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1.
对于一些高健壮水平的信息化电子设备,由于产品环境裕度很大,采用常规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很难验证出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水平,也无法知道产品的环境健壮裕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用于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加速应力试验技术,将当前环境适应性试验"通过或不通过"的符合性验证现状,发展到装备环境适应性水平的定量评估层次,来验证产品的环境裕度。从用于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加速应力试验的理论出发,阐述加速应力试验的依据、前提、应力种类、方案设计等几方面内容,力争为改变我国在装备研制中根据标准和规范确定产品环境试验项目、试验条件的被动状态提供一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ReaxFF力场利用LAMMPS软件建立毕兹分子(QNB)的模型,模拟微观条件下等离子体降解毕兹的反应机理.通过模拟考察300 K恒温条件下毕兹在活性粒子作用下的行为.研究表明毕兹在O自由基作用下降解主要通过苯环活化开环、羟基夺氢反应以及奎宁环中N-O键的形成3个过程,·HO2、O2、NO、NO2这4种活性粒子在模拟中基本未对毕兹分子造成任何破坏.利用ReaxFF MD分子模拟方法对常温环境下等离子体降解毕兹反应机理研究的一个尝试,可为相关的毒剂降解试验机理分析、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面向细分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是克服目前国内"农家乐"发展普遍存在的产品初级化和同质化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游客活动偏好,应用市场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研究。细分结果表明,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可按照旅游者的活动偏好不同划分为回归田园型、静态休闲型、康乐健身型、娱乐参与型和阳光运动型5个类型。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主体是市区和郊区的市民,且市场职业分异不显著,自驾车旅游者和大学生是西安市"农家乐"旅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细分结果,提出面向不同细分市场,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根据游游客出行特点,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农家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乙酸钠作为碳源时,不同污泥源外源短程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采用1号和2号SBR分别接种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和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系统剩余污泥,通过合理控制初始硝酸盐浓度和缺氧时间,实现了短程反硝化的启动,并考察了其在不同初始COD和NO_3~--N浓度条件下的碳、氮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乙酸钠为碳源,1号和2号SBR可分别在21 d和20 d实现短程反硝化的成功启动,且其NO_2~--N积累量和亚硝酸盐积累率(NAR)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12. 61 mg·L-1、79. 76%和13. 85 mg·L-1、87. 60%.当2号SBR初始NO_3~--N浓度为20 mg·L-1,且初始COD浓度由60mg·L-1升高至140 mg·L-1时,系统实现最高NO_2~--N积累时间可由160 min逐渐缩短至6 min,同时NO_3~--N比反硝化速率(以VSS计)由3. 84 mg·(g·h)-1增加至7. 35 mg·(g·h)-1,初始COD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短程反硝化过程NO_2~--N积累. 2号SBR初始COD浓度为100 mg·L-1,当初始NO_3~--N浓度由20 mg·L-1增加至30 mg·L-1时,系统NAR均维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100%(NO_3~--N初始浓度为25 mg·L-1);当初始NO_3~--N浓度≥35 mg·L-1时,系统COD不足导致NO_3~--N不能被完全还原为NO_2~--N.此外,在不同初始COD浓度(80、100、120 mg·L-1)和NO_3~--N浓度(20、25、30、40 mg·L-1)条件下,2号SBR的脱氮除碳和短程反硝化性能均优于1号SBR.  相似文献   
15.
异味污染近几年已引起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关导则标准不完善,致使异味调查是当前污染地块调查工作中的突出难点。针对华南地区某农药厂地块进行异味调查,从生产工艺分析和预采样分析两方面着手,构建污染地块异味污染物识别技术路线,提出异味污染物筛选的基本原则和依据,探索开展土壤气异位采样分析。结果显示,从生产工艺分析、土壤预采样以及土壤气预采样中分别识别出异味污染物21种、31种和12种,汇总后共40种。此外,从相邻地块调查中识别出2种。最终筛选出试验地块关注的异味污染物为42种,包括苯系物14种、烷烯烃10种、硫化物5种、含氧有机物6种、氯代烃3种、胺类和其他4种。异味污染较为严重的点位主要位于亚胺硫磷车间、氯乙酸车间和排水管网附近,其中黏土层的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相关区域和土层应作为今后调查的重点。研究可为农药厂地块或其他类似污染地块的异味污染调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400 m以上为0.5以下的低值区;2)秦岭地区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对气温的响应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时滞效应,而与降水的响应存在以滞后1个月为主的时滞效应;3)人类活动对秦岭地区植被变化的作用日趋增强,且以正向作用为主,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负向作用则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4)秦岭地区植被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解释能力依次为人类活动>降水>气温>潜在蒸散量。  相似文献   
17.
概要论述了型号研制中环境工程的意义,环境适应性试验作为研制试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型号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高加速寿命试验的目的、使用应力及其施加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某导弹武器系统研制,高加速寿命试验提供了更宽广的科研手段。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公认的石油形成理论都假定生物为石油的来源。海相和陆相成因的有机质聚集起来并在早期成岩阶段转变成非晶质的、不溶的、含烃的所谓干洛根物质(Dow,1977)。当沉积物进一步埋藏时,沉积物的温度就升高,最后达到某一温度点,开始出现干洛根的热裂解(Tissot 等,1971;de Tran 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模拟城市污水和高硝酸盐废水为处理对象,在一个厌氧-缺氧-微曝气运行的SBR反应器内,将短程反硝化工艺(PD,NO_3~-→NO_2~--N)与反硝化除磷工艺(DPR)耦合,并通过联合调控进水C/N比、厌氧排水率和缺氧时间,考察了PD-DPR系统的亚硝酸盐积累特性和除磷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40d,NO_3~-→NO_2~--N转化率(NTR)为80.1%,PO~(3-)_4-P去除率高达97.64%.在厌氧段(180 min),聚糖菌(GAOs)和聚磷菌(PAOs)对污水有机碳源进行充分利用,将其转化为内碳源;缺氧段(150 min),反硝化聚糖菌(DGAOs)和异养反硝化菌(DOHOs)分别进行内源和外源短程反硝化实现NO~-_2-N稳定积累,同时反硝化聚磷菌(DPAOs)进行高效反硝化吸磷;微曝气段(10 min),在不发生硝化反应的前提下,PAOs超量吸磷,提高了系统的除磷性能.系统出水NO~-_2-N/NH~+_4-N为1.31∶1(接近厌氧氨氧化工艺理论值1.32∶1),PO~(3-)_4-P浓度为0.30 mg·L~(-1),COD浓度为12.94 mg·L~(-1).其出水水质可满足与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耦合进行深度脱氮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微纳气泡法处理采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翠玉  刘春波  侯万国 《环境化学》2011,30(6):1208-1209
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普遍存在产液量高、含水量高和含油量低等问题.为提高采收率,现在广泛采用了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PHPA)驱油技术.目前,一方面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现场配制主要采清水,消耗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而另一方面,采油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油田污水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