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244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矿产开发对酸雨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广东省有色金属、多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的大、中、小型、国家开采和民采(私人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两种经济形式的矿山进行现场调查,对其大气、水、雾等现场监测.将各种类型的矿山尾矿、废石等矿山废弃物以及硫化矿物矿石进行为期两年的模拟实验,了解硫排放的影响因素、排放过程化学形态的分布及排放速率;观察矿山废弃物硫排放受湿度、光、热、氧化、废弃物自身物理性状及矿物结构的控制.结果表明,其排放速率与广东省四季自然条件相关,与广东省酸雨频率吻合,表明矿山开发酸化了大气环境.并提出了矿山环境治理应是酸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序的民采加剧了矿山酸性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逐年加强,监测技术标准稳步发展,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推进,已在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更加注重监测的制度建设,在形式上已步入“天-空-海、水面-水体-海底”立体监测时代。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力构建和完善“天空地一体化”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化进程,加强海洋保护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为我国海洋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海洋保护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3.
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已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领域.为探寻经济有效的镉(Cd)污染酸性紫色土壤修复改良材料,将酒糟制成酒糟生物炭(DGBC),并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其改性,制得两种改性酒糟生物炭TiO2/DGBC和Fe-TiO2/DGBC,采用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和不同施用量(1%、3%、5%)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Cd赋存形态与生物有效性、水稻生长与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DGBC显著提高了酸性紫色土pH、CEC和养分含量,且TiO2/DGBC和Fe-TiO2/DGBC效果更好.②DGBC和改性DGBC使土壤Cd形态由可溶态向难溶态转变,残渣态Cd相较对照增加了1.22%~18.46%.土壤Cd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DGBC、TiO2/DGBC和Fe-TiO2/DGBC分别使有效态Cd降低11.81%~23.67%、7.64%~43.85%和19.75%~55.82%.③施用DGBC和改性DGBC提高了水稻产量,DGBC、TiO2/DGBC和Fe-TiO2/DGBC在3%添加量时水稻产量最高,分别为30.60、37.85和39.10 g·pot-1,是对照的1.13、1.40和1.44倍.水稻各部位Cd含量显著降低,施用3种生物炭时水稻籽粒ω(Cd)分别为0.24~0.30、0.16~0.26和0.14~0.24 mg·kg-1,TiO2/DGBC在5%、Fe-TiO2/DGBC在3%和5%添加量时,水稻籽粒ω(Cd)低于0.2 mg·kg-1,符合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 2762-2022).总体来看,Nano-TiO2改性DGBC通过自身的吸附作用和影响土壤Cd形态分布有效降低了土壤Cd生物有效性,从而降低了水稻对Cd的吸收,同时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Cd污染土壤修复改良材料.研究结果可以为Cd污染酸性紫色土农田修复和农业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
赣南某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钨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采集尾矿堆积区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土壤重金属(Cr、As、Mn和Pb)含量,采用Kriging插值法分析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测定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浓度均值高于背景值,Cr、As、Mn、Pb的均值分别是土壤背景值的2.26,3.06,1.85和2.59倍.空间分析表明Mn和Pb间两种元素具有较为相似的分布,Cr、As、Mn和Pb 4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相关性强,且呈条带状分布.土壤酶活性结果进一步验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土壤酶活性低于对照样,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分别是对照的7%~93%和5%~86%、11%~90%.逐步多元回归法分析表明,在Cr、As、Mn、Pb复合污染条件下,矿区土壤不同酶活性表现出抑制或者激活作用,但各重金属元素对不同的酶活性的影响系数是不一样的,蔗糖酶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最为敏感. 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钨矿矿区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85.
廖虹云 《环境保护》2021,49(7):57-61
当前,我国城市废弃物存在数量迅速增长,资源化利用短板明显等问题,我国城市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水平仍存在提升空间。为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城市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从城市废弃物源头减量、完善分类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再利用和末端处理水平及加强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利用的思路建议,努力促进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6.
南宁城市内河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5条城市内河的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7种痕量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南宁城市内河水体有机氯农药以HCHs为主,ρ(OCPs)为nd~0.141 μg/L. 5个点位沉积物中w(总OCPs)为2.13~2.80 μg/kg,均检出4,4′-DDE和4,4′-DDD,w(DDD)/w(DDE)<1,且DDTs在沉积物中的含量普遍高于HCHs. 各点位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各组分含量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采用的无毒害风险浓度.   相似文献   
87.
施用高效氮肥对农田N2O的减排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高效氮肥N2O排放资料,利用整合分析法分析高效氮肥对N2O的减排效果.稳定性氮肥排放的N2O是普通肥料的0.66倍,减排效果显著;包膜缓释氮肥N2O排放量为普通氮肥的0.95倍,无显著减排效果.若将全国范围的普通氮肥替换为稳定性氮肥、且用N量不变时,稳定性氮肥在中国农田的N2O减排潜力均值为1.03×108 kgN/a,碳排放交易收入为16.86亿元/a;根据现有市场上稳定性氮肥的价格,每亩地每季补贴4.9元,碳排放交易收入和稳定性氮肥成本增加量相抵.由于稳定性氮肥能有效提高N利用率,保证农作物吸N总量不变时减少用N量,稳定性肥料N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时,N2O减排经济效益(即碳排放交易收入-稳定性氮肥成本增加量)为94亿元/a.  相似文献   
88.
Fe-C-H_2O_2协同催化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Fe-C-H2O2协同催化氧化体系对印染工业废水的降解脱色处理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印染废水降解的几种因素如铁屑/碳粒质量比、双氧水的质量分数、废水pH等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色度为650度和ρ(COD)为468mg·L-1的印染废水,在废水pH=4.8的情况下,当铁屑/碳粒质量比为25∶1、H2O2用量为150mg·L-1、催化反应30min时,印染废水的脱色率达98%以上,CODCr去除率可达78%。与Fe-C微电解法相比,Fe-C-H2O2协同催化氧化方法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能力和去除COD,表现出了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9.
分析揭示黄河流域氨氮水生生物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对黄河流域氨氮风险管控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及氨氮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细化和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环境部颁布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氨氮》国家生态环境基准,应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商法,研究了2022年黄河流域氨氮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识别出重点关注时段和区域.同时,通过变异系数建立了对比氨氮风险时空差异性的方法,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识别出黄河流域氨氮风险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氨氮长期毒性基准和风险商的空间差异性分别为时间差异性的3.3和2.1倍.(2)时间上,冬季氨氮浓度和风险商显著升高,有风险的断面由春季的2.3%增至13.6%,冬季情况亟需额外关注.(3)空间上,黄河流域91%的断面无氨氮风险或风险较低,但渭河、汾河等黄河支流部分断面,特别是汇流河段氨氮长期毒性风险问题较为突出.(4)黄河流域氨氮风险除氨氮浓度外,主要受水体pH影响,水温对氨氮风险影响较小.研究显示,制定区域性氨氮水质标准和排放标准比季节差异化标准更为重要,需要重点关注支流和干支流汇流河段并建立水质监控和预警机制.除控制氨氮污染物...  相似文献   
90.
对多孔陶瓷进行磁化改性获得磁性多孔陶瓷载体,并将该载体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的曝气量为3 L/h,曝气时间为16 h/d,温度为20~30℃时,垃圾渗滤液经磁性载体生物膜反应器30d处理后,上清液中COD、NH3-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浓度达到国家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