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双频超声协同H2O2降解酸性绿20染料废水,考察超声功率密度、染料初始浓度和pH、饱和气体及H2O2投加量等因素对酸性绿20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下,双频降解效果优于单频超声波,且降解率随超声功率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酸性条件有利于酸性绿20的降解,当染料废水初始pH=4可取得最佳的降解效果;酸性绿20的降解效率随染料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优化初始浓度为40 mg/L。在反应体系中通入空气并投加H2O2,可取得最佳的降解效果。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采用双频超声协同H2O2降解5 h,酸性绿20的色度和TOC去除率分别为94.6%和36.3%;分析降解前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图可知,酸性绿20并非完全被降解为CO2和H2O,而是生成一些小分子有机中间体。  相似文献   
122.
利用含铁的低品位铝矾土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铝酸钙粉,制备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制备方法为酸溶两步法.对影响聚合铝铁制备的因素,如盐酸浓度、盐酸用量、温度和铝酸钙粉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制备聚合铝铁的优化条件,同时将该絮凝剂用于实际工业污水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絮凝剂絮凝效果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絮凝剂;不仅具有去浊性能好、沉降快的优点,而且具有原料易得,制备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3.
黄河流域人居环境的地方性与适应性: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流域由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的特殊性,其人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中,并且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人居环境空间与自然、社会各要素的耦合过程,源于人地关系变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动态、综合、系统性的适应机制。因而揭示系统适应性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人居环境困境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地方性与适应性”为视角,邀请来自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区的专家学者,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城乡发展、遗产保护等视角解读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特征,并为适应中国新型城镇化路径寻找可持续策略。核心观点如下:总体而言,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适应性具有多尺度空间关联性和历史地理依赖性;黄河流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段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推动人地耦合关系的绿色化;黄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沿线聚落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交融性特色,多民族协同共荣发展是必由之路;黄河中上游因复杂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窑洞等特殊的聚落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转变和消失,留住传统聚落的文化基因,亟需分级分类推进其演化进程;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内外辐射带动是流域全境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城市结构的优化提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4.
小儿烧伤是小儿创伤中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7年6月共收治烧伤病人340例,其中小儿烧伤96例,占28.2%。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96例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15个月,1至5岁59例占61.5%,6至10岁32例占33.3%,11岁以上5例占5.2%。面积:最小2%,最大40%。深度:浅Ⅱ度~Ⅲ度。致伤原因:热液烫伤96例占94.8%,其中热水烫伤69例;菜汤烫伤18例;油烫伤4例;火烧伤3例;电灼伤2例。致伤部位:头、面、胸、背、四肢,四肢占多数。并发症:96例中发生休克20例占20.8%,高热80例占83.3%,上消化道出血1例。  相似文献   
125.
退耕还林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占云  王维海 《青海环境》2003,13(3):120-122
文章立足青海农业资源现状和退耕还林规划实施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简析了影响退耕还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6.
2016年两会讨论通过了国务院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文章通过分析解读,指出了纲要中的八大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27.
给出了一种先进的基于cAN总线网络的消防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对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靠性状况进行了分析说明,提供了一个基于cAN总线的中小型网络的典型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运行结果表明,此系统在通讯的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能够满足实际工控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8.
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功能空间布局优化是推进陆海统筹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以海南岛为例,基于环境损益分析思想构建海岸带“潜力—限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要素乘积及空间叠置等方法,对海南岛海岸带地区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集成评价,并依据功能空间判别条件识别“港—工—城”区、滨海旅游区、农林牧渔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四类海岸带功能空间。研究表明:海南岛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适宜区总体呈现“西岸多,东岸少”的空间分布格局,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依次为1785.32 km2、1724.57 km2、812.86 km2、4051.67 km2,适宜区与不适宜区重叠交错,给海岸带国土空间开发带来巨大压力。海岸带地区四类功能空间面积依次为1813.39 km2、2138.26 km2、1831.62 km2和2591.15 km2,分别占海岸带面积的21.65%、25.53%、21.87%和30.94%,海岸带的功能空间呈现“一环”“两极”和“多点”的空间格局。依据归纳出的三类典型功能空间冲突,对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优化,增强了各类功能空间的集聚性和连通性,但仍存在海域与陆域的相同功能空间不连片,海陆经济联系不够通畅,相互支撑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开发还存在较多的陆海矛盾和冲突。研究结果指明了各类适宜性等级区域的开发或保护模式,丰富了适宜性的应用条件,也是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适当拔高。  相似文献   
129.
安技科长:张主任,上个月办安全学习班,你们车间派小红来了;今天办压力容器学习班,怎么还是派小红来呀? 车间主任:“各尽所能”嘛! 安技科长:…… 车间主任:你想想,小红快生孩子啦!拖着个身子能干个啥?让她到学习班坐坐不是挺好嘛!“各尽所能”@恩安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