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01篇
安全科学   488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195篇
综合类   1494篇
基础理论   235篇
污染及防治   162篇
评价与监测   118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三江平原湿地沉积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变异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论文研究了东北三江平原3类典型湿地共16个沉积物剖面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沼泽化草甸、腐殖质沼泽和泥炭沼泽的储碳层厚度分别为11~29、18~58和70~130cm;其有机碳含量(单个剖面平均)分别为29~75、124~348和187~389g/kg(干物质计);有机碳密度(单个剖面平均)分别为31~48、35~59和49~94kg/m3。3类湿地淀积层的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都很低且较稳定。由于有机碳含量的差异,不仅3类湿地之间而且同一类型湿地的不同剖面间有机碳密度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储碳层厚度及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是导致湿地有机碳储量估算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果估算,沼泽化草甸、腐殖质沼泽和泥炭沼泽储碳层单位面积碳储量分别约为8×103、18×103和72×103t/km2,其变异系数分别约为40%、49%和34%;“储碳层+1m淀积层”的单位面积碳储量分别约为17×103、27×103和83×103t/km2,其变异系数分别约为16%、39%和27%。表明以“储碳层+1m淀积层”深度来估算碳储量能较合理地反映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的蓄积特征。结果还表明,以1m作为统计深度将在很大程度上低估湿地的碳储量。  相似文献   
962.
线路板生产丝印区有机废气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电子线路板厂洁净房丝印区有机废气污染的问题,选择间歇式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法净化有机废气的工艺流程,通过制冷能力和吸附量的估算,设计空塔气速为0 . 6m s,吸附剂为果壳活性炭,装填高度为1m ,分双层多个抽屉式填装,运行后,实际监测净化效果明显,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效率分别为81 .5 9% ,83. 5 0 % ,85 . 4 3% ,换下的废活性炭经再生解吸后可循环使用。回收的有机溶剂掺在柴油中作为发电机的燃料。  相似文献   
963.
为解决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微生物解堵技术在特低渗油田应用效果的不稳定性,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和三叠系特低渗储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利用优选的微生物解堵体系,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其在特低渗储层解堵中的响应特征和主控因素.结果显示:优选的解堵体系能够适应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和延长组油藏,与原油作用后降粘率大于60%,界面张力降低率大于85%,乳化率大于75%,解堵率大于80%,驱油效率大于14%,特低渗透储层微生物解堵响应特征表现为液量上升,含水下降,原油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菌群结构稳定,并朝着有利驱油的方向发展,微生物解堵效果与堵塞物类型、剩余油饱和度、压力保持水平和纵向非均质性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6 3、0.965 9、0.995 2、0.905 5.综上,本研究表明微生物解堵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微生物菌种的适应性、选井选层技术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为特低渗透储层微生物解堵适应性和效果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4.
利用US/UV/Fenton联合技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选择FeSO4投加量、紫外光照射时间和超声波时间为自变量,以废水COD去除率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研究了各变量及交互作用对制药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并通过对回归方程的求解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多元二次多项式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FeSO4投加量、紫外光照射时间和超声波时间与COD去除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影响因子显著性由高到低为超声波时间、紫外光光照时间、FeSO4投加量,FeSO4投加量与超声波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所得预测模型回归性好,预测废水最大COD去除率为75.3%,最佳条件组合为:FeSO4投加量0.01 mol/L,紫外光照射90 min,超声波12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偏差为0.58%。  相似文献   
965.
966.
正在视频监控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化、数字化、高清化的视频监控摄像机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高清化监控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大量数据和海量信息,视频监控通常是通过人员监控和录像来实现安全防护,实际上并不能主动有效地保障安全,尤其是监控点多的时候,人员监控无法顾及所有监控场景,且监控人员的注意力很难保证24小时都准确高效地监控所有监控场景。此外,目前的视频监控通常在事件发生之后通过调用录像进行回放取证,一方面损失已  相似文献   
967.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全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目前已进入有序实施阶段,根据规划要求,需要对其实施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地理国情普查所获取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正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提供了支撑。系统论证了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规划监测与评估的可行性,并指出"边普查边应用"项目在机制上提供了保障。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地理国情普查对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的要求,兼顾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成果,同时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确立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并以随州市曾都区为例,探讨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选取和技术过程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68.
