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问题,采用空间自相关理论的方法,获取黑龙江省夏季林地、水域、耕地3种不同景观类型共219个观测点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数据,研究2016年黑龙江省夏季不同景观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空间自相关性的强弱和集聚模式。结果表明:在夏季,黑龙江省水域的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林地次之,耕地最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在150~250 km范围内,林地、水域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明显,在200~350 km范围内,耕地空间自相关尺度效应明显;空气负离子浓度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380、0.284和0.371,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耕地、水域;林地、耕地、水域空气负离子浓度均表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存在高-高集聚区或低-低集聚区。  相似文献   
12.
以麦积区城郊2013年实测绿地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为根据,应用空间变异分析、克里格插值、重分类等方法,对麦积区城郊绿地大气TSP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当绿地结构是乔木和灌木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在73%时,大气TSP质量浓度小于0.08mg/m3;当绿地结构是天然林、小部分经济林和绿化带组成的阔叶林、森林覆盖率在51%时,大气TSP质量浓度为0.08~0.20mg/m3;当绿地结构是经济林、绿化带和农田、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下时,大气TSP质量浓度在0.20mg/m3以上;森林覆盖率在10%左右时,大气TSP质量浓度在9.700~13.548mg/m3。麦积区城市绿地结构和森林覆盖率直接影响大气TSP浓度,这为麦积区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对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研究机构、高产作者、发文期刊、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是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依据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2003—2016年来自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旅游利益相关者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再利用Netdraw软件描绘关键词的网络关系。研究发现:成果数量趋于稳定;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缺少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研究内容围绕"利益"展开,呈现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特征;"演化博弈"和"社会网络"是新的研究趋势。未来应从加强合作交流、深化理论分析、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利益诉求演化、旅游社区冲突解决机制、旅游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混凝剂投加量及pH值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分析水样混凝前后不同形态P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铁盐混凝剂(氯化铁)和铝盐混凝剂(高效聚铝)的最佳投加质量浓度分别为7 mg/L和8 mg/L,经混凝处理后,水样中TP残留浓度均低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TP)≤0.5 mg/L)。通过对尾水中P的不同形态的分析,尾水中溶解性总磷(TSP,主要为溶解性正磷酸盐(SRP))通过沉析作用得到有效去除,铝盐混凝剂对颗粒态磷(PP)及其他P的絮凝作用较为明显,除磷效果较铁盐混凝剂稳定、易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黑龙江省74个气象站35年(1971~2005年)夏季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并运用灰色分析模型对黑龙江省未来低温冷害的发生情况做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20世纪70年代最为严重,8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平均发生频率南部大于北部,严重冷害表现为北部大于南部,一般冷害则表现为西南部大于全省其它地方;低温冷害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较好的相关性,厄尔尼诺年及其前后年为低温冷害的多发年;2009~2020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会发生低温冷害,2020~2030年发生区域和频率有所减少,2030年后发生频率与地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获取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是预防土壤污染和制定环保政策的关键.选取济南市长清区为研究区,系统采集304处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构建土壤重金属的光谱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特征;进一步采用相关分析法选择出与土壤重金属密切相关的时-空-谱特征,并将其作为输入自变量,实测土壤砷(As)含量值为因变量,建立基于随机森林(RF)算法的空间预测模型,完成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估算和空间分布预测.结果表明:①As含量均值超出背景值43.17%,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规定的筛选值和管控值,表明As在土壤中出现富集,但处于可管控范围内.②在单个遥感特征构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中,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空间特征(RPIQ=3.87)>时间特征(RPIQ=2.57)>光谱特征(RPIQ=2.50),空间特征对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最为重要.③基于“时间-空间”、“时间-光谱”和“空间-光谱”组合特征的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模型均优于单个特征构建的模型,其精度系数RPIQ值分别为4.81、4.21和4.70.④利用“时间-空间-光谱”特征组合输入的随机森林模型达到最佳的空间预测精度(R2=0.90;RMSE=0.77;RPIQ=5.68).⑤As在空间分布上从西北到东南含量逐步降低,主要受到黄河冲淤积和工业活动影响.研究采用的遥感时-空-谱特征结合随机森林算法的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技术,可为土壤污染防治及环境风险管控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7.
对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运行中微生物生物量、生物活性、代谢功能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连续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滤池中异养微生物的平板计数生物量变化呈"S"形曲线,与微生物生长规律相符合,这反映滤池中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适应期、对数期和稳定期等生长阶段.脱氢酶活性随挂膜时间延长不断增加,第30天后达到稳定水平.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能力随挂膜时间的推进而增强,第40天时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到相对稳定值.氨氮(NH4+-N)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去除率经过降低—缓慢上升—稳定的变化过程后,在第40天时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28%左右.滤池启动运行29 d后溶解氧(DO)消耗率基本稳定,其值为18%.因此,在生物活性炭滤池挂膜过程中,分析微生物生长代谢与水质的变化特征可判断挂膜启动过程是否完成.图6表1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