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通过同源重组成功地敲除了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DLL-E4菌株的偏三苯酚1,2-双加氧酶基因(pnpC).pnpC插入失活菌株DLL-△pnpCl失去了降解对硝基苯酚(PNP)和对苯二酚(HQ)的能力,而pnpC敲除菌株DLL-△pnpC恢复了利用PNP和HQ的能力,但是降解速率降低.在不同硫酸铵分级梯度下PNP和邻苯二酚分别诱导的DLL-E4和DLL-△pnpC粗酶液对邻苯二酚的降解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恶臭假单胞菌DLL-E4中除pnpC参与PNP降解代谢过程外,还存在另一个双加氧酶替代了敲除的pnpC的功能,使得DLL-△pnpC代谢PNP的过程得以继续.  相似文献   
12.
红球菌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株降解氯氰菊酯的红球菌(Rhodococcussp.)CDT3为材料,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时间、添加营养物).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8.0时,CDT3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最高,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汁均能促进它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代谢途径,通过GC-MS分析,证实氯氰菊酯被CDT3降解后的产物是3-苯氧基苯甲酸(3-PBA)和二氯菊酸(DCVA),推测氯氰菊酯是由CDT3产生的羧酸酯酶降解的,作为验证,提取了CDT3的粗酶液,并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了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13.
侯颖  王飞  董维亮  崔中利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0):1785-1790
以乙草胺为唯一碳源,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Rhodococcus sp.T3-1对乙草胺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T3-1降解乙草胺的最适温度为37℃,且其在pH值6~10的范围内对100mg/L乙草胺的降解率均在96%~97%之间.该菌株在接种量为5%条件下,14h内可将200mg/L的乙草胺降解95.5%;乙草胺的降解速率与乙草胺初始浓度呈负相关,与菌株T3-1的初始接种量呈正相关.菌株T3-1还可以降解丁草胺,但不能降解丙草胺、异丙草胺和吡草胺.  相似文献   
14.
发光酶标记是 1种有效的跟踪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动态行为的技术手段。采用luxAB基因标记技术对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 - 1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植株内的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LL - 1可以较长时间的在植株根际定殖 ,3 0d后仍可用X -感光片检测到菌体的存在 ,而根际外未检测到DLL - 1。植株根剖开后在培养基上培养 2 4h后进行X -光片曝光 ,发现DLL - 1能够进入植株根内并定殖。菌株回收后采用测定其农药降解活力和检查质粒图谱 2种方法证实 ,所观测的回收菌株就是接种的DLL - 1菌株  相似文献   
15.
分离出2株以2-氯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细菌W1和W2,这2株菌对2-氯苯甲酸的降解均表现为一级动力学反应。W1降解酶系为诱导酶,对2-氯苯甲酸的降解动力学常数为-0.134h^-1,W2降解酶系为非诱导酶,对2-氯苯甲酸的降解动力学常数为-0.0388h^-1。W1还能够降解4-氯苯甲酸、苯、甲苯和邻苯二酚,但不能降解3-氯苯甲酸、2,4-二氯苯甲酸、乙苯、丙苯和萘。W1菌体质粒和染色体提取实验表明,其降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以毒死蜱降解中间代谢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TCP)高效降解菌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sp.)T6为材料,研究其在土壤中对TC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接菌量和初始底物浓度对TCP的降解都有影响,T6菌株降解TCP的最适温度为30℃,当土壤含菌量〔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计〕小于10×108kg-1时,降解率随着含菌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含菌量超过10×108kg-1时,降解率不再提高。降解率随着TCP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TCP初始浓度为50~100 mg·kg-1时,6 d内可将50 mg·kg-1TCP降解80%。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来源于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DSP-1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插入菌株T6基因组16S rRNA基因中,成功构建一株可彻底矿化毒死蜱的重组工程菌株T6-mp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罗尔斯顿菌T6-mpd和T6的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对T6-mpd菌株降解毒死蜱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中,T6-mpd对毒死蜱的水解效率与DSP-1基本一致,但在基础盐(MSM)培养基中,T6-mpd在60 h内对5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仅为36%,显著低于DSP-1。模拟土壤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菌量为108kg-1条件下,T6-mpd在2 d内可将50mg·kg-1毒死蜱降解64%。认为T6-mpd菌株在毒死蜱残留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UASB反应器处理PTA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UASB反应器,对两种不同方法驯化的污泥处理PTA废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对苯二甲(TA)酸驯化的厌氧污泥能够稳定地处理PTA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29~32h、进水CODcr4600-7000mg/L、废水中对TA含量1800~2080mg/L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对TA去除率稳定在70%以上;而用PTA废水驯化的污泥在同样的条件下对CODcr,去除率在61%以下,对TA去除率在40%以下。经TA驯化的污泥,其物理、生物性状比PTA废水驯化的污泥有显著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一六五降解菌J5的分离及其降解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药厂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到1株降解甲基一六五(O,O-二甲基-O-对硝基苯基-硫代磷酸酯,简称MP)的芽胞杆菌,初步鉴定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J5.J5能够高效降解MP,但它不能利用MP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其代谢方式可能为共代谢.在有葡萄糖作为碳源的条件下,J5可以高效转化MP,其转化效率可达95%以上.用薄层层析、紫外扫描和液相色谱法初步研究了J5对MP的降解性能及相关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9.
辛硫磷降解菌X-1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富集培养从南京周围土壤中分离到-株辛硫磷降解菌X-1,X-1能以辛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初步鉴定为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X-1有广泛的碳、氮源利用谱,在25-30℃长势较好,最适生长pH是7.0,X-1能在24h内,使辛硫磷降解96%,质粒检测发现有两条大的质粒条带。  相似文献   
20.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GFP标记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Sau3AⅠ酶切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 1总DNA ,与BamHⅠ酶切的启动子探针载体 pRobe -GFP酶连 ,转化E .coliDH5α ,在选择性平板LB(Ampr)上从大约 1× 10 4个菌落筛选到 5 0个含启动子片断的阳性克隆 .挑选其中一个阳性克隆 ,将启动子片断克隆到pIJ2 92 5和 pBBR -MCS2上构建成重组质粒 pIJGFP和广宿主标记载体pB BRGFP .然后将 pIJGFP载体上的启动子片断克隆到广宿主载体 pTR10 2上 ,获得第二个广宿主标记载体pTRGFP .将pTRGFP和pBBRGFP通过三亲接合分别标记于DLL 1得到两株标记菌 ,即DLLTR和DLLBR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软件Lasersharpversion 3.2分析发现 pTRGFP在E .coli中表达很强而在DLL 1中表达很弱 ,而 pBBRGFP正好相反 .图 5表 2参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