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162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411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微生物菌剂对生活污水的除臭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生活污水进行除臭处理,结果表明:对于嗅阈值比较高的混合生活污水,利用XM液体菌剂和XM固体菌剂都可以消除生活污水的臭味,二者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的应用方面,固体菌剂更具有使用方面的优越性。应用XM固体菌剂对混合生活污水进行除臭处理时,添加0.2%的除臭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2.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 286 ℃;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 ℃。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相似文献   
153.
西藏自治区日阿布洗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含矿斑岩体为晚喜山期花岗斑岩,具全岩矿化特征,斑岩体与构造蚀变岩带形成矿床。研究表明,地表和浅部出露含矿斑岩体只是岩枝,矿区剥蚀程度低,主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经深部钻孔工程及地表槽探验证,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系数较小,伴生组份较多,并对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喜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斑岩侵入体是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4.
通过探究生物炭施用两年后对海南典型稻菜轮作模式土壤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排放的影响,旨在明确生物炭在该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效应,可为我国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N2O和CH4减排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CON)、施氮磷钾肥配施20 t·hm-2生物炭(B1)和施氮磷钾肥配施40 t·hm-2生物炭(B2)处理.结果表明:①相较于CON常规施氮处理,B1和B2添加生物炭处理显著减少了早稻季32%和54%的N2O排放,但在晚稻季B1和B2处理显著增加了31%和81%的N2O排放,辣椒季N2O的累积排放量则显著高于早稻和晚稻季,且B1处理显著减少了35%的 N2O的排放,B2处理相较于CO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②B1和B2比CON处理显著减少了早稻季63%和65%的CH4排放,在晚稻季B2处理显著增加了41%的CH4排放,B1处理相较于CO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辣椒季各处理CH4的累积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③晚稻季贡献了稻菜轮作系统主要的总增温潜势(GWP),CH4的排放量决定了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大小.生物炭施用两年后,B1降低了整个稻菜轮作系统的GHGI,B2增加了GHGI,并达到显著水平,但B1和B2处理在早稻季和辣椒季显著降低了GHGI,仅B2处理在晚稻季增加了GHGI;④B1和B2相较于CON处理显著增加了早稻产量33%和51%,且B1和B2处理显著增加辣椒季产量53%和81%,晚稻季除不施氮肥CK处理外,其它处理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晚稻季的CH4排放,而生物炭施用两年后仅低量生物炭配施氮肥有显著的减排作用,但高低量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早稻和辣椒季作物增产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5.
乌鲁木齐市是中国西部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大气臭氧污染日益严重。为探究乌鲁木齐市地表臭氧污染特征,该研究采用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分析、后向轨迹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以及浓度权重轨迹对乌鲁木齐市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15-2019年乌鲁木齐市臭氧年评价指标由118μg/m3增长至128μg/m3。同时,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正经历由颗粒物向臭氧过渡的变化,其作为首要污染物占比从2015年的5.8%上升至2019年的28.0%,不同季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在分布特征上与NO2、CO呈显著负相关。(2)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大气臭氧分布的气流具有途经境外地区、长距离迁移、高浓度的特征,境内气流迁移途径普遍较短且对乌鲁木齐市臭氧浓度传输影响较小。(3)潜在源贡献因子法与浓度权重轨迹法表明,影响乌鲁木齐市臭氧浓度的主要源区与贡献高值区是昌吉州、塔城地区、博尔塔拉...  相似文献   
156.
基于传热学提供传热理论,通过对芯片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利用研究,有助于小型摄像机除雾技术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摄像机镜头玻璃区域空气产生雾的机理,以及在热仿真条件下的玻璃温度具体行为,总结了芯片的内部热阻分布;芯片的拓扑关系对镜头加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7.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生活污水、特种工业废水、采矿污水、农业和畜牧业污水以及水产养殖废水等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本身的局限却限制了它在高浓度废水、某些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在寒冷地区的应用也受到限制.本研究分析了一些强化技术(如湿地内部要素强化、工艺强化和工程强化等)在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能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8.
研究条斑紫菜中磷和钙的亚细胞分布,并探讨其与条斑紫菜富集砷的关系。结果表明:条斑紫菜吸收磷、钙主要分布在细胞壁组分中,平均占总磷含量的53.9%,占总钙含量的61.25%,其次为细胞液。与对照组相比(砷暴露浓度0.5 mg·L~(-1)),在添加磷浓度为0.1 mg·L~(-1)和1.0 mg·L~(-1)处理组中,条斑紫菜中磷、砷之间呈现协同效应;当添加磷浓度为5.0 mg·L~(-1)和10.0 mg·L~(-1)时,条斑紫菜中磷、砷之间则呈现拮抗作用,砷的富集量分别比照组下降61.37%和72.73%。经添加钙液暴露过的条斑紫菜,当钙暴露浓度为1 000 mg·L~(-1)时其对砷的富集量比对照组减少15.51%。可知,5.0 mg·L~(-1)磷处理条斑紫菜,条斑紫菜对砷的富集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59.
薪酬体系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制度体系之一.由于事关企业人工成本和员工切身利益,往往成为企业和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是实现企业战略意图的有机载体,是促进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强大动力.是提升员工满意度和积极性的重要工具,是塑造正面企业文化的有力手段。然而,现实中企业在薪酬理念上却存在种种误区,影响薪酬激励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0.
以超滤膜法分析了生物预处理+人工湿地工艺系统对不同分子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进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且以大分子量有机物为主的特点,该工艺对进水中各分子量区间的有机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尤其对常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0.5kD的小分子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达80%以上,这使出水中产生致突变物和消毒副产物的机率降低,从而使出水水质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