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08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游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为鄂西地区土地合理利用与管理以及土壤结构改良提供借鉴.以下牢溪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柏树林、蔬菜地、石坎农田、撂荒地、天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各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团聚体粒径组成及稳定性差异.结果 表明:(1)柏树林、石坎农田、撂荒地和天然林土壤团聚体以>2 mm为优势粒级,平均为57.66%,蔬菜地以<0.25 mm微粒径团聚体为主,均值为60.86%;(2)林地(柏树林和天然林)土壤稳定性和抗蚀性要优于农用地(石坎农田和蔬菜地),耕地撂荒提升团聚体稳定性;(3)分形维数D与破坏率PAD、可蚀性K呈正相关,与团聚体直径(MWD和GMD)和水稳性大团聚体WR0.25呈负相关,分形维数较好反映小流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对流域内林区的封育是提升土壤结构稳定性的最优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2.
温拌沥青混合料摊铺节能减排效果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温拌沥青混合料(WMA)和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生产能耗值的测量和计算,对利用WMA替代HMA作为路面材料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定量核算;并结合沥青路面摊铺的实际工程设计检测方案,通过实地检测,对WMA替代HWA进行路面摊铺这一重要环节的减排效果进行了定量化。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适当的温拌技术,生产能耗可降低22.4%,但是提高生产环节的能源利用效率才是降耗的重要途径。对摊铺施工的实地测量表明,WMA替代HWA摊铺可使沥青烟排放降幅53.1%,一氧化碳排放降低35.4%,二氧化氮排放降低53%,二氧化硫排放降低63.1%,综合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排放降幅达56.2%。利用WMA代替HWA作为路面材料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3.
在室温条件下,分别选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及三氯化铁(FeCl3)对玉米深加工废水进行混凝实验。综合考虑各种混凝剂对磷、COD以及SS的去除效果,最终选取PAC作为混凝剂。采用PAC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复合混凝剂,对其去除效果做进一步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投加量及pH值。实验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25mg/L,PAM投加量0.5 mg/L,pH为8条件下,混凝效果最佳。磷、COD、SS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1%、53.3%和88.2%,对应的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0.41、26.8和2 mg/L。  相似文献   
34.
实验基于企业污水站的改造工程,研究了MBR对玉米深加工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工艺运行参数优化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出水稳定在26 mg/L左右;出水NH4-N达到1 mg/L以下;TN去除率达到70%以上,出水TN达到10 mg/L以下,出水完全达到排放标准.通过4种工况的比较,说明在污泥浓度8 g/L左右,曝气池内DO在3 mg/L左右,MBR内DO>4 mg/L,好氧段停留时间13.5 h,并保证3h以上的缺氧段水力停留段时间的条件下,A/O+ MBR工艺可以有效去除玉米深加工废水中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讨论了区域水资源的评价问题.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还是土壤水都是来源于大气降水,降水资源才是区域总水资源;同时讨论了区域水资源的平衡原理.降水资源转化了截留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4项水资源.该文对这2种不同的水体进行了深入讨论,着重论述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并对潜水蒸发和水资源的价值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用硫法锂渣制取白炭黑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该工艺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制得了合格的白炭黑,为锂渣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38.
成都市山区位于川西平原向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幅员4718.5km~2,占全市的33.16%,总人口39.9万人。境内海拔最高5364m、最低750m、地形复杂,土地、生物、气候类型多样,水利、矿产资源丰富。本区地处川西平原主要河流上游,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是天然的绿色屏障。充分合理地开发本区资源,不仅对本区、全市乃至整个成都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和农业持续稳定增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出以下开发措施与建议:①广辟资金来源,支持对本区的开发。资金来源应坚持“以自筹为主、国家支持  相似文献   
39.
钛白粉生产中硫酸的流失去向及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承章  单正菊 《化工环保》1993,13(5):262-265
运用物料投入-转型-流失平衡模型,对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硫酸的流失去向、流失形态、流失量进行了剖析与衡算,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污染的方法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0.
核素矿物的开发和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使核矿渣、核废物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日趋明显。浙江放射性矿种较多,含放射性的矿床更为普遍,广泛应用放射性元素得天独厚。但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面积狭小,地势低洼,水域众多。在发展核工业的同时,从浙江的实际出发,妥善地做好核废渣的处理,将是直接影响核素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防止对环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