广东大宝山矿区土壤植物体系重金属迁移过程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陈洁宜  刘广波  崔金立  肖唐付 《环境科学》2019,40(12):5629-5639
为研究矿区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布特征、迁移过程以及生态风险,分析了广东大宝山废弃采矿场地及附近农田的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揭示了重金属从土壤到植物的迁移累积特征,并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土壤pH小于5,Cu、Pb及Al等重金属易从土壤中释放并被植物吸收累积.沙溪镇农田Cd污染严重,凡洞废弃采矿场地受Cd、Pb、Cu和As污染严重,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新江镇农田也存在严重的生态风险,Cu、As和Cd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采集的8种植物大多数重金属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尤其是Al和Fe的含量.植物地上部分10%的BCF和18%的TF值高于1,表明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基本累积在根部.废弃矿区乌毛蕨和芒草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不高,是重金属耐受规避型植物,具备潜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定修复能力.农田杂草裸柱菊对Cd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水稻主要在根部富集As及Cd,属于根部囤积型植物.  相似文献   
969.
针对生物法处理贫营养水源水存在脱氮效率不高,脱氮过程电子转移不清楚等问题,以具有高效脱氮功能的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Acinetobacter junii ZMF5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菌株脱氮性能、环境适应性及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结果表明:①菌株ZMF5具有高效的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能力,氨氮和硝氮去除速率分别为0.211 mg·(L·h)~(-1)和0.236 mg·(L·h)~(-1),并且在反应过程中无中间产物的累积;②通过氮素去除率以及菌株生长动力学分析,菌株ZMF5对不同类型的碳源均有一定的利用效果,在低C/N、低pH、低温的条件下仍表现出较好的氮去除性能;③氮平衡分析可知,比起碳水化合物羧酸盐化合物更能促进好氧反硝化过程的发生,使菌株脱氮途径发生变化,转化为气态氮(38.81%)的比例大于同化作用的氮(29.81%);④碳平衡分析可得,在反硝化过程中大部分碳源用于电子供体,而用于硝氮还原的电子较少,不同类型的碳源通过不同的还原势、电子供体的丰度和分子量来调节电子向硝酸盐呼吸链的转移.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 ZMF5)将为微污染水源水体氮污染控制工程提供一定的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970.
水稻光合碳是稻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在土壤中输入与分配特征受水稻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施肥是影响水稻生长的关键因素,为了探讨施氮对水稻拔节期光合碳的传输动态的影响,应用稳定同位素13C-CO2脉冲标记技术,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光合碳在水稻-(根际/非根际)土壤系统中输入与分配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施氮的响应.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降低了水稻根冠比.随着水稻的生长,水稻植株的13C丰度逐渐下降,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13C丰度先减少再增加;施氮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13C丰度,较不施氮相比增加了9.5%~32.6%.施氮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中光合13C含量显著增加,较不施氮处理分别增加了24.5%~134.7%和9.1%~106%.脉冲标记一次性输入的光合13C主要分配在水稻植株体内,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的分配率分别为85.5%~93.2%和91.3%~95.7%;施氮显著影响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的分配特征(P0.01),标记后26 d,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使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的分配增加了13.4%,在根际土和非根际土中的分配分别减少了21.9%和52.2%.因此,施氮增加了光合碳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分配,但降低了光合碳在土壤中的累积.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施氮条件下水稻拔节期光合碳的分配,为明确氮素对光合碳在水稻拔节期的动态变化以及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和深入了解农田土壤有机质累积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