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4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6篇 |
废物处理 | 23篇 |
环保管理 | 117篇 |
综合类 | 580篇 |
基础理论 | 82篇 |
污染及防治 | 96篇 |
评价与监测 | 39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75篇 |
2007年 | 74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7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内置转盘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置转盘式膜-生物反应器(SRMBR)处理污水工艺进行了研究.进水COD 160~368 mg/L时,出水COD在运行1d后降低到20 mg/L以下,去除率大于90%;转盘式膜组件的转速在0~25 r/min范围内,平衡膜通量随转速增大而快速增加,继续增大转速则平衡膜通量的增加变得不显著;在一定范围(0~1min)内延长停抽时间有助于缓解膜污染;SRMBR在较低的气水比(15∶1)下运行,也可达到较高的平衡膜通量.研究表明,SRMBR在最佳组合操作条件(转速为25r/min,抽/停为9min/1min,气水比为15∶1,抽吸压力为25kPa)下运行,其平衡膜通量高达53.75L/(m2·h). 相似文献
92.
采用气相色谱法间接测定了光照下纳米及常规TiO2、ZnO悬浮液中.OH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光照下常规TiO2及ZnO悬浮液中没有检测到.OH,而纳米TiO2及ZnO悬浮液在日光灯及紫外灯照射下的.OH生成量与时间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120h内溶液中.OH含量随纳米颗粒浓度(200mg.l-1)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但当纳米颗粒浓度高于200mg.l-1时,.OH含量不再随纳米颗粒浓度升高而增加.本实验中不同光照条件下纳米颗粒悬浮液中.OH产生速率各不相同,其中普通日光灯照射下.OH产生速率最慢、紫外光(254nm)其次、太阳光最快,而避光条件下没有检测到.OH.同时,.OH的产生与纳米颗粒化学组成十分相关,在日光灯照射下纳米TiO2的.OH产生速率为纳米ZnO的2—4倍(200mg.l-1的纳米TiO2、ZnO在日光灯照射下的.OH生成速率分别为0.0239mmol.l-.1h-1、0.010mmo.ll-1.h-1).由于.OH是活性氧簇(ROS)中毒性最强的自由基之一,所以金属纳米氧化物颗粒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ROS应作为纳米材料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在温度升高和干湿交替的复合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动态特征,以太岳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Li-8150土壤CO2通量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原位、全天候、高频率地连续监测土壤呼吸速率及环境因子,基于原始数据、小时均值数据和日均值数据3种研究尺度,利用已有的单因子模型、双因子模型对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和容积含水量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在太岳山地区的干湿交替时期,降雨总体上促进了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土壤呼吸速率和5 cm土壤容积含水量的小时动态规律非常相似;5 cm土壤容积含水量存在明显的消长,5 cm土壤温度在波动中整体上升,两个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R2=0.30,P<0.01).(2)不同的研究尺度下,日均值数据拟合模型的效果最好,小时均值数据次之,原始数据最差.(3)相同的研究尺度下,双因子模型优于单因子模型,非线性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综上所述,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对该地区干湿交替现象的响应明显,所拟合的模型中,日均值数据尺度下的双因子指数-幂函数模型的解释力最好. 相似文献
94.
春季生物作用对山地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岩溶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使得岩溶区水质存在昼夜、小时甚至分钟等尺度的变化.许多地表水体都会经历p H值、溶解性气体、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昼夜变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及受其补给的水池地处海拔2 050 m的山地岩溶区,具有温带气候特征.通过对水房泉泉水(以下简称泉水)及水池进行为期3 d的昼夜监测,以期探究春季生物作用对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泉水地球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未表现出昼夜变化,池水地球化学指标化学表现出了昼夜波动,但水温、溶解氧、p H值、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指标昼夜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水温、溶解氧、Cl-等昼夜变化幅度存在差别;池水二氧化碳分压(p CO2)、Ca2+、DIC白天降低、晚上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相反;这些指标的变化受控于温度、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亨利常数的计算,发现水温变化对p CO2变化的影响仅占0.79%~10.01%,水温、碳酸盐岩沉淀等物理因素对DIC损失量的贡献率为39%,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贡献率为61%. 相似文献
95.
为防控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传播动力学方法,在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易染-潜伏-传播-管控-免疫(SEIMR)传播模型,借助MATLAB软件演化不同状态下矿工人群之间的动态转化关系,模拟转化率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EIM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矿工不安全行为的传播过程,恶化率、改善率、醒悟率及遗忘率等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传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高改善率和醒悟率可以抑制不安全行为的传播,提高恶化率和遗忘率可以促进不安全行为的传播.因此,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可通过调节控制这些因素来预测和干预不安全行为的传播. 相似文献
96.
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污染环境、救援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进一步规范危化品企业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报警仪的管理,防止人员中毒、爆燃事故的发生,本文依据GB/T?50493—2019《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JJG?1105—2015《氨气检测仪检定规程》等标准要求,介绍固定式报警检测器常见隐患,供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和监察人员,企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7.
98.
高文峰 《消防界(电子版)》2021,(6):105-105,107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数量也随之增多,导致城市间的筑越来越密集,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的防火监督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建筑中配置的消防设施也要齐全,这样在火灾发生时,才能采取措施及时止损。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消防监督与配置消防设施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以阳澄湖水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2,4,6-三氯苯甲醚(2,4,6-TAC)、2,3,4-三氯苯甲醚(2,3,4-TAC)、2,3,6-三氯苯甲醚(2,3,6-TAC)、2-异丙基-3甲氧基吡嗪(IPMP)、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IBMP)、... 相似文献
100.
长期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养分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有机物循环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红壤稻田养分供应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目的是了解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水稻生长特性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物循环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使土壤养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有机物循环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及其有效部分的平均含量分别比无循环处理提高了445%、347%、175%、94%,特别是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提高显著,有机物循环处理比无循环处理提高达469%、452%和347%。有机物循环利用提高了水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使水稻群体的透光率减少。有机物循环处理平均单叶净光合速率比无循环处理高68%,蒸腾作用比无循环处理高50%,最终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及稻谷产量的增加。对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后的红壤稻田养分指标与水稻生长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土壤中速效P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是促进水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