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4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武汉市与西安市颗粒物PM_(10)、PM_(2.5)的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武汉、西安两市2013年PM10与PM2.5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武汉市和西安市PM10与PM2.5的污染水平,并比较了两城市的污染水平。根据GB 309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二级浓度限值,可知武汉市和西安市PM2.5的污染都非常严重,PM10的污染相对较轻。从整体上说,西安市的污染水平要比武汉市严重,其中西安市PM10中PM2.5约占79%。武汉市和西安市的相关部门都应重视PM10和PM2.5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2.
氮输入对沼泽湿地碳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张丽华  宋长春  王德宣 《环境科学》2006,27(7):1257-1263
以小叶章沼泽化草甸为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三江平原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氮输入对沼泽湿地碳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影响.氮素输入后,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提高,生物量增大,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0%和26.8%.同时,CH4和生态系统呼吸CO2排放量提高,而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和净碳(CO2和CH4都转化成对应的碳)交换降低,CO2、CH4和NEE的季节变化动态未改变.2004年整个生长季氮输入处理的CO2和CH4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升高了34%和145%,NEE和净碳交换分别降低了70%和81.6%,但整个生长季2个处理仍然表现为碳的净吸收.氮输入没有改变沼泽湿地碳“汇”的功能,只是减弱了其作为碳“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3.
沈阳市环境空气不同功能区二噁英含量与暴露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阳市不同功能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功能区的二噁英含量与暴露风险分析.研究表明:沈阳市不同功能区的二噁英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文化区>商业区>公园>风景区;6个功能区均检测出多氯二苯并二噁英(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和多氯联苯(PCB)3种污染物,除风景区外,PCDFs所占比例最大,PCDDs居第二位,PCB所占的比例最小;毒性当量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的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与其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一致;呼吸暴露量计算结果表明,儿童的呼吸暴露量高于成人,说明儿童受到空气二噁英的呼吸暴露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24.
加强村落尺度能源消费活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是实现农村能源可持续转型及绿色发展精细化治理的前提。但目前该领域存在明显知识空白,其原因在于缺乏基础数据和系统化数据采集体系及集成分析方法。基于对河南省邑西里村、杨家村以及山东省东桥头村的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开展能源消费活动及环境效应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村落尺度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邑西里村、杨家村和东桥头村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为505 kgce、889 kgce和1139 kgce;由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与污染物的种类分别为CO2、CH4、SO2、N2O、NOx和TSP,单个家庭CO2的产生量在2000—4000 kg;CH4、SO2、TSP和NOx的排放量基本在1—5 kg;N2O的排放量均在100 g以下。(2)居民生活环境和炊事供暖是影响村域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其在邑西里村、杨家村和东桥头村的总用能占比分别为50.10%、79.08%和77.61%。(3)能源来源及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区位属性特征。杨家村距离市区较近,天然气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来源;邑西里村和东桥头村离市区较远,则以电力和煤炭为主。未来乡村地区的发展应该与当地的地域特征相结合,构建具有地方化特征的发展策略,实现农村能源的低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5.
开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化评估,明确稻田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es,GHGs)排放的构成、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是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筛选集成稻田CO2、CH4、N2O排放评估模型,提出市域尺度稻田GHGs排放核算框架,并量化分析2001—2017年台州市不同类型水稻GHGs排放的构成、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水稻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上升趋势,单位产量碳足迹呈下降趋势;单季稻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8467 kg∙hm−2,以CO2计,余同),连作晚稻单位产量碳足迹最高(1.28 kg∙kg−1)。(2)2001—2017年台州市水稻田GHGs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从1110.52 Gg(以CO2计,余同)降至557.23 Gg;2017年水稻GHGs排放主要集中于温岭市(131.39 Gg)、临海市(121.64 Gg),玉环市排放量最低(9.37 Gg),早稻和连作晚稻GHGs排放主要集中在温岭市,单季稻GHGs排放集中于临海市。(3)在农资投入碳足迹构成中化肥占比最大(50.46%),单位面积碳足迹结构中CH4占比最大(75.26%)。通过展开在市域尺度上水稻GHGs排放的核算过程,旨在为农田系统的碳排放提供更加精细化的计算方式,并为寻找更有效的碳减排路径及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6.
宋长春  张丽华  王毅勇  赵志春 《环境科学》2006,27(12):2369-2375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自2002~2004年连续3a观测了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外源氮素输入条件下温室气体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及年际变化规律.其中生态系统呼吸CO2排放的最大值[779.33~965.40 mg·(m·h)-1]出现在7、8月份,CH4通量最大值[19.19~30.52 mg·(m·h)-1]出现在8月,N2O通量最大值[0.072~0.15 mg·(m·h)-1]出现在5月和9月,3种温室气体通量最小值CO2为2.36~18.73 mg·(m·h)-1;CH4为-0.35~0.59 mg·(m·h)-1;N2O为-0.032~-0.009 mg·(m·h)-1大都出现在冬季,且冬季淡水沼泽湿地表现为N2O的吸收.对气候因子的分析发现,温度条件是影响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子,而降水和积水水位变化是影响其排放年际变化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水对CH4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其它2种温室气体更显著,且冬季雪融水对夏季CH4的排放起重要作用.CO2和CH4排放与土壤温度(5cm)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而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和水深相关性不显著.氮输入促进了三江平原CO2、CH4和N2O 3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对照处理相比,其排放通量分别升高了34%,145%和110%.  相似文献   
27.
HSE教育培训是企业HSE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化工部为做好全员HSE教育培训工作,借助连续3年的"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创建并实施"全员HSE教育架构",开展扎实有效的HSE教育和培训工作,为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全员HSE教育架构简介HSE教育架构就是在全员培训工作中引入PDCA循环模型,以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为目标,建立覆盖全员的HSE培训框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  相似文献   
28.
由于南方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农业管理措施,南方水稻灌区污染物迁移过程呈现复杂性。本文在介绍APEX模型的功能特点和应用实例基础上,结合南方水稻灌区氮磷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APEX模型在南方灌区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在分析沈阳市黄家傍河水源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场地监测-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家水源地河水入渗过程孔隙水氧化还原分带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河床沉积带在河水入渗途径上存在氧化还原分带,在水流垂向入渗的初始0~20cm、20~80cm、80~90cm及后续范围内依次存在O2-NO3-混和还原带、锰氧化物还原带和铁氧化物还原带;反应中河水中溶解有机碳不能提供足够的电子还原氧化剂,溶解至入渗水流中的沉积物有机碳与河水溶解有机碳一起作为碳源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30.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草地碳通量研究是草地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由于草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使得草地碳通量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草地温室气体特别是CO2和CH4的释放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其通量变化与许多外部因素相关,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地利用方式等。本文对近年来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变化以及影响碳通量相关因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还讨论了草地碳通量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