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玻璃纤维布负载TiO2膜光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纤维布上制备TiO2膜。分别以10w低压汞灯和400w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对垃圾渗滤液进行了光催化氧化处理。综合分析了影响CODCr去除率及UV335去除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以玻璃纤维布作载体制备的TiO2膜光催化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海泡石是一种纤维状含水的镁硅酸盐矿石 ,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纺织印染废水的组分异常复杂 ,是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利用江西乐平产的海泡石对纺织印染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脱色率 >90 % ,CODCr去除率为70 %— 80 % ,其吸附容量为 30 7%。  相似文献   
53.
含莠去津和乙草胺河水灌溉对苗期水稻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88、1992和1993年洋河流域张家口市部分水稻田污染受害事故为背景,通过事故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洋河水质监测、宣化区污染源调查、水稻的药害暴露实验和模型计算,研究了含有除草剂莠去津和乙草胺的河水灌溉对苗期水稻的危害。结果显示,河水中莠去津和乙草胺对水稻苗期的安全灌溉浓度分别为0.01mg/L和0.05mg/L;河水中莠去津对水稻的致死浓度是0.1mg/L;pH、NH3-N和表面活性剂对这种危害作用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为了满足河水对水稻的灌溉水质要求,污染源允许排放的莠去津和乙草胺分别为1.0kg/d和2.0kg/d。  相似文献   
54.
除草剂阿特拉津(Atrazine)的环境行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特拉津(2-氯-4-乙胺基-6-异丙氨基-1,3,5,-三氮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化学除草剂之一。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已检出了阿特拉津的残留物。阿特拉津对人类的威胁究竟有多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阿特拉津的检测方法、动力学性质、生化性质及风险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5.
黑液电渗析碱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造纸黑液的碱性及污染严重的特点,采用单阳膜电渗析法对黑液中的碱加以回收.并研究了电渗析操作中如电流密度,黑液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得到电流密度350A/m2,电流效率85%~90%,碱回收率70%~75%,耗电量5000~6000KWH/t碱的结论  相似文献   
56.
斜生栅藻降解苯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斜生栅藻在驯生化10d后具备降解苯酚的能力,在200mg/L初始浓度下5d时间内苯酚被全部降解,日平均降解速率达40mg/L。在400mg/L初始浓度下,6display status时间内日平均降解速率为7.5mg/L。在高初始浓度的苯酚不仅明显抑制了斜生栅藻 生长,而且抑制了斜生栅藻的降解活性,导致降解速率下降解用最提出的生物降解二经反应  相似文献   
57.
弓爱君  叶常明 《环境化学》1999,18(2):136-140
本文对对酞内酰胺基苯甲酰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改进了溶剂的预处理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其中的有害杂质。  相似文献   
58.
利用丝光沸石吸附高浓度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研究了丝光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沸石投加量、温度、吸附时间、氨氮浓度、溶液pH值以及Ca2 、Mg2 竞争阳离子对丝光沸石吸附高浓度氨氮的影响,绘制了丝光沸石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在投加250 g/L丝光沸石,pH值6.5,温度25 ℃,吸附时间3 h的条件下,丝光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Ca2 、Mg2 竞争阳离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丝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丝光沸石对高浓度氨氮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线.丝光沸石对实际养猪污水中800 mg/L的高浓度氨氮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59.
鄱阳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长距离传输潜力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aPL3模型模拟研究了鄱阳湖5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比较了不同污染物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并以p,p’-DDT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p,p’-DDT、γ-HCH、HCB、PCP和2,3,7,8-TCDD排放到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432 km(2,3,7,8-TCDD)~86479 km(HCB)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85.6 d(PCP)~2231 d(HCB)之间,土壤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72.0%;排放到水体中,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4207 km(PCP)~1.19×105km(γ-HCH)之间,总持久性(PovWater)在103 d(PCP)~2890 d(HCB)之间,沉积物相是POPs的主要归宿,约占52.5%.环境介质中的半衰期和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是影响污染物CTD和Pov的主要理化性质参数.与同类研究相比,相关POPs在鄱阳湖的CTDAir处于中间水平,但CTDWater偏高,这与鄱阳湖的水体深度和水体流速这两个对CTDWater影响显著的参数较其它研究区域高有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POPs的环境过程及环境风险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荧光区域积分(FRI)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消落带水体、土壤、植物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光谱特性,分析了DOM组成、腐质化程度、污染来源与其他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荧光区域积分法将荧光光谱图划分为5大类,进行了区域积分计算及分析。通过分析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峰,探讨了鄱阳湖消落带的水体、土壤、植物中DOM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鄱阳湖水体的三维荧光峰主要有4类,湖水的DOM主要为陆源输入为主,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的三维荧光峰主要有6类,A、C、B、T、D、E,且A、C峰强度较水体中较强,类蛋白峰相比水体较弱;土壤中DOM腐质化程度高,且分子量较大;植物中含有荧光峰种类更多,且有植物蛋白,植物中的DOM的含量较水体和土壤高。龙口南荻和龙口芦苇的r_(A/E)、r_(C/E)1,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小于类色氨酸物质。其余的植物样品中r_(A/E)、r_(C/E)1,DOM中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大于类色氨酸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