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研究含圆拱形预制缺陷砂岩的力学特征,在板状黄砂岩试样内预制了不同α值的圆拱形缺陷。采用YNS-2000型电液伺服控制试验系统和数字照相采集系统研究了不同圆拱形缺陷倾角α对黄砂岩力学特征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峰值强度、平均模量和割线模量随着α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α=30°试样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均最小,α=75°试样峰值强度和应变均达到最大;预制圆拱形缺陷α对试样起裂应力、起裂位置和破坏模式均具有重要影响,随着α值的增大,试样起裂应力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当α=30°时,试样的平均起裂应力最小,其值为10.90 MPa;当α=75°时,试样的平均起裂应力最大,其值为18.91 MPa。  相似文献   
132.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也在相应地发展.城市污水处理厂由解放前的3座增加到61座,经城市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33.
受污染原水的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东  许建华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1):59-61,75
试验研究了水温、曝气强度和气水比等因素对YDT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池挂膜受水温影响很大,水温越高,挂膜时间就越短,水温低于15℃自然挂膜难以成功。在挂膜期间,采用较小的曝气强度和气水比可缩短生物膜的成熟时间。对判断生物膜是否成熟的指示性参数-氨氮去除率和CODMn去除率进行了比较,认为用氨氮去除率作为判断生物膜成熟的批示性参数较适合。  相似文献   
134.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700米~3,不到世界人均的1/4,而地处沂、沭、泗流域中下游的江苏省徐、淮、连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600米~3。中国缺水,黄淮平原更是到处闹水荒,同时,有限的水资源还被大量的“三废”所污染,不能得到合理利用。 1 “水荒”的症结 1.1 污染最重要的因素——水体污染 鲁南地区每年有2000多万吨工业废水自然进入邳州境内。自1983年以来,仅污染事故监测、污染调查监测,邳县环境监测站就先后进行了30多次,氰化物、酚、化学耗氧量、氨氮等监测项目分别超标3~740倍,出现了“盼水又怕水,有水不能用”的怪现象。1984年以来由于工业废水对水体的污染,京杭运河邳州段及骆马湖发生了几起死鱼数万千克的污染事件。受其影响,邳州境内8万亩水面严重污染的占14.7%,中度污染的占30.7%,轻度污染的占49.6%,而良好的仅7.3%,水资源利用受到极大限制。 河流水系突发性污染的影响 沂、沭、泗流域气候干燥,河水自然补给少、污径比很大。有的河流旱季几乎全由工业废水补充,废水蓄积时间长、污染物量大,自然降解缓慢,遇大雨、上游污染事故或山洪暴发,闸坝突然开放,下游地区易造成突发性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135.
借助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方法对南太行山山前平原地下水补给运移规律进行研究,阐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不同水体δD、δ~(18)O、氘盈余值(d-excess)和氚同位素(T)值差异明显,深层地下水均值分别为-74.0‰、-9.4‰、1.5‰和8.73TU,浅层地下水均值分别为-72.1‰、-8.8‰、-1.9‰和17.46TU,河水均值分别为-71.3‰、-8.9‰、-0.4‰和18.60TU,工业废水均值分别为-68.3‰、-7.2‰、-10.7‰和21.11TU;(2)补给区深层地下水δD、δ~(18)O和d-excess年均值分别为-68.08‰、-9.24‰和5.84‰,径流区深层地下水δD、δ~(18)O和d-excess年均值分别为-62.30‰、-8.50‰和5.66‰,排泄区深层地下水δD、δ~(18)O和d-excess年均值分别为-75.14‰、-10.26‰和6.94‰;(3)深层地下水补给源包括大气降水和河水,受污染河水通过断层导水裂隙带补给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源包括大气降水和河水,受污染河水通过河流侧渗方式补给浅层地下水;(4)受河水影响的深层地下水氘盈余值变低,T含量升高,因此结合氘盈余值与T含量可以很好地识别区内深层地下水污染过程。  相似文献   
136.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影响下的黄河POC输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在黄河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进行连续采样观测并结合同期水文资料,研究了在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影响下黄河颗粒有机碳(POC)的输送规律.结果表明,在小浪底水库正常调度期间,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POC含量分别为0.37~0.65 mg·L-1和1.88~6.47 mg·L-1,小浪底站POC含量明显低于同期的花园口站.在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的POC含量分别为0.43~693.75 mg·L-1和6.97~210.65 mg·L-1,在水库泄水阶段小浪底站POC含量明显低于花园口站,而在水库排沙阶段小浪底站POC含量又明显高于花园口站.小浪底站和花园口站全年POC输送量分别为53.2万t和49.2万t,其中,7—8月POC输送量最多,小浪底站7—8月POC输送量占全年POC输送量的97.5%,花园口站7—8月POC输送量占全年POC输送量的78.2%.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对黄河POC输送的影响明显不同于其他河流上的水库,它不仅拦蓄上游输送的POC,而在特定时间又将拦蓄水库中的POC大量排出水库.  相似文献   
137.
我国北方小流域硫酸参与碳酸盐矿物化学风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东  秦勇  赵志琦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1):3568-3578
硫酸参与碳酸盐岩的风化机制及与区域碳循环的关系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选择我国北方小流域(沁河)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化学及溶解性无机碳碳同位素组成,通过化学计算法,分析了河水溶解性组分的来源及混入比例,验证了硫酸参与区域碳酸盐的风化过程.结果表明:河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和SO2-4为主;沁河流域碳酸盐岩风化、大气输入及蒸发盐溶解对河水阳离子贡献较大,平均比例分别为48.5%、35.3%和14.1%,硅酸盐风化和人为输入贡献比例较小,平均比例分别为1.7%和0.6%;沁河流域碳酸盐类、硅酸盐类及蒸发盐类风化速率分别为8.41、0.07和2.43 t·km-2·a-1,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风化CO2消耗量分别为1.43×105mol·km-2·a-1和0.03×105mol·km-2·a-1;沁河流域硫酸参与碳酸盐风化产生的CO2净释放量为0.63×105mol·km-2·a-1,小于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CO2净释放量,可能与不同的气候条件及硫化物赋存条件和含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8.
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反应器模型中进行流态实验,使用正交分析理论及停留时间分布(RTD)分析理论,探索管网、集水层和承托层对反应器体积效率及推流的影响,并对反应器构造进行优化。使用正交实验分析发现,各因素对体积效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承托层>集水层>管网,管网与承托层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集水层对推流有影响,并且管网与集水层有很显著的交互作用。使用RTD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发现,采用全网布水与集水时,集水层及承托层对流态的影响都不大。管网布设为过水断面的一半(半网)时,集水层的集水作用及承托层的布水作用可以增加反应器体积效率。"半网-有集水层-有承托层"的体积效率最高,流态最接近推流形式,其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为1.093,轴向扩散系数为0.037,属于低扩散程度。  相似文献   
139.
针对小城镇污泥的处理问题,提出了蚯蚓生物滤池解决方案,为此在实验中设置了无蚯蚓对照组,并对污泥的稳定性、污泥性状、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污泥含有的各种元素存在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后污泥有机质含量平均相对减少量为11.1%,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增加,滤液中氨氮(NH3-N)含量由20.6~23.9 mg/L降至1.9~4.6 mg/L、滤液中硝态氮(NO3--N)含量由0.2~9.5 mg/L升高到42.0~50.8 mg/L,因此,实验结果表明,蚯蚓生物滤池能显著提高污泥的稳定性,改善污泥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40.
研究了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对后续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和砂滤)除污染作用的强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接触预处理的后续沉淀池和砂滤池均有较好的除污染效果;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TOC(总有机碳)、UV254(254nm紫外吸收)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63%、32.17%、33.66%和79.41%;当原水氨氮不超过5mg/L,可以控制最终出水的氨氮浓度在0.5mg/L以下;砂滤池的出水浊度平均值小于1NTU,适当的含氯水反冲洗对砂滤池的除污染效果没有明显的影响.生物接触预处理出水的溶解氧一般在5.46~8.0mg/L,可以保证后续工艺中微生物的正常生命代谢活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