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65篇
综合类   36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521.
采取投加硫化钠及石灰2种方法处理高砷阳极泥湿法脱砷废液.研究结果表明,当 m(Ca):m(As)为5:1时,对废液中As的去除率最高;m(Na2S):m(As)为5:1时,废液回用时浸出效果最好,同时可保证物料中绝大多数铅、锑不流失.石灰相对硫化钠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有望在工程应用中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522.
结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案例,指出我国现行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存在的若干不足之处,并参考ISO14001:2004标准,对该程序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23.
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化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作为徐庄煤矿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先进行混凝实验,研究了混凝药剂的选择、投加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再对进水单独投加高锰酸钾进行化学氧化实验.最后对高锰酸钾和混凝荆配合投加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适合煤矿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可达7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524.
泥石流监测网传感节点的布设是泥石流预警中重要的环节。以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讨论区域降雨量垂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传感节点布设规则,并在七盘沟流域进行实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岷江上游传感节点从西北部、中部、东南部布设,西北部在小于3 650 m处,传感节点布设于海拔2650 m处,大于3 650 m的区域则在同一范围内布设于高海拔处;中部区域传感节点布设于同一区域范围内高海拔处;东南部区域(典型示范区:汶川县七盘沟)在小于5 162 m,布设于海拔4 238 m处,其余区域布设于高海拔区域处。  相似文献   
525.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菌菌群数量急剧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环境中耐药菌(ARB)及耐药基因(ARGs)的存在给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带来了巨大挑战.有关医院中常见耐药致病菌的研究已有很多,尚缺乏环境中耐药菌的分布、传播及新型耐药菌抗菌技术等的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耐药菌的环境分布特征及其传播机制,概述了新型抗菌技术及其应用,最后展望了有关环境耐药菌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6.
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多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评价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是有效进行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以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为例,以区域自然与人为因子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多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单元耕地、园地和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繁昌县59.38%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能进行开发,能够开发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后备土地资源为387.03hm2;(2)繁昌县生境环境较为良好,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较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中后备土地资源生态位适宜度值最大值为0.966 5。其中,耕地适宜性最高,林地次之,园地最低;(3)多宜性评价表明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中耕地适宜性面积最大,林地次之,园地最小;(4)限制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因子主要为:排水条件、pH值、障碍层深度。为改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境条件,今后应重视土地质量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其适合开发利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27.
为更全面地评估长输油气管道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能力,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基于物元可拓理论建立了长输油气管道突发事故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估模型.首先,根据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的理论知识,构建了包含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恢复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15个三级指标的长输油气管道突发事...  相似文献   
528.
基于1987~2017年Landsat时序数据,提取汉江中下游河流消落区及水域面积和淹没频率逐年变化信息,分析消落区及水域时空变化过程及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汉江消落区呈上游宽下游窄的特征分布,消落区面积最为集中的区域位于中游的宜城-钟山口段,相对较少的区域位于下游的仙桃-汉川段。在过去30年间,汉江中下游消落区平均面积在76到256 km~2之间波动,水域面积在183~550 km~2之间变化,水域及消落区面积均呈波动特征并存在较大时空差异。汉江中下游总体淹没频率在1987~2001年间呈减小特征,2002~2017年存在增加趋势。汉江中下游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库区的水域面积、淹没频率在水库建成后大幅度增加,消落区面积波动幅度减小;而非水库地区的水域及消落区面积无明显增减趋势。  相似文献   
529.
能源系统是从能源开采、能源生产到能源运输,再到终端消费或储备全过程的系统工程.能源在区域之间的运输促进了世界能源网络的形成,随着时间推移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变化,能源空间格局也随着发生剧烈的变化.基于1990-2015年195个国家能源生产消费数据和贸易矩阵,采用双因子趋势图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世界能源生产、消费与运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世界能源的生产主要分布在中东、亚太、前苏联、北美、中南美和西北非,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的空间格局也存在差异.②世界能源消费增长存在波动,高消费量高增长率的区域分布在亚太和新兴经济体,欧洲能源消费放缓,北美、日本、俄罗斯消费出现负增长趋势.③从世界能源运输来看,能源出口集中在前苏联、中东、西北非和中南美地区,能源进口集中在亚太及欧美地区;世界能源运输整体流动性增强,中东和北非局部时期存在波动;能源生产国外向中心性不断攀升,亚太和新兴经济体内向中心性增长最快;形成“核心-次核心-节点”的层级结构,欧洲地位下降,亚太作用增强,多元化趋势显现;能源运输存在8条主要路径.④经济增长、政治局势、国家关系以及能源开发技术都对世界能源时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各国也纷纷通过能源来源多样化、双多边合作、能源战略储备、新能源开发保证自身能源安全.随着页岩油气开发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普及,尤其是煤炭消费在世界范围的放缓锐减,未来世界能源空间格局也即将发生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53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科学评估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可以为区域经济分析和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文以黄河流域504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熵权灰色模型、Jenks最佳分类法和Kernel分析等方法,基于人均、地均组成的经济密度综合指数构建经济密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密度综合评价模型,从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状态两个维度对2000年、2014年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的特征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经济密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人均密度系统影响,地均密度系统只是强化或减弱人均系统的分异强度。(2)黄河流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密度差异明显。东部经济密度水平高,且形成了以郑州、济南为中心的高级别集聚状态,中东部以西安为中心形成了次一级集聚状态,而中西部经济密度整体水平低且仅有少量的弱集聚核心和集聚影响区。(3)流域中西部内部经济空间分异也发生变化。内蒙古、河南的经济密度水平较高,而其他省区的水平相对较弱;流域中西部高水平、中高水平经济密度区域及实力较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分布在内蒙古中部、河南中部、陕西南部、山西中部,其他省区的集聚核心和扩展轴带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