚(PCP)。选用ZORBAXXDB-C18柱(50mm×2.1mm,3.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V(甲醇):V(纯水)=88:12,流量为200μL·min-1;质谱条件选用气动辅助电喷雾离子源(ESI),检测方式为负离子多离子反应检测(MRM);PCP标准曲线线形范围为0.1~100μg·L-1;方法加标回收率达到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31%-2.92%(n=5);方法检测低限为0.1μg·L-1。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特异,适用于饮用水中PCP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6.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藻菌混合包埋(MI)和藻菌分层包埋SI1(藻外菌内)、SI2(藻内菌外)固定化藻菌对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温度对3种处理脱氮去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处理72 h MI与SI2对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20%和90.77%,显著高于SI1。MI与SI1的去磷效果显著强于SI2,处理72 h后2者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4.78%,SI2仅为32.09%。当[光]照度6 000 lx时,SI2氮去除率在88%以上,显著高于MI与SI1;[光]照度6 000 lx时,SI2与MI对氮的去除率均高于89%,显著高于SI1。MI与SI1对磷的去除率在85%以上,显著高于SI2。MI、SI1、SI2去除氮、磷的最佳温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17.
以江西省定南县龙塘镇杏林农庄"猪-沼-果-鱼"生态农业模式为例,系统研究了该模式的关键技术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效果.杏林农庄内实施山顶种植水土涵养林,山腰开梯田种脐橙,园间栽培生草,山脚保留防护植被带,山脚建造养猪场和沼气池,沼气池下游建有多级鱼塘,已形成较典型的"养猪一沼气一果树一养鱼"四位一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的综合生态农业模式.分析认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止东江源头区水质恶化,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8.
东江源柑桔果园肥料、农药投入及潜在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入户调查方式分析了东江源柑桔果园肥料、农药投人状况及潜在环境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温柑栽培的肥料、农药使用量低于脐橙;猪-沼-果、单一果树、有机栽培模式间肥料投人差异很大;农户仅凭经验施肥、施药的现象普遍存在,50%以上农户施肥过量,大部分农户年平均用药12-13次,给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风险.认为加强对果农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科学使用肥料与农药,调整果园品种结构,采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有机栽培,是有效减少东江源柑桔果园对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9.
态度     
甲班的李盖盖,长得五大三粗,是队里有名的掘进能手。他炮眼打得好,凿出来的巷道不里出外进,像刀切的一样,省工又省力。只因他脾气暴,点火就着,人称“炮筒子”。这不当上了班头儿,脾气还是没改,拿起话就说,也不管对方接受不接受。这天,炮筒子见二蛮打不好掏糟眼,将他拨拉一边,硬邦邦地甩过一句:“来小半年了,连这个活儿都不会干,真够废物的!”二蛮像头犟驴,丢下风锤,很不耐烦地说:“都叫你干,我还不侍候你了呢!”说着,拔腿就走。  相似文献   
120.
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再悬浮过程中沉积物对水体营养盐的内源贡献是湖泊,特别是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采用原位沉积物柱样和原状上覆水的Y型扰动装置,被用来研究常规风情下太湖草型湖区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沉降过程对水体营养盐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风和中风的再悬浮过程导致水体氨氮和磷酸根磷含量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水柱含量最大变化量分别为-0.140 g·m-2和-1.59 mg·m-2;大风条件下,水体氨氮含量下降幅度很小,磷酸盐则出现明显增加趋势,最大增量为0.81mg·m-2.再悬浮过程之后的沉降过程中,中、小风条件的水体氨氮含量变小,大风条件的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酸根磷含量在中、小风条件下与风浪前差别较小,大风条件的含量则明显增大,最大增量为1.36 mg·m-2.因此,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和沉降过程对上覆水体的营养盐动态负荷都产生重要影响.与太湖无植被湖区的研究结果对比说明,水生植物的存在对风浪作用下沉积物与上覆水的物质交换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