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0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毒理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多数表面活性剂如LAS、AS和AE易被分解,对环境和生物没构成严重的威胁;但部分表面活性剂的降解产物如NP具有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此外.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和增流作用,能促进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可应用于修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2.
硅酸盐和磷酸盐矿物对土壤重金属化学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规律,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来治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每种修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而环境矿物法具有成本低廉和效率较高的特点,因此,本文叙述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矿物(硅酸盐和磷酸盐),从硅酸盐和磷酸盐矿物的性能、反应机理以及对土壤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效果等方面综述了硅酸盐和磷酸盐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且阐述了硅酸盐和磷酸盐对不同重金属离子的作用效果,以及影响其作用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3.
分别应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改性中性氧化铝对甲基对硫磷这种疏水性环境污染物进行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中性氧化铝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行为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及环境中pH值有关.原中性氧化铝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能力较小,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调节pH值后其吸附能力增强.氧化铝对3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能有所不同,在中性条件下,对SDS的吸附量最大,对CTMAB的吸附量最小;当介质pH为4时,氧化铝对SDS或SDBS的吸附量都有所增大,对CTMAB的吸附量则下降.甲基对硫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存在于溶液中时,产生协同效应,使氧化铝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能力有所提高.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氧化铝对甲基对硫磷的吸附能力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4.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联合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某重度Cd污染稻田(Cd含量2.83 mg·kg~(-1))开展8种水分管理措施联合叶面喷施硅肥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各部位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8种水分管理措施联合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和分蘖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糙米生物量,增幅为1.7%~25.0%,其中成熟期淹水+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Y)下糙米生物量达到最高.②常规水分管理+叶面喷施硅肥处理(Si)对土壤Cd两种提取态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其他处理降低土壤交换态Cd含量7.8%~42.6%,降低土壤TCLP提取态Cd含量20.0%~40.8%.③常规水分管理+叶面喷施硅肥处理(Si)能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糙米Cd含量下降了19.0%;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各部位中Cd含量,其中仅成熟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S)降低糙米Cd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4.0%,其次为间歇淹水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JX)和仅灌浆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GS),分别降低36.4%和31.8%.④在中重度Cd污染稻田建议采用仅成熟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S)和间歇淹水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JX),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同时又显著降低糙米Cd含量.  相似文献   
65.
水培试验下水稻Pb吸收累积关键生育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Pb的吸收累积差异明显.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和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添加0.5 mg·L~(-1)的外源Pb,以全生育期不添加外源Pb作为对照,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Pb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水稻吸收累积Pb的关键生育时期及对水稻植株和糙米Pb累积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单一生育期Pb胁迫处理时,水稻株高和分蘖数差异不明显,而全生育期Pb胁迫处理下水稻株高和生物量均受到明显抑制;②水稻成熟后不同部位的Pb含量差异表现为:根系茎节1其他茎节根基茎茎叶穗轴谷壳糙米;不同生育期处理下糙米Pb含量范围为0.1~1.2 mg·kg~(-1),其顺序为:孕穗期Pb胁迫拔节期Pb胁迫分蘖期Pb胁迫灌浆期Pb胁迫成熟期Pb胁迫蜡熟期Pb胁迫;③水稻植株Pb累积量相对贡献率在水稻生殖生长时期(灌浆期、蜡熟期和成熟期)较大,而水稻地上部位Pb累积量相对贡献率在水稻营养生长时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较大;④孕穗期是糙米Pb积累的关键生育期,对糙米Pb累积的相对贡献率为43.3%,其次是拔节期和分蘖期处理,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1.3%;⑤建议在水稻孕穗期适度采用淹水灌溉、施加改良剂或叶面阻控等技术措施,以降低糙米Pb累积,实现Pb污染稻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66.
外源磷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及镉累积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通过水稻(黄华占)水培试验,在不同镉(Cd)浓度胁迫条件下,施加10.0~45.0 mg ·L-1外源磷(NaH2PO4),研究磷(P)对水稻植株Cd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外源P浓度增加,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浓度均逐渐升高;②施加外源P使水稻的茎、叶、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逐渐增加,水培溶液中Cd浓度为0.1 mg ·L-1和0.2 mg ·L-1胁迫下,糙米Cd含量分别增加了2.8%~22.8%和40.9%~61.8%;③施加外源P使水稻植株Cd累积量增加,水培溶液中Cd浓度为0.1 mg ·L-1和0.2 mg ·L-1胁迫下,Cd累积量范围分别从395.1 μg ·株-1和639.6 μg ·株-1增加到542.6 μg ·株-1和1082.0 μg ·株-1;④水稻根系P/Cd质量比随外源P施加量增加而增大,茎、叶、谷壳和糙米P/Cd质量比则呈下降趋势;增加外源P浓度使水稻根到茎(TF根-茎)和茎到叶(TF茎-叶)的Cd转运系数增加.水稻各部位中P和Cd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外源P促进了根系中Cd向地上部位转运,增加了糙米Cd含量.  相似文献   
67.
2种组配改良剂修复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2种复合改良剂LI(碳酸钙+铁粉)和HI(羟基磷灰石+铁粉)施加于镉、砷复合污染稻田土壤,设置投加比例分别为1∶2、1∶1、2∶1,通过分析熟化后土壤的p H值、毒性浸出(TCLP提取态)镉、砷含量及交换态镉和砷含量,研究了复合改良剂同时固定这两种污染元素的效果.结果表明,施加LI使土壤p H值提高了0.60~1.21,降低了土壤TCLP提取态镉、交换态镉含量,以及TCLP提取态砷和交换态砷含量;与对照相比,配比为2∶1的LI使土壤TCLP提取态镉含量降低了60.97%,效果较好;配比为1∶2和1∶1的LI分别使TCLP提取态砷含量降低了29.81%、29.85%;配比为1∶2的LI使交换态砷含量降低了55.18%.施加HI同样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升高了0.51~0.73),同时降低了土壤中97.05%~98.09%的TCLP提取态镉含量,效果显著;施加HI略微提高了土壤TCLP提取态砷含量,但却略微降低了土壤交换态砷含量.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土壤中镉和砷的稳定化效果,LI的效果明显好于HI.其中,从TCLP提取态镉和砷含量来评价,2∶1的LI施用效果最佳;从交换态镉和砷含量来评价,1∶2的LI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8.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模拟酸雨下Cd、Cu、Zn复合污染对供试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明显降低,脱氢酶活性几乎丧失,脲酶、酸性磷酸单脂酶、总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到一较低水平.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随重金属量增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性Cd、Cu、Zn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9.
湘南某矿区菜园土中典型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和Leleyter连续提取法研究湘南某矿区菜园土中Pb,Zn,Cu和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菜园土中Pb,Zn,Cu和Cd的总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Pb,Zn,Cu和Cd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水溶态和交换态所占比例较小.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表明,Pb,Zn,Cu和Cd生物可利用的含量较少;在Tessier方法中,除Cu之外,生物不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潜在生物可利用态,而在Leleyter方法中,潜在生物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生物不可利用态.  相似文献   
70.
土壤对酸沉降缓冲机制探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一、前言 土壤对酸沉降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不同土壤的缓冲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土壤缓冲作用的本质是什么,不同土壤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缓冲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土壤的缓冲机制,了解土壤内部的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