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18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我国在煤炭领域进行安全评价已有多年,为煤矿安全管理、煤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煤矿安全评价工作在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得到了规范发展。但由于安全评价对我国来说与国际接轨是新兴的行业,难免在发展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如评价报告在深度、广度、针对性、科学性、指导性等方面,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在模式化的基础上,缺少个性化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把评价报告做得更好,本人结合近几年的实践进行了认真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42.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在肺匀浆中的体外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在肺匀浆中是否被代谢以及被代谢的情况,为更深入的肺脏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于肺匀浆液中加入一定量BBP后,在0 min、10 min、20 min、40 min、60 min、80 min不同的温孵时间用乙酸乙酯灭活萃取剩余BBP,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BBP含量,再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测定的BBP含量,得出BBP在肺中被降解的量,计算得到不同时间BBP在肺匀浆液中的降解百分率.研究结果表明,BBP在肺匀浆液中的线性范围为7.2~179 μmol/mL,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7.11±0.98)%.BBP在肺匀浆液中被降解,与时间呈一定线性关系; 代谢上有雌雄差异,雌性在40 min以前降解比雄性快,在雌性肺匀浆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3.65 min,在雄性肺匀浆中的降解半衰期为70 min,但是雄性在整个过程中降解较快; 采用乙酸乙酯进行灭活萃取,在本实验条件下没有检测到代谢产物,说明代谢产物极性较大,没有被乙酸乙酯萃取出来.  相似文献   
143.
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合成壳聚糖树脂,用环氧氯丙烷对树脂进行交联,制备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了交联树脂对Cr(VI)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时间、温度、Cr(VI)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H值对壳聚糖交联树脂吸附Cr(VI)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的Cr(VI)溶液,壳聚糖交联树脂投加量为1 g/L,pH=3,温度为25℃,吸附2h时可达到最大吸附容量(72mg/g)。用Langmuir等温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99 9和0.999 7,模型计算的饱和吸附容量qmax(73.53 mg/g)和平衡吸附量qe(29.23 mg/g)与试验结果(72.10 mg/g和27.73 mg/g)基本吻合。Fick扩散模型表明,树脂对Cr(VI)的吸附可分为3个阶段,说明Cr(VI)的去除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4.
利用HPLC-MS/MS检测黄海北部近岸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α-HBCD、β-HBCD、γ-HBCD的浓度含量,研究了黄海北部近岸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的分布特征,进一步运用生物富集系数评价了黄海北部近岸HBCDs的富集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HBCDs含量为0.12—2.23 ng·L-1,平均含量为0.56 ng·L-1;沉积物中HBCDs含量为0.55—24.75 ng·g-1,平均含量为6.39 ng·g-1;生物体中HBCDs含量为0.86—67.08 ng·g-1,平均值为11.91 ng·g-1.黄海北部近岸3种介质中都是以γ-HBCD为主要异构体形式,说明了黄海北部近岸的HBCDs主要来源是工业用HBCDs.富集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北部近岸生物对HBCDs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45.
参考计量技术规范《固定式环境γ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仪现场校准规范》(JJF 1733—2018),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78台高气压电离室开展辐射特性测试。现场校准方面,仅88%的电离室满足1±0.2的响应范围要求;78台电离室的重复性均不超过1%,响应的非线性均不超过6.5%,符合规范要求。针对电离室开展辐射性能测试,发现电离室在9.0×10-2~1.0×109 μGy/h范围内的响应均不超过1±0.2;电离室对164 keV以上的光子的能量响应趋于1.0,对60 keV以下的光子无响应能力,而当光子能量在60~164 keV范围内时,响应曲线会因γ光子与电离室内部惰性气体的光电效应出现"鼓包";电离室不具备对核临界事故脉冲辐射的监测与警示能力;电离室能够在2 s内给出测量范围内的准确示值,但在分段电压的交界处,响应时间会延长至180~360 s;电离室的响应受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大小不足±0.01,表明电离室的环境适应性优良。  相似文献   
146.
2011—2021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万t/条提升至115.3万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14.4%,熟料单位产品CO2排放强度下降6.3%,但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CO2排放合计占比为92.9%~93.8%,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7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CO2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相似文献   
147.
上海市大气中HO2自由基的测定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上海市大气中HO2自由基的分布特征,建立了化学放大法测定HO2自由基系统,对上海市大气中HO2自由基浓度进行了没定邦等结果表明,HO2自由基的典型日变化基本上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阳光辐射较强的中午时分,实验测得HO2自由基最大浓度达2.24×10^8分子·cm^-3,HO2自然基民NMHC,C烽O2等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O2自由基的研究对于大气光化学烟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近些年来湖南省臭氧(O3)污染程度呈现持续恶化态势,针对该区域O3污染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基于观测数据对2015~2020年期间湖南省14个地级市O3污染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对O3污染长期趋势变化的主控因素进行了识别(气象校正).结果表明,时间上,湖南省区域O3具有明显的日际、...  相似文献   
149.
烟道气中二氧化硫的干扰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硫干扰因素多,不容易测准.本文通过对比实验认为.影响采样精度和分析准确度的干扰因素有:(1)转子流量计的影响;(2)冷凝水对二氧化硫的吸附;(3)氮氧化物对测定的干扰。严格控制上述实验条件,即可得到准确的二氧化硫浓度值。  相似文献   
150.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论),把环境、生态纳入了"生产力"范畴,破解了发展中环境、生态与生产力的关系这一难题。"两山"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更加明确和清醒。"两山"论既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指引,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