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86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生物技术在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状况,根据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现状,提出了生物技术在我国油气田环境污染治理中重点研究的方向和步骤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四川德昌县典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孑亍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和极高易损的泥石流沟;泥石流风险度依次为0.39,0.53和0.37,均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造成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损失。2004年8月24日,因持续高强度降雨,导致3沟同时暴发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丁巨大损失。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方法,对这3场泥石流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针对此类严重灾害的高风险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信息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作为方便、高能电源的各种电池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面对如此大量的电池消费,而其回收利用工作却永远落后;废电池对人类的危害性也远未被大众所充分认识.本文就废电池对环境、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目前大港油田机采系统用电设备的现状和问题出发,通过对近几年来试验和应用的主要节能技术应用效果跟踪,从节能性、适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阐述了技术适应性,可为以后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至2011年在深圳市进行了天然γ辐射空气吸收计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天然辐射外照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变化范围为(4.87 ~17.68)×10^ 8Gy/h,平均值为10.00 ×10^ 8Gy/h,与广东省平均水平相当,稍高于全国平均值,属于正常天然本底范围;天然辐射外照射致深圳市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0.22 ~ 1.08) mSv,低于广东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集体有效剂量当量54.32×10^2man· Sv.  相似文献   
16.
近10多年来,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紫外线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利用潍坊市气象台2004~2006年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太阳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的强度指数和等级,同时分析了这些量的年、月、日变化特征,研究了影响紫外线辐射的主要的几种因子。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臭氧、地表反射率、大气气溶胶和云,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太阳紫外线到达地面的辐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空间功能识别是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关键环节,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基于土地利用和地表覆盖现状、精细化DEM、地形单元等基础地理信息,水、生态、环境、灾害等专题数据,社会统计数据等多元信息,利用空间分析、多元统计、计量模型、基于规则的分类模型等技术方法,从多元信息综合集成和自动分类识别的角度,研究构建了一套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空间主导功能识别的关键技术与方法,并对榆林市域进行空间功能分区。研究表明:本文方法有效将地理实体单元、功能评价指标综合于统一的地域单元,保证了空间功能分类识别的准确性;通过自动分类算法建模,实现空间功能识别的自动化,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客观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东滩植被带光量子通量密度的调查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带与海三棱藨草带光量子通量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值分别为1 570和1 556μmol/(m2·s)。光照对两物种的生长、繁殖等植物行为的影响只取决于其对光照的利用能力和效率;在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混生带,到达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的光量子通量密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效应达63%,表明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具有强的遮荫作用。光照不足严重影响海三棱藨草的生长,在混生带,海三棱藨草生长速率降低,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减少,植株高度增加。因此,互花米草对海三棱藨草的遮荫作用,抑制了海三棱藨草在中潮滩的更新过程,因而也是造成海三棱藨草生境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江口典型滩涂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根据1980—2010年长江口滩涂湿地演变规律,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Dyna-CLUE模型和CA模型预测2020年长江口3处典型滩涂湿地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以及九段沙在生态保护、现行趋势和围垦加剧3种不同情景下的景观演变。结果表明:到2020年,在生态保护情景、现行趋势情景和围垦加剧情景下,堤外滩涂湿地总面积分别增长56、44 km2以及减少7 km2,其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面积比由2010年的36∶38∶26分别变化为2020年的46∶34∶20、38∶38∶24和38∶37∶25。对于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九段沙而言,生态保护情景下滩涂湿地面积分别增加7、43和6 km2,而现行趋势情景和围垦加剧情景下,滩涂湿地面积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