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94篇
基础理论   93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污泥臭氧原位减量(SOR)系统,通过长期(111 d)运行考察了其对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SOR工艺可以实现剩余污泥零排放,化学需氧量和氮的去除性能与常规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接近,但除磷性能有所下降.SOR工艺出水中目标抗生素浓度与常规A/A/O工艺无明显差别,而污泥中目标抗生素含量明显低于常规A/A/O工艺.质量衡算表明,目标抗生素在A/A/O及SOR工艺中的输入输出均渐趋平衡;SOR工艺进水中91.2%~98.1%的目标抗生素被臭氧降解,而常规A/A/O工艺进水中82.3%~91.2%的目标抗生素随剩余污泥排放.因此,SOR工艺可以同步削减污水处理厂中剩余污泥及抗生素向环境中的排放.  相似文献   
52.
广东非珠三角机动车保有量的大量增长带来了交通尾气污染物和CO_2的高强度、集中性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以及碳排放治理工作。因此,迫切需要设计更加高效可行的碳减排政策来控制交通尾气污染物以及CO_2的排放。该文基于平均行驶里程法预测了非珠三角地区2015-2020年5种污染物(CO、VOCs、NO_x、PM_(2.5)和CO_2)在不采取专门控制措施情景下的排放量,并根据现有经济、技术和政策规划设计了5种减排情景,计算不同减排情景下的减排量,定量分析了不同减排情景对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效应及其成本效益。研究表明:(1)在不采取专门的控制措施下,2015-2020年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长,2020年CO_2排放量将达到5 488.6×10~4t,相比2014年增长了141%;(2)在各类减排情景下,污染物排放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削减(VOC_S除外),其中,2020年提高燃油品质对NO_x(削减率37%)和CO(削减率41%)的削减率最高;(3)提高排放标准对CO_2和PM_(2.5)的协同控制效应最好,公交优先对CO_2和NO_x的协同控制效应最好;(4)综合考虑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提高排放标准成本效益最优,对空气污染物和CO_2的平均减排率为29%,平均单位成本为0.13元/g。研究显示,由于低费效比及其对多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效应好,提高排放标准在研究中是最优的污染物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53.
2016年9月~2017年4月对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前期、中期、后期3个时期的滨海湿地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保护区共记录到水鸟7目12科54种,其中鸻鹬类、鸥类及雁鸭类(共占记录物种总数的83.33%)是构成保护区越冬期水鸟的主要类群。越冬中期水鸟种类、数量水平(19种9042只)明显低于越冬前期(29种28002只)和越冬后期(36种21043只),这可能与该地区环境温度变化规律有关。保护区越冬期水鸟群落多样性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82、0.59、1.90),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适宜迁徙水鸟越冬。为更好地保护滨州近岸海域水鸟及其栖息地,建议尽早将保护区有关滨海湿地申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系统分析方法,举例说明了产业生态学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并对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作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展产业生态学在工业系统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量的新工人被招进工厂或矿山,使企业出现了多种用工制度并存的局面,因此,努力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切实搞好班组安全活动,抓好班组全员安全教育,增强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互保联保意识,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术操作水平,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 要开展好班组安全活动,就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现将我们的体会简介如下。 (1)开展班组安全活动要抓住重点,要认真落实好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参加人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矿级安全管理机构(即安防科)在年初下达矿安全防尘工作安排的同时,一并下达本年度各月份班组安全活动的主要内容。矿属二级单位(即坑口、选厂等)的安全管理机构(即安全组),根据矿安防科的安排,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生产特点和职工的  相似文献   
56.
(一)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保护环境,同损害和破坏环境质量的行为作斗争,成为举世瞩目的大事,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其间,不论是工业发达的国家,还是象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发展进程有早迟的不同,但大致都经历了由被动治理阶段进到了今天主动综合防治的新阶段。随着这一阶段性转变的到来,环境管理在保护环境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1979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环境保护会议,在总结了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7.
叶面施硅和铈对缓解生菜镉、铅毒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轻度Cd、Pb复合污染菜地中,向生菜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Si溶胶和Ce溶胶,研究其对生菜的产量、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及Cd、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Si、Ce均能促进生菜生长,降低生菜中亚硝酸盐质量比.质量分数高的Si溶胶(0.1%、0.2%)可显著提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质量比,质量分数较高的Ce溶胶(0.01%~0.03%)可显著提高维生素C质量比,质量分数较低的Ce溶胶(0.005%、0.01%)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质量比.叶面施Si、Ce能够提高保护酶POD、SOD的活性,抑制生菜对Cd、Pb的吸收,降低其地上部Cd、Pb质量比.叶面施Si和Ce溶胶可显著改善生菜品质及降低Cd和Pd毒害效应,喷施0.05% SiO2和0.01% CeO2缓解Cd和Pb毒害作用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8.
广东大宝山矿区堆积土水土流失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水土流失和重金属污染是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损害的重要途径。采用野外径流小区模拟径流原位冲刷试验方法,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堆积时间为3 a的老弃土和堆积时间为0. 5 a的新弃土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土为对照,分析水土流失及重金属的迁移特征,以期为科学认知矿区生态破坏和重金属污染协同治理提供案例支撑。结果表明:(1) 2种类型堆积土径流量均随时间呈上升变化趋势,其20 min平均径流量分别为6. 52和5. 75 L·min~(-1),远大于自然土(0. 69 L·min~(-1))。(2)新弃土径流含沙量和产沙率均最高,分别为156. 79 g·L~(-1)和0. 99kg·min~(-1),老弃土(51. 68 g·L~(-1),0. 27 kg·min~(-1))次之,自然土最低。(3)新、老2种堆积土侵蚀泥沙Cd平均含量分别为自然土的11. 43倍和11. 20倍,平均流失率分别为自然土的361. 67和135. 33倍,且在产流初期Cd流失率最高,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Pb、Zn和Cu表现出与Cd一致的迁移特征。(4)径流泥沙中重金属含量与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1),重金属流失率与径流含沙量、产沙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1),径流及泥沙流失对重金属的迁移有明显影响。矿区土壤经扰动堆积后,水土流失量及重金属迁移量明显增加,且堆积时间越短,增幅越大。若要控制重金属对矿区外部环境的危害,必须治理矿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9.
60.
溶解性有机物(DOM)结构、组分复杂,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深度处理工艺等对DOM去除有限,在消毒过程中可能生成消毒副产物.DOM的结构、组分影响其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效果.为了深入了解D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结构、形态变化,需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其变化进行表征.本文围绕DOM在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中的分子量、馏分、芳香性及荧光组分等性质的变化,综述了当前饮用水研究较为广泛的预处理分级(物理分级-超滤膜过滤、化学分级-树脂吸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不同表征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准确评估水处理过程中DOM